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

時間:2022-11-05 09:23:56

導語: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要】本文介紹廣西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的現狀,根據廣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提高廣西農村地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關鍵詞】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對策;建議

引言

廣西地處中國華南地區,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由于廣西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氣候溫暖、熱量豐富,降水豐沛、干濕分明,日照適中、冬少夏多,災害頻繁、旱澇突出的氣候特點。頻繁的災害天氣給人民的生活生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加之山區地域人口分布不均,經濟條件差,農村的自然災害防御能力差,因此,抓好農村地區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氣象服務精細化水平,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對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災害防御具有重要意義。

1廣西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現狀

近年來,廣西地區公共氣象服務信息通過利用網絡、廣播、報紙、大喇叭等擴展了不少渠道。定期的月報、旬報、重大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等形式為人民生產生活提供信息。在遇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時,能夠及時將天氣預報提供給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災害防御工作,最大程度減少災害天氣可能帶來的損失。現階段,公共氣象服務雖然獲得一定成果,但在服務農村農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服務農村的公共氣象信息適用性不強,服務性差。當前階段,農業現代化對氣象服務要求越來越高,氣象對于農業生產、產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和方式還無法真正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體系上建設不完善導致氣象信息傳播范圍和及時性跟不上新時期農村發展要求。農村氣象信息與農業生產無法配套導致計算機在分析數據時性能不完善,無法針對實時變化的氣象數據給出快速準確的預報結論,如遇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需要時,不能第一時間發送至農民手中,造成服務信息無法完全適用,間接造成農業生產損失。

(2)獲取公共氣象服務信息條件單一,體系建設不完善。雖然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獲取方式已從服務短信發展到網絡、電視及電話,但是受地形和經濟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大多數農村中網絡通信設施并不完善,傳輸率得不到保障,加上多數農村居民不愿花費資金撥打氣象服務熱線,或是登陸使用實時氣象服務訂閱號了解天氣變化,仍是單純依靠氣象短信獲取天氣信息,而往往氣象短信內容較為簡短,農村居民獲取信息量有限,氣象信息傳播時效慢。農村公共氣象服務性差,直接導致所提供的信息價值遠低于實際運用價值。

(3)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缺乏專業人才,整體素質不高。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人員大多來自縣級臺站或是農村干部兼任,這樣一支服務隊伍整體素質與現代公共氣象服務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氣象信息員在向農村居民普及氣象常識時,由于自身缺乏專業知識儲備,傳播知識過程中無法將完善的科技常識傳授到農村居民當中,宣傳教育流于形式,暴露出在農村氣象公共服務中的漏洞和不足。

(4)政府資金投入量有限,雙重財務體制尚未完全落實。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地域性等特征,成為政府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就目前整個廣西而言,政府在投入該項事業經費支出力度不大,專項資金較少。近年來,依靠氣象科技服務收入賺取的經費也無法彌補氣象經費不足的事實,僅靠氣象部門難以支撐農村公共信息服務所需開支,導致信息傳播渠道受限,網絡系統不完善,并未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

2對策分析

針對廣西特有的地形地貌及農村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拓寬氣象服務產品發送渠道,實現“氣象信息進農家”。

(1)為保證氣象信息傳播能夠真正傳到每一位需要的農村居民手中,應繼續加強農村大喇叭建設進程,提高鄉村大喇叭播放質量,既不給農民造成生產生活困擾,同時能夠及時有效傳播氣象服務信息。

(2)轉變為農服務手段,適度增加流動播報車,在重大災害來臨前做好信息傳播。

(3)對于災害頻發的地點,安裝先進并且性能較好的預警設施,提前災害信息。

(4)研發適用性較強的APP軟件。隨著農民對手機應用的熟知,研發針對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氣象服務APP軟件,通過農民自主選擇興趣模塊后臺每日進行更新推送,為農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生活生產需求。

(5)聯合通信部門合作,辦理氣象短信優惠包,做好信號發送接收裝置調試,真正建立農村信息傳播的綠色通道,最大限度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

3加強農村氣象知識普及工作

氣象部門應積極開展氣象科普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同時提升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通過廣播、微信、大喇叭、地方電視臺等渠道宣傳氣象科普知識,培養懂技術、懂氣象、會科學的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編制適合廣西各地區的農村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提高農村居民對自然災害的敏感性,以促進農業生產,農民增收。

4推動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平臺建設

聯合政府建立完善的預報服務系統,推動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針對廣西農村的地域特點,在氣象災害來臨時,往往山區成為氣象受災,防御最薄弱的地方。農村公共氣象信息要以服務“三農”為重點,同時,它又為政府決策提供相關依據,應與政府攜手建立具有準確度高,運用遙感技術確定小范圍信息匯集的觀測信息系統,建立專屬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平臺,通過政策資金的支持提升科技生產服務水平。運用完善的氣象信息網絡預報系統做好對雷電、冰雹、暴雨、干旱等方面的預警預報服務工作,利用平臺及時有效的提供災害及應對信息,保障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真正服務到農村、農業當中,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5以人才為支撐,多方合作建立氣象信息員隊伍

由于廣西地區山地丘陵面積較多,農村氣象公共服務面積覆蓋范圍面窄,應以政府牽頭,多部門合作完成為農服務系統相關建設。對農作物、林業、畜牧、水產、山洪等地質災害信息進行收集,這就需要當地鄉鎮干部和信息員為獲取信息提供及時準確的情報。由相關部門和氣象局合作,將行業統一的同時劃分不同行業職責,建立完善的功能服務站點。派遣專家對當地信息員進行氣象知識培訓,定期組織信息員參加應急災害演練,進一步提升相關知識和能力素養,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傳播農業、氣象防災減災等知識。定期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構建完善的考核獎勵機制,激發信息員參與服務信息工作積極性。同時縣級氣象部門要加強對高科技人才的引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吸引高精尖人才隊伍的注入。

6以政府為主體落實雙重財務體制,保障氣象科技服務作用

曾經氣象科技服務和防雷服務為保障氣象經費做出不小貢獻,但隨著國家行政審批和簡政放權改革制度的加快,氣象部門服務性收費大幅度減少,這就造成了氣象事業發展經費面臨巨大困難和挑戰。公共氣象服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能,為農村的發展和建設起到積極作用。而現在階段氣象經費減少勢必影響氣象設施的更新換代和氣象現代化進程,廣西農村地區公共氣象服務的相關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唯有地方政府重視并且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在氣象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才能保證農村公共氣象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確保群眾受益。

7結束語

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作為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一步,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建立完善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廣西地區氣象部門,特別是縣級氣象部門,要抓好農林漁業方面的公共氣象服務,提高氣象預報精細化水平,才能真正在“兩個體系”建設中有所作為。雖然目前廣西地區農村氣象公共服務水平尚處于落后階段,但作為氣象部門可通過人才引進、經費支持、創新氣象服務方式等發展氣象事業。

參考文獻

[1]祁一劍.陽城縣農村公共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7(08):25.

[2]胡剛.淺談村莊規劃與建設———以廣西村莊規劃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1(12):10.

[3]吳秀娟.農村公共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J].北京農業,2016(02):11.

作者:陳映谷 莫鈞 滕景文 單位:來賓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