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審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6 08:49:00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審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貸審計分析論文

一、信貸質量審計的主要內容

(一)審查貸款業務的開展是否符合銀行穩健經營原則,是否保證銀行業務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有無盲目追求利潤,把貸款投向高風險、高回報領域。

(二)貸款的審批是否嚴格按照授權,有無越權放貸,是否審貸分離。

(三)貸款的發放是否越過規模,有無一味擴大貸款規模,導致貸款風險過大。

(四)對關系人貸款是否嚴格按照規定,有無放寬貸款條件,有無發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

-

(五)審查貸款集中風險,看有無向一個或一組關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發放貸款。

(六)貸款抵押、質押擔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權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產權,使用權與處置權關系。(2)抵押物是否處于被監管狀態,是否為允許自由買賣的財產,是否已進行保險,風險程度如何,保險權益是否能轉讓給抵押權人。(3)抵押物法定繳納稅費等手續是否完備。(4)抵押物產權證明所指向的財產標的是否真實存在,其狀況如何。(5)抵押物品名、數量、單價等是否與借款申請;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價值評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經法律公證。

(七)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門專管、風險識別、及時處理,損失類貸款的界定、轉賬、核銷是否合規。

(八)貸款利率是否執行國家規定,有無擅自或變相改變利率,違規競爭。

(九)貸款分類是否真實、合規、準確,有無隨意調整,虛報貸款質量。

二、信貸質量審計的方法

(一)符合性測試

在全面了解銀行貸款的基礎上,正確評價貸款控制制度,確定審計重點,把握審計方向。

1.內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內控程序測試一是通過詢問等方式,了解銀行對貸款控制的環境及程序等的情況。二是穿行測試,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貸交易,并對其各控制點進行測試,審查其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情況。

控制測試。控制測試是為了獲取審計證據,證實銀行內控制度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一是設計測試,即內控制度和程序的設計是否合理,能否有效發揮和控制風險。二是執行測試,即審查內控的有效性,看其運行是否連續,是否取得預期效果,是否實際發揮作用。如對貸款審批程序的評審,主要內容有:(1)貸款的審批是否按照審批程序進行,是否存在越級審批、化整為零或未經信貸調查即進行審批的情況。(2)是否體現審貸分離原則。首先,審查銀行是否設置貸款調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這三個不同的崗位,是否保證崗位之間的相萬獨立與制約;其次,審查對借款人的使用調查和貸款的審批權是否分開,是否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3)是否要求和保證信貸人員進行充分的信貸調查。(4)貸款審查是否嚴格。(5)貸款發放是否符合信貸政策。

2.依據測試結果確定審計重點,進行實質性測試。對內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環節,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則重點抽查。

(二)分析性測試

貸款質量審計要以貸款數量為基礎,對貸款分類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反映貸款總體狀況和結構,提示貸款內在風險,然后進行歷史數據比較,同業比較和貸款投向結構分析,從貸款各要素及結構中去尋找其運動的規律并發現其中的差異,以此作為審計重點,獲取證據。

1.比率分析

將銀行五級分類貸款,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類貸款余額分別與全部貸款余額作比較,審查各類貸款的風險權重及其分布。

2.比較分析

(1)同期比較分析。審查貸款質量變化趨勢,若貸款質量變化趨勢與同期經濟變化大體一致,則屬正常;反之,要做進一步分析。

(2)同業比較分析。對同一組經營規模類似、性質相同的銀行貸款質量進行比較分析,看其經營業績差距是否過大,若差距大,則分析成因。

3.不良貸款結構分析

從定量的角度揭示銀行不良貸款集中區,從而發現銀行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和高風險區域。

(1)行業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貸款行業分布。

(2)貸款品種構成分析。如對商業貸款、建筑貸款等貸款的分析,可發現不良貸款在各類貸款中的分布,進而確定貸款的高風險區。

運用分析性測試應把握以下要點:

1.信息來源的可靠性

高質量的輸入,就會有高質量的輸出。信息的可靠性決定著審計證據質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關性、可比性

分析性測試的資料必須具有相關性和可比性,要從貸款各要素的內在聯系中比較,發現差異,進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

由于分析性測試存在固有限制,對于重要項目,不宜依賴,若有必要使用,應由其他程序相佐證。如結果相互印證,則可以依賴。

(三)實質性測試

對信貸質量的實質性測試,有賴于信貸內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實質性測試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審計證據驗證貸款的真實性、準確性。銀行的各類交易、各個賬目之間都存在著一定聯系,審計應從各要素存在的聯系中去發現所需的有關貸款證據。其方法主要有:

1.編制貸款匯總表,反映貸款全貌,指引對貸款的實質性測試。

2.核對有關賬目,審查貸款的真實性。

核對貸款科目總賬分戶賬余額。檢查會計總賬信貸部門臺賬,看部門統計報表是否一致。追查借款合同、借據、會計科目,看所發生的貸款是否全部及時入賬,同時,對貸款進行函證,以檢查貸款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3.運用判斷抽樣技術,確認貸款真實價值。

貸款審計的目的是為了確認貸款的真實價值而運用判斷抽樣方法,盡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發生損失的貸款,確認其可能損失的程度,從而確定貸款的真實價值。判斷抽樣中要做到:

第一,樣本要有—定的覆蓋率。若貸款質量較好,樣本可少些,反之亦然。

第二,樣本要“風險優先”,即選取風險較大的貸款和金額較大的貸款,因大額貸款的質量對銀行整體的信貸質量影響較大。

第三,樣本要有代表性,盡量包含各類貸款。

審計方法上應做到:第一,詳查與抽查相結合,抓住重點,提高效率。第二,查賬與詢問相結合,走訪群眾,了解“活”情況。第三,內查發現線索后積極外調,查證落實。第四,賬實核對,看銀行對貸款的分類是否與企業經營實際、還款能力等相符,有無虛報貸款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