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風險和信貸風險管理預防
時間:2022-07-02 03:55:17
導語:利率風險和信貸風險管理預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商業銀行在利率方面的風險管控防范
由于利率市場的波動,商業銀行將會面臨很多風險。要想對利率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就必須要就需要準確地分析當前的基準利率,對其期限結構組成認真研究然后對未來利率做出自己的預測。將目前商業銀行在利率方面的風險歸納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資產負債不對稱問題所引起的重新定價風險,主要是在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兩個方面的比例關系不和諧,這種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失衡的狀況還是比較嚴重,信貸方面需求的縮減導致資金大量堆積,資金運作的渠道受到限制;期限結構上用短期存款來支持長期貸款的情況比較普遍;利率結構上,利率開始向市場化,這樣容易使存款的成本不斷上升而信貸資產的利率不斷下降,存貸利差也隨之下降。其次,利率基差方面存在的風險。在現實中,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兩者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差距降低到最小的時候,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也極有可能因為存貸方面的利率調整幅度不一致而會有下降的風險可能,加之市場競爭的激烈,利率波動加劇,利率基差風險變大。再次,因為客戶自由選擇方面導致的風險。每個客戶都有權利選擇對何時提取,如果提前提取定期存款的話,銀行利息就會面臨風險。
一般情況下,利率下降,客戶為了獲得高利率就會保持定期存款,如果利率上升,客戶就會提前支取。一些借貸客戶在利率下降時,如果有能力就會提前還貸然后以比較低的利率來貸款,就容易引發風險。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在利率方面的風險控制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我們要把定價機制和利率市場化結合起來構建。商業銀行要想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獲取最大利潤而且能夠回收所付出的成本,還要把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價格,同時實現資產負債機構優化。因此,商業銀行自身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資金定價體系,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實現可持續穩步的發展。第二,建立完善自身的利率風險管控體系制度。主要包括利率風險預警機制,利率風險規避機制,利率風險分散機制,利率風險轉移機制,利率風險補償機制等,對利率波動進行全程風險控制。第三,結合國內外銀行利率風險的實際情況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技術,研究出適合自己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
二、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的風險管控防范
我國信貸業務的市場范圍不斷擴大,很多人除了要還住房貸款、汽車貸款外,現在比較多的還有消費品貸款、助學貸款等,信貸業務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風險也不斷顯露出來,諸如借貸人提前還貸、逾期不還等信用方面的風險,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等市場方面的風險,批貸審查不嚴、貸后又未有效監控等銀行自身管理引發的風險,法律方面的風險等。
面對可能發生的一系列的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建立自己的一整套防范風險的管理體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控:第一,針對提前還款情形設立提前還款罰息制。一般得借貸周期都會比較長,但是利率的波動會引發一定的風險,如利率下降時,消費者會提前償還貸款,再以較低的利率來借貸新的債務。通過銀行來借貸新債償還舊債,銀行就需要重新安排資金,同時還會喪失還貸收益,所以我們必須要收取高于預定利率的罰息,才能彌補信貸資產的損失。第二,對于借貸人可能不還款的情形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商業銀行應根據自己發展戰略制定完善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如平時銀行信用狀況、薪資水平及穩定性、資產狀況等,將此來作為放貸的標準,如果消費信貸的話,還可以要求抵押物或者擔保人等,從根本上抑制信貸可能引發的風險。第三,因為利率市場化引發的風險,商業銀行可以將利率實行浮動和固定兩種模式相并行的制度,消費者可以在這兩者之間自由進行選擇,增強消費者自身的風險與收益意識,將他們之間的業務往來規范化。而且各個商業銀行必須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變化及時調整本行的利率,同時,可以通過在幫借貸人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收取一定的費用的途徑來彌補銀行因為信貸零售業務付出的成本,可以是以手續費或服務費的方式。第四,建立健全銀行內部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在貸前要對借貸人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借貸后,還要對其進行定期監控管理,把握借貸人的動態,一旦發現借貸人出現無法按時償還貸款的情形時,或者發現以前一些沒發現的不良信用記錄時,必須采取果斷的措施來補救,如列入黑名單、拒絕再次借貸等。而且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制度,就是要從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來嚴格把控,明確職責,規范操作。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的信貸業務辦理機構,并且要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來防范信貸風險。
- 上一篇:區委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方案
- 下一篇:區委中層干部評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