提高初中物理閱讀和表達能力研究
時間:2022-12-17 04:36:00
導語:提高初中物理閱讀和表達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物理閱讀
1.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思考中提出新問題。帶著問題讀教材,能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有目的性、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學生在閱讀教材,思考教師給出的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獨立作答,就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章節(jié)開頭都設置了“想想議議”,每節(jié)都設計了幾個導向性的問題。如八年級上冊第16頁“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圖1.2-1所示的運動及類似的運動。想想看,人們根據(jù)什么說這些物體是運動的?”、八年級下冊第9頁“飛機投放的物資,受到地球?qū)λ淖饔茫瑫浠氐孛?。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證明重力的存在嗎?如果沒有重力,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八年級下冊第29頁“小小的蚊子能輕而易舉地用口器把皮膚刺破,重重的駱駝卻不會陷入沙中,這是為什么?”、九年級全一冊第7頁“裝著開水的暖水瓶,有時瓶塞會彈起來。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里?”、九年級全一冊第109頁“最近幾年,我國城鄉(xiāng)許多地區(qū)在進行家庭供電線路的改造,改造的主要內(nèi)容是把電線換成更粗的,電能表換成額定最大電流更大的。結合你對家用電器的了解,你能推測出用電功率和電流之間的關系嗎?能不能應用科學知識證實你的推測?”……當學生看到這些有趣的問題時,能夠激發(fā)閱讀教材的興趣,并迫不及待地想解開這個謎底。約翰•洛克曾經(jīng)說過,“閱讀只是給我們提供一些知識素材,是思考把所讀的內(nèi)容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思考過后必然會提出大量的新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中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中已有的問題,而且要善于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新問題,并從閱讀課本中找出答案,從而獲取和升華知識。例如,學習第七章《力》——“力的作用效果”時,結合“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教師適時提出:這里運動狀態(tài)指什么?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有哪幾種情況?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閱讀課本經(jīng)過思考得出答案,變成學生自己的理解。2.精心設計以問題為導向的預學單。在設計預學單時,不是單純地把教材中的概念、定律、法則、公式、單位等以填空的形式羅列,而是根據(jù)它們的內(nèi)涵設計相應的問題。如預學“牛頓第一定律”時,設計“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預學“密度”時,設計“根據(jù)密度公式ρ=m/v,可否說成ρ與m成正比,ρ與v成反比?為什么?”、預學“歐姆定律”時,設計“在什么物理量相等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在什么物理量相等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學生根據(jù)這些問題細致閱讀課本,有深度地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內(nèi)涵外延,達到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否則,以機械性記憶的方式死記硬背,談不上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的要求,更談不上達到應用的要求。
二、堅持使用規(guī)范的教科書語言表達
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因受到年齡、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往往表現(xiàn)出課堂上不主動發(fā)言、自信心不足或不成熟,一旦提出問題,即便想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卻因“面子”或“怕答錯”等原因而羞于開口,導致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最終造成表達邏輯性差、表述不清或不準確等的情況。并且,在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科用語不夠精煉,且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導致生生間以及師生間的互動僅為最終結論,而非對過程的討論。1.要求學生準確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物理概念。很多人普遍認為朗讀、背誦、記憶屬于文史類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但事實上初中物理也有不少對物理現(xiàn)象、規(guī)律、法則、定律及概念進行表述的語言需要理解和記憶,其格式嚴謹且專業(yè),往往學生不容易理解其內(nèi)涵和外延。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指導學生采取朗讀、背誦、記憶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物理概念、法則、定律等內(nèi)容十分必要。這種做法能夠有效訓練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朗讀、背誦、記憶過程中,要盡力做到到以下四點:正確發(fā)音,語調(diào)語速要恰當,邏輯重音要準確和句讀分明。如比熱容單位J/(kg•℃)的教學,很多教師只讓學生默讀,這樣做極不利于學生正確發(fā)音。應該讓學生反復大聲朗讀,并且由教師多次范讀,及時糾正發(fā)音不準的學生,直至發(fā)音正確為止。然后,再讓學生正確讀出水的比熱容4.2×103J/(kg•℃)及其物理意義,即每1kg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kg•℃),同時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該物理概念,使學生既能記住水的比熱容及其物理意義,又能為將來解決處理有關比熱容、熱量的問題提供便利。2.規(guī)范教學用語,準確掌握概念。物理學屬于科學的范疇,這就要求教師準確科學地表述物理概念。所謂準確性即教學用語、措詞必須嚴謹精確,要符合物理知識的邏輯,且表達要準確精煉。特別是在闡述物理定義定律等方面,教師要注意字詞次序的準確無誤,既不能讀錯字,也不能顛倒次序。如教師在“光的反射定律”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混淆,必須強調(diào)反射光線、反射角與入射光線、入射角的關系和前后順序;還有在“滑動摩擦力”教學過程中,要讓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可以說成使f=F,而應說F=f,這是因為滑動摩擦力只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其中滑動摩擦力為控制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拉力。諸如此類的教學中教師都應規(guī)范自身教學用語,才能讓學生準確掌握物理概念。3.其他提升策略。語言是學生最直接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極其重要。目前,雖有些學生的思路及觀點十分正確,但因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仍然不能準確表達力學或電學方面的單位、公式等。譬如,不能準確地理解密度公式“ρ=m/v”的意思;或不能清楚地理解電功率公式W=Pt中P所代表的含義、單位等,這樣很難有效表達學生自己的觀點。還有非常抽象的電學磁場,若想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該知識點,建議教師采用實驗教學法或利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的形式,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觀察中學習,才能夠深刻地理解,達到更好的進行口頭表達。同時,建議課堂上還可以采取生生間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不斷地加強說練,并長期堅持,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不斷走向成熟。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通過規(guī)范自身的課堂教學用語,嚴格規(guī)范學生物理學科用語,才能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且能夠促進師生間“教”與“學”更默契的配合,達到學生關鍵能力——閱讀、表達能力全面提升,最終達到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翁玉華.淺談物理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6):8-9.
[3]楊梅霞.淺析初中物理實驗中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物理(初中版),014(1):55-56.
[4]李立榮.淺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6):57.
作者:崔龍哲 單位:磐石市紅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