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信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探討

時間:2022-12-20 09:26:22

導語:農戶信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戶信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探討

摘要:本文從貴州農戶經濟行為的特征入手,從家庭方面和借款主體方面分別分析影響貴州農戶信貸需求的主要因素,提出滿足貴州省農戶信貸需求的建議,以提高貴州農戶信貸需求的滿足度。

關鍵詞:農戶信貸需;金融中介

貴州自然資源豐富,民族文化多樣。但是由于自然條件的制約,貴州農村貧困人口依然較多,打贏扶貧攻堅戰是貴州重大的民生工程。隨著貴州扶貧工作的深入,農戶在脫貧過程中亟需資金支持,信貸需求逐漸增加。故而對貴州農戶信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貴州農戶經濟行為特征

1.1貴州農戶經營生產活動多樣化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戶的經營活動已不限于傳統的農業產業,農民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戶產業活動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如,在貴州旅游資源豐富的少數民族區域,諸多農業從事民族手工藝品制作和銷售、民族文化演藝、農家樂及旅游相關行業的生產經營。再如,在貴州中藥、苗藥種植區域,諸多農戶從事相關的中藥及苗藥等經濟作物的種植。

1.2農戶收入來源多樣化,農戶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2015年,貴州省根據本省自然環境,立足本省山地自然資源稟賦,繼續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繼續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和外出務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2015年,貴州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86.87元,增長10.7%。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個部分。從農戶工資性收入來看,2015年貴州省農民人均工資性凈收入為2897.14元,同比增加375.66元,增長14.9%,對增收的貢獻率為52.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39.22%。農民工資性收入主要是指農民的勞務收入。從農戶經營性收入來看,2015年,貴州農民人均經營凈收入2878.71元,同比增加235.65元,增長8.92%,對增收的貢獻率為32.9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38.97%。農民的經營性收入主要是指從事農業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的收入。從數據來看,貴州農戶的收入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工資性收入比例已高于經營性收入。從農戶財產性收入來看,2015年,貴州農民人均財產性凈收入83.7元,同比增加12.7元,增長17.88%,對增收的貢獻率為1.7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1.13%。農民財產性收入主要是指農民通過對外投資和財產租賃等途徑所獲取的收入。從農戶轉移性收入來看,2015年,貴州農民人均轉移性凈收入1527.32元,同比增加91.63元,增長6.38%,對增收的貢獻率為12.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20.68%。農戶轉移性收入主要是指國家各種支農政策所發放的財政補貼。

1.3農戶信貸需求的特征

從信貸需求程度來看,目前貴州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僅占可支配收入的1.13%,隨著貴州的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的轉型,農戶對財產性收入的提高有強烈需求,進而帶動農戶對資金的需求。銀行信貸相對于其它諸如民間融資而言的資金來源,利率相對較低,故而農戶對銀行資金的需求比較迫切。從信貸需求用途來看,農戶的信貸需求主要分為生產性信貸需求和生活性信貸需求。生產性信貸需求主要是為發展農業生產(如擴大農產品種植規模)或非農業性生產(如發展農家樂)而產生的信貸需求。生活性信貸需求主要是為了生活消費性支出而產生的需求,如子女教育、修建房屋、人情往來、醫療費用等。由于目前貴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僅7386.87元,仍然較為貧窮,農民在生產經營發展和生活中需要支出大額資金時,主要采取借貸的方式。從信貸需求規模來看,由于貴州農戶信貸需求用途主要為小額生產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故而所需要的資金規模通常較小,為10萬以內的小額信貸。隨著貴州經濟的發展,農戶對信貸需求的規模顯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從信貸需求期限來看,由于傳統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農戶生活性需求具有短期性,故而農戶信貸需求主要顯現短期、中短期的特點。隨著貴州扶貧攻堅的深化,農戶的生產性信貸需求不斷增加,所以中長期信貸需求也不斷增加。從信貸需求滿足程度來來看,由于貴州農村農戶普遍存在農戶家庭較貧窮、還款能力不足、信貸抵押物不夠或無抵押物,信貸資金需求有短、小、頻的特點,所以信貸需求滿足程度較低。

