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銜接階段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02-18 09:27:09

導語:初高中銜接階段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高中銜接階段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摘要:福建省長樂第七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概括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獲取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在初高中銜接階段的教學中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培養任務加以落實。本文闡述了這一問題的提出背景,并探討了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初高中銜接;物理學科素養

新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分為四個方面: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1]。這四個方面有機整合,在教學過程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與舊課程標準相比,新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著重突出了“學科育人”的價值取向。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從高中起始階段就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育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踏入高中大門時就要樹立全新的物理學科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一、問題的提出

初高中銜接階段的特殊性體現在:時間節點的特殊性,教材內容和深度的相異性,教學和學習方法的差異性以及對學生思維要求的差異性。(一)初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差異性。高中和初中的物理知識在范圍上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高中知識更加系統、嚴密和完備,而初中更多突出的是對具象概念的理解和簡單運用。從解題思路上看,初中物理更側重于利用原理解釋現象和問題,而解答高中物理題往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復雜認知能力,因為題目情境中蘊藏的抽象概念較多,需要轉化和遷移。再從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上看,很多學生初中時由于過度背誦,造成許多概念先入為主,到了高中產生一定的束縛作用。因此,在高中伊始,教師要幫助學生走出固有思維,打破常規,站在更深、更廣的層面展開深度學習。(二)初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差異性。初中物理相對簡單,大多和學生的直觀生活有聯結,學生往往興趣較濃。通過學生的觀察、實驗和教師對生活現象的“揭密”,很多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十足。作為啟蒙階段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以傳授為主,學生也樂于記憶和背誦相關的物理概念。但高中物理的抽象度高,推理、演繹和計算較多,學生需要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并通過復雜的計算得出事物間的內在關系,這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等物理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在教學方法上有別于初中。(三)初高中物理對學生思維要求的差異性。初中物理教學建立在形象思維之上,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學生透過具象思維,理論聯系實際就可以得出結論,思維負荷相對不重。但高中物理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尤其強調通過探究性實驗和推演性計算得出準確結論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物理核心素養。例如,初中物理在講“壓力”這一問題時往往有水平面的大前提,這就讓學生形成了“壓力和重力是一個概念”的思維定式。相比之下,高中物理需要借助一定的參考系數,如質點、單擺、平拋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掌握精準的物理概念,為其物理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隨著新的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作為高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物理學科觀和教學觀,同時也要更新學生觀和課堂觀,把學生放在課堂的首位,通過課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認知、思維和情感等領域的共同發展。教師應注重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讓學生將物理學科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現自我價值,從而體現“學科育人”的課程宗旨。(一)明確物理概念。從初中物理的教材和教學目標來看,其對概念教學的要求較低,在表述上往往是解釋說明類語言,需要學生初步了解知識,掌握要點和能夠初步運用即可。而高中對物理概念的教學要求較高,既要精準,又要有深度,因為物理學的計算、推論都要建立在精準的物理概念之上。學生在理解概念時,需要對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特點加以辨析,同時還要在不同情境和不同條件下對概念進行識別驗證,從而明晰概念的內核,為下一步的理性推論和探究說明做好鋪墊,這就產生了一個初高中銜接階段的概念“階梯”問題。例如,“速度”這一概念,初中將其定義為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有大小之分,沒有方向之別。但高中將其定義為位移和時間的比值,兼有大小和方向兩個屬性。由此看來,初中的“速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假設性的平均速率。再者,概念上的“階梯”還延伸為規律上的“階梯”。初中物理學公式較少,且較為簡單,學生在運用時往往照搬。而到了高中,物理規律往往需要借助平行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尤其是要借助數學表達式來解決問題,這無疑會對學生理解和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矢量”被引入物理學科中,學生對此會一時不知所措,因為正負號和方向的辨別需要學生在用公式計算時瞻前顧后,這對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探究思維意義重大,而這也正是初中物理無法比擬的地方。(二)培養科學思維。思維是物理學科的內核,“物理學科的思維量最大”是師生的共識。尤其是高中階段,教師要利用物理學科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轉化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物理的角度看世界的眼光。初中物理形象思維突出,而高中物理抽象思維非常明顯。到了高中,學生要學會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在探究和思維的碰撞中得出物理的內在規律,明晰物理表述性概念和計算性概念間的對應關系,從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一步步揭示物理矢量、變量和常量間的關系。由于涉及的計算較多,高中物理教學往往需要引入“實證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實驗與觀察、猜想與控制變量法、物理模型法、圖像與圖解法等。與初中相比,這些方法的目的是將物理關系顯性化,物理度量精確化,物理本質外顯化。也正是通過這些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更加全面、直接,這既為學生深入認識物理學科找到了解析之“術”,也為學生了解世界、發展思維和理性精神、養成科學態度鑄就一定的馭術之“道”。(三)提高實驗和探究能力。物理學科是一門基于實驗和探究的基礎學科,它來源于實驗和實際,同時需要學生在探究中深化對物理學科的認知。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由于教材的內容較易,只涉及物理學科知識的一些淺表,學生基本上通過平時的生活感悟和物理教師的講解就能學到知識。但高中更多的是通過探究性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分析能力,尤其是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素養。為此,高中實驗和探究活動的開展至關重要。當下,高中物理教師往往對實驗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這點亟待改進。教師要采用得力有效的教學策略,回歸物理的應然學習之道,如指導探究方法,搭建探究平臺,指導學生養成探究精神、形成探究習慣等。只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思維和探究能力才能逐步養成。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需要突出初高中銜接階段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充分研讀教材,根據其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廣度的不同,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來開展高中伊始階段的教學。讓學生以正確的方法、端正的態度、靈活的思維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道路上再出發,并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養成理性精神和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許振欽 單位:福建省長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