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研究

時間:2022-05-13 02:46:03

導語: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的相關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的重要意義;其次從教學方法、教學有效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分析了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具體的問題提出了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問題及對策

課堂教學的優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改的重要要求。只有不斷優化物理常態教學,探索出更加適合于初中物理常態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雖然經過歷次教學改革,初中物理常態教學的優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學質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當前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中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常態教學方法單一化。與初中物理公開課教學的精彩紛呈,教學方法豐富多樣相比,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在教學方法不但較為陳舊,而且也比較單一,教學方法的優化得不到有效的推進。概念課、實驗課、習題課、試卷講評課是當前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幾種課型。而這幾種課型的常態課堂教學中,其遵循的教學理念,使用的教學方法大同小異,都是圍繞著教師的講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聽,采用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2.常態教學有效性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在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中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卻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部分教師為了使常態課教學更加豐富,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熱情,會設計復雜的教學流程。在此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未能充分考慮物理常態教學的實際。雖然形式多樣的教學會使常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熱鬧,但是會使教學的進度失去有效的控制,教學的目標得不到實現。學生在教學結束后并沒有完全掌握教學目標所要求的知識,導致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與改革陷入有效性低的誤區,無法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3.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自主學習是當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物理常態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在課堂教學中,這一目標卻沒有真正實現。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常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為主,學生只能單方面接受知識的灌輸。長此以往,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就會形成對于教師的嚴重依賴。部分學生在聽教師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理解物理知識,但是一旦離開了教師的講解與指導,面對同樣的知識、同樣的問題腦中就一片空白,找不到學習的思路。這就是學生的物理學習對于教師的依賴大,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具體體現。這是當前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的策略探討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通過教學實踐來提升教學的效果。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1.開展情境教學,豐富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落后、單一是當前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教學的效果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首先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優化,通過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淘汰不適合當前初中物理常態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在實現教學方法更新的同時達到豐富初中物理常態教學方法的效果。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的研究在不斷深入,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出來。在引入新方法,豐富初中物理常態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課型與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方法應用到初中物理常態教學當中。在概念課的常態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來優化課堂教學;而在實驗課中,教師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學法來改善實驗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光的折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而且光的折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學生對于這些現象極為熟悉。但是,大部分學生對于這些物理現象通常只有感性的認識,對于光的折射規律并沒有理性的了解。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于光的折射的認知特點,給學生創設貼近于生活經驗的情境,從學生對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認知入手。在課堂上以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如將筷子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讓學生觀察,從而通過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對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認識,吸引學生進入光的折射原理的學習當中。然后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光的折射這一現象背后的原理與規律,使學生掌握光斜射入和垂直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其折射角、入射角的變化規律,以及傳播路徑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將生活中對于光的折射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發展成為對于物理規律的理性認知,通過在常態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物理學習有機統一起來,站在生活的視角上進行物理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2.強化教學評價,確保教學有效性。提升物理常態教學的有效性,加強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教學評價是對于初中物理常態教學質量進行把關的關鍵環節,其不僅可以使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對于教師的教學反思提供科學的指導,明確在物理常態教學優化過程中的得與失,指導教師進一步改進常態教學過程。在實驗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檔案袋評價的方式,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評價。在物理實驗開始時,教師就需要對于學生的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而不是僅僅關注與實驗課結果的評價。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納入評價之中,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創新能力等記錄下來,記錄學生在實驗課中的點點滴滴,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驗課學習情況。通過早教學評價中將過程與結果結合起來,可以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全面、準確,從而使初中物理常態教學的效果與有效性得到更加全面的體現,幫助教師不斷對實驗課教學進行優化。3.開展探究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物理常態教學優化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因而,通過在初中物理常態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可以解決當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的問題。如,以八年級下冊“摩擦力”的教學為例,通過探究式教學來代替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個人、小組的探究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以小實驗為探究的載體,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用彈簧秤拉動質量不同的小砝碼。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動手實驗親自感受摩擦力,并且能夠通過觀察彈簧秤的讀數,記錄下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拖動小砝碼的摩擦力數值。其次,教師可以設置探究問題,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接觸面的面積等條件的不同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帶著具體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完成摩擦力小實驗后,引導學生展開組內討論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何運用摩擦力的規律等正確認識。最后,讓每個小組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通過學習小組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一步深化學習,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探究學習完成之后進行課堂小結,以查漏補缺、糾正錯誤。從探究實驗出發,可以為學生探究學習的開展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三、結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的優化與改革應該更加關注常態教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常態教學優化的必要性,而不是僅僅將教學的創新放在公開課上。通過推廣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物理常態教學的質量。

作者:吳彧華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南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