2影響貴州農戶信貸需求的主要因素

2.1借款主體情況

從農戶家庭總資產和家庭年收入來看,農民的家庭家庭總資產越多、家庭年收入越高,農戶獲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農戶的耕地面積越大,說明其還款能力可能越強,農戶獲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從農民家庭的情況來看,有勞動能力的家庭人口越多,說明該農戶的還款能力可能越強,農戶獲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從借款人自身情況來看。在中年以后,借款人年齡越大,獲得貸款的可能性越小。因為隨著借款人年齡的增加,其勞動能力逐漸減弱,償還能力也就相對降低。貸款機構愿意貸款給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借款人。借款人文化水平越高,有可能其創造財富的可能性越大、其對信貸業務的認知程度越高、信用意識越高,其還款能力越強,獲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借款人是否有過打工的經歷,對其能否得帶貸款也有影響。一方面,有外出打工的借款人有可能賺取更多的收入,其還款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另一方面,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打工經歷的借款人貸款成功率明顯小于沒有打工經驗的農戶,原因是許多農民獲取貸款后即外出打工,借款人還款意愿較低,同時貸款機構對有過打工經歷的農戶是否能夠按時還款存在一定的擔憂。

2.2金融環境

從金融機構情況來看,如果農戶所處地鄉鎮有正規金融機構網點,那么金融機構就會通過業務推廣來宣傳信貸業務,則會使農戶增強信貸意識。如果農戶在就近的正規金融機構較為便利地辦理信貸業務,則農戶的信貸滿足程度會提高。如果在進行農戶信用評級的地區,農戶被當地農信社納入信用戶,那會提高農戶的授信成功率,那么也會增加農戶信貸需求。從非金融機構來看,如果農戶所在地小額貸款公司、傳統的民間融資等較活躍,那農戶的信貸需求會提高。

3滿足貴州省農戶信貸需求的建議

3.1增強農信社扎根農村的信心,充分調動農村信用社業務創新活力目前農村的主要金融中介機構為農村信用社,農信社在業務拓展中需堅持支農服務,不僅保持現有支農業務、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提高辦貸效率,也需要根據多數農戶的現實需要,積極創新業務品種,滿足農戶信貸資金需求,同時提高農信社的盈利能力。不僅如此,政府還可以通過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擴大支農再貸款受益群體、進行“窗口指導”等貨幣政策來增強農信社扎根農村的信心,促進農信社更好地滿足農戶信貸資金需求。

3.2推進農村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信貸業務多元化農信社是農村間接融資體系的核心,但是,由于農村貸款期限短、額度小、頻率高的特點及農信社審慎監管的要求,需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來更好地滿足農戶的信貸需求。所以,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互聯網金融等機構迅速發展壯大,業務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這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較好地補充了農信社的業務空缺,但是這些機構在迅速發發展時要注意兼顧規范穩健,相關監管部門也應做好這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3.3建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構建金融機構與農戶的雙向服務交流平臺前述的農信社、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都多在鎮一級,而貴州鄉村一級的金融機構網點極少,這嚴重影響了貴州農戶信貸需求的滿足程度。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在鄉村一級大量鋪設金融中介網點是不現實的,故而可以在鄉村一級建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構建金融機構與農戶的雙向服務交流平臺。如果金融綜合服務站的金融業務開展情況較好,則金融機構可以增加授信、擴大金融服務業務,以更好地滿足農戶基本的日常金融需求

3.4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為三農建設服務政府大力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這為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提供了政策引導,有利于民間資本發展的金融機構能為貴州農戶服務,滿足農戶信貸需求。

3.5構建農戶征信體系,加強對農戶信貸的金融監管農村金融機構對部分農戶惜貸的主要原因在于擔心農戶出現違約風險,因此需要構建農戶征信體系,明確監管機構,并從法律層次上明確農戶征信體系的法律職責。在法律的約束下,明確農戶借貸的責、權、利,讓農戶能更便捷地從金融機構獲取資金、金融機構也能更好地防范違約風險,從而讓借貸雙方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王資燕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黃祖輝,劉西川,程恩江等.中國農戶的信貸需求:生產性抑或消費性——方法比較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7(03).

[2]范香梅,張曉云.社會資本影響農戶貸款可得性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管理界,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