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對企業信貸風險監控
時間:2022-07-02 03:18:55
導語:商行對企業信貸風險監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得到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有效的推進了我國經濟增長和緩解我國就業壓力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中小企業在發展中,融資十分困難,有些中小企業自身管理機制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范,發展規模和貸款風險控制能力有限,錯失了很多良好的發展機遇。此外,許多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機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監管和控制,能有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
1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的機理
從中小企業開始蓬勃發展之初,一直到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都是一個期待解決的一個經濟學的難題,國家為了加快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政策支持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從當前來看,中小企業的融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各個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但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從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和行為選擇來看,商業銀行貸款目標就是要獲得利潤,根據商業銀行信貸的凈收益(R)來分析:R=D×P×(1+i)-D-U-C。其中,R為銀行信貸收益,D為貸款本金,P為本息償還率,i為貸款利率,U為機會成本,C為貸款成本。根據信貸凈收益的公式,我們可以得到,商業銀行要想提高信貸凈收益,只能從增加信貸規模D、提高本息償還率P,提高貸款利率i,降低機會成本U和貸款成本C等來增加商業銀行的收益。然而,中小企業由于受發展規模限制,表現出貸款規模小、貸款頻率高等屬性;資金的機會成本是由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決定的,商業銀行不可能改變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因此,商業銀行為了獲得較高的貸款凈收益,則會從提高貸款利率、提高企業償還貸款本息的概率和降低企業貸款成本等方面采取行動,來增加中小企業信貸收益。從目前這個市場環境來看,由于還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還是十分困難的。一方面,從銀行市場來看,信貸規模是不斷的緊縮,銀行可以利用資金本身去貸款的絕對量上是受到了一定的壓縮,資金面上比較緊張;從銀行機構本身來看,小企業業務的基礎相對要薄弱一些,其貸款規模小,做小企業的貸款業務成本相對做大企業的要高,對于每一筆小企業的貸款金額相對大企業來說要小很多,但是銀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包括管理上的投入,小企業和大企業的投入基本上是一樣的,且中小企業貸款頻率高,銀行要花的時間成本高。另一方面,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內部機構設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風險防范意識不夠,其抗風險的能力要低于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則中小企業的償還貸款概率要小于大企業的償還貸款概率。所以,從銀行的投入和產出這個相對關系以及理性角度來看,在中小企業和大企業貸款選擇之間,銀行一般偏向給大企業貸款,而忽視了中小企業的貸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2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產生的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制約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為什么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產生,我們可以從三個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中小企業的自身原因;二是商業銀行的原因;三是外部環境的制約。①中小企業的自身原因。我國中小企業行業種類繁多,主要是民營企業,資本規模小,融資渠道單一,發展不平衡,專業化和社會分工有待進一步加強;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治理機制不完善,嚴重影響其科學民主決策制度的建立;其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比較陳舊,很多中小企業還停留在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經營和經驗式管理階段,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不應用科技手段來進行管理,在競爭激勵的市場上很難取得競爭優勢;大多數中小企業技術起點較低,員工素質低,高科技人才匱乏,產品競爭力不強,創新性不高,很難適應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大多數中企業在信貸風險管理上意識不強,道德信用意識薄弱,生產經營出現問題時,逃避銀行債務,迫使銀行產生信貸風險。②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管理控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建設上不夠完善,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的評價體系,沒有統一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常用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和專家意見法等。當采用這些方法時,首先要確定若干個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評估指標,相對應的確定相對的參數值,根據企業的表現來定分值,最后將所有得分匯總,再根據總分來定企業的信用級別。此種方法主要建立在企業的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卻很少考慮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不同來選取財務指標,且我國商業銀行在采用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法基本上沒有考慮對現金流量的充足性進行一個很好的預測,難以反映未來的真實償債能力。此外,受到利率管制等因素的制約,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原因,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時相對較高的風險無法以更高的收益來彌補,造成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③外部壞境的制約。雖然我國對中小企業信貸給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條件下,我國中小企業的征信系統、失信懲罰機制和中介服務機構尚不成熟,因此,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還十分突出。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對信用體系建設不夠重視,有些企業拒絕提供有關企業信用方面的信息,監管部門對中小企業信息采集、開發、評估及披露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據,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中小企業貸款通常需要信用擔保,而目前的擔保機構規模小,內部管理不善,風險控制能力差,擔保行業的風險補償機制不完善等,大多數擔保機構不愿做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因此,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還有待進步一步加強,來降低和分散中小企業信貸風險。
3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控制的對策
銀行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企業,面對風險是商業銀行不可避免的,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商業銀行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去識別和規避風險,加強內部管理來對風險實行控制,強化制度創新和內部機制建立來實現一定的風險補償。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加強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控制。①準確認識目標客戶,擴大對中小企業的擔保范圍。與國有企業相比,針對中小企業經驗規模小,整體經濟效益相對不穩定,自身實力和能力的積累相對較弱,其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缺乏創新等限制。商業銀行應準確客觀的認識中小企業發展約束,應制定與中小企業發展適中的信貸政策,在沒有違反現行法律法規、中小企業的權益歸屬清晰、內部控制和信貸風險能夠較好控制的條件下,商業銀行應加大力度創新中小企業抵押擔保的方式,相對可以適當的放寬對中小企業的擔保范圍。可以從不動產做抵押的模式擴展到股權、專利權、知識產權、商標權等新型的擔保抵押貸款的模式;對于經營穩定、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銀行可以與擔保機構、借款單位以及政府進行協調,明確各自的權、責、利,實現風險分攤的模式,適當的擴大其貸款金額和擔保抵押范圍。②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的建設和其信貸模式的創新。
目前,大多數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評級指標體系,都是沿用大企業信用評級標準的方法,且對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的歷史積累不夠,采集信息的成本高,所得到的評級結果缺乏充分的準確性。銀行可以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對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收集和分類,加強和政府、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合作,從中獲取有關中小企業有效的信用信息,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建立一套完整、科學、有效、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商業銀行可以結合從中小企業的三品(人品、產品、抵押品)和三表(水表、電表、海關報表)來進行分析,來充分了解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信用情況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控制管理。
從企業信貸需求來看,一般大企業需要的是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而中小企業需要的是標準化、規范化的產品和服務,銀行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的需求,創新其信貸模式,更多的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工具。在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流程上,銀行應強化貸前風險防范和控制、貸中監控和幫助服務、貸后控制和補救的服務流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更有效的信貸服務。③加強商業銀行的制度創新、業務和技術創新。商業銀行能否構建一套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管理體制,關系到中小企業信貸市場擴展的成敗,加強商業銀行的制度創新、業務和技術創新,有利于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管理體制的構建。一方面,商業銀行內部應進行機構創新,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和中小企業研究中心,實行行業經理制度,建立客戶經理制度,負責貸前的調查、貸中監控、貸后負責貸款本息回收等;建立激勵和約束相容機制,刺激員工對中小企業的風險監測,主動開拓市場;一般中小企業經營不是很穩定,應建立壞賬準備金制度,減小對中小企業的風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拓展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和增值業務,設計出符合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其業務方面的創新;利用現代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針對中小企業信息量少、難于收集的特點,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預警體系,增強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控制。
- 上一篇:區長在雙管雙責動員會講話
- 下一篇:中學語文導課藝術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