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1-05 09:22:59
導語: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實驗操作試題的設計,還是考試的實施,或者是學生的作答和教師的評判都存在一些問題,抓住這些具體的問題,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應對策略,可有效促進實驗操作考試更科學規范。
關鍵詞:實驗操作;考試;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學科的實驗操作考試的目的是檢測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有效開展,為學生畢業評定和升學選拔提供依據。但在實驗操作考試實施過程中,無論是試題設計,還是考試實施,或是學生作答和教師評判都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值得探討加以解決。
一、考點偏離實驗操作
案例1:“探究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試題中設計了“猜想與假設: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2f”。(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案例2:“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試題中設計了“反思與拓展:為什么本實驗要使用滑動變阻器”。分析:實驗操作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測試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處理能力。以上兩個試題的設計明顯背離了實驗操作考試的目的。對策:試題設計應立足于對“實驗操作”能力進行測試。有關實驗操作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知道怎么做。可以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等方面立意設計試題。二是能正確操作。可以從正確組裝實驗裝置、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正確收集數據、正確處理數據等方面立意設計試題。三是能優化操作。可以從方案的改進、裝置的改進、操作的改進等立意設計試題。
二、試題表述不準確
案例3:“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試題“實驗目的:正確設計并連接該實驗電路”。案例4:“探究凸透鏡成縮小實像的條件”,試題中設計了“實驗操作要求:安裝光具座,調節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分析:對于試題設計,必須要立意明確,表述準確,內容科學。案例3標題與測試目的明顯不一致;案例4有明顯的操作提示作用。對策:試題表述清楚、易懂、無提示性語言。實驗操作考試時間只有10分鐘,所以,在試題設計中,應盡量用準確、明白的語言交代應該做什么,沒有必要在試題中設置陷阱。作為學生用的答題卷,如果有提示性語言,學生不論學過、做過與否都能依據提示而正確作答,就失去了考試的作用,所以,在答題卷中,只能讓學生知道做什么,而不能告訴學生怎么做。
三、器材沒有統一
案例5:“研究電磁鐵”,考場提供給學生用的電磁鐵如圖1(不同電磁鐵)所示。案例6:“測量平均速度”,考場提供給學生用的計時器如圖2(不同計時器)所示。分析:由于實驗考試工作量大、周期長,有的地方會設置多個考點,而不同考點提供的器材往往會有差異,這樣就造成了考生使用器材的難度不相同,導致考試失去公平性。對策:①統一器材。籌備、布置考場時,要求同一個實驗操作考試題,所提供的器材要做到完全相同。②增加見識。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見識、了解不同器材,以開闊學生眼界。③養成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應訓練學生在面對沒有見過的器材時,能立即閱讀器材的使用說明,然后再進行實驗操作。
四、試題提前
案例7:我縣的實驗操作考試,每年會指定20個左右實驗試題,在考前7~10天向各校公布,學生參加測試時,只隨機抽取一個試題進行測試。如2017年,我縣就確定了20個實驗測試試題,在考前7天將學生的“答題卷”公布于QQ群中,各校都將試題下載打印供師生使用。分析:“教科版”物理教材中,僅實驗探究就有66個,如果將之全部作為考試題目,對于考試場地的設置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實驗進行測試,便于考試的組織實施。但將學生的答題卷進行公布,就可能導致教師突擊教學,學生死背實驗數據與結論來應對考試。對策:尊重實驗事實。實驗操作考試追求的是結果要真實、準確,能為評價或遴選學生提供可靠依據;同時能從真實的結果中反映教師的實驗教學情況,以利于反思改進我們的實驗教學。所以,實驗操作考試的評判依據一定要以實驗操作事實為準,不能完全以學生答題卷為準。
五、學生操作欠規范
案例8:使用天平時,當遇到用鑷子調節游碼不靈活時,很多學生就改用手直接撥動。連接電路時,電鍵沒有斷開、滑動變阻器觸片不置最大位置等。案例9:在研究滑動摩擦力、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不保持勻速直線拉動物體等。分析:物理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儀器,都有相應的使用說明與要求,如果不按要求使用儀器,則視為錯誤操作。案例9涉及“勻速”“直線”“豎直”等要求,操作一定要盡量與之相符,否則會產生很大的誤差。對策:①教師動手做實驗。對于儀器的使用,實驗測試教師首先要親自做一遍實驗,檢驗、確保實驗器材完好、可用后,再提供給學生考試。②學生請示更換器材。學生考試時遇到器材有問題時,應請示測試教師更換器材,再按正確方式進行操作。③關鍵術語專題訓練。平時教學中應特別強調對于“勻速”“直線”“豎直”等關鍵詞語的理解,專題訓練如何操作才符合要求,從而避免考試時的不規范操作。
六、評價標準不一
案例10:“測平均速度”中,給出的器材中斜面上也有刻度,還有刻度尺。小車移動的距離,測試教師有的認為“可以從斜面上的刻度直接讀出”,也有的認為“必須用刻尺測量得出”。案例11:“研究電磁鐵”中,數吸引的鐵釘數時,測試教師有的認為“開關必須斷開”,有的認為“開關可以不斷開”。分析:在實驗操作考試中,由于同一個試題會有不同的測試教師,不同的測試教師又有不同的評判依據,所以就會出現不同的評判結果。對策:做到“兩個統一”。即測試前應組織測試教師討論、統一評價標準;測試中要發現、收集新的不同意見,再次統一評價標準。例如,案例11有學生從斜面上的刻度讀出數據,也有用刻度尺測量后讀出數據的,由于這個點是考查長度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試題中沒有對精確度作特別說明,所以兩種情況都算正確;案例12有學生斷開開關后數鐵釘,也有學生沒有斷開開關數鐵釘,從節約用電、電路連接和使用常識來看,開關應該斷開后再數吸引的鐵釘數才算正確。
參考文獻:
[1]周文闊,宋寶和,新課程高考物理實驗能力考查策略的研究[J].考試研究,2012,(3):65-72.
[2]蘇明義,對于如何提高物理試題命制質量的新思考[J].中國考試,2010,(7):32-39.
作者:丁建立 單位:四川省渠縣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 上一篇: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