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提高下行政機制革新

時間:2022-08-31 09:55:51

導語:包容性提高下行政機制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包容性提高下行政機制革新

包容性增長”的基本含義是指社會成員都能夠廣泛享受到基于資源平等配置的增長。這個觀點與大眾通常強調的公平環境類似,在這種平等的條件下共同合作、協調發展,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同時也能使一些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的幫助和保護。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倡導和諧發展,以人為本,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研究包容性增長,是一個具有遠大前瞻性的話題,而把這種觀點拿來作為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指導則更具有理論意義。

一、“包容性增長”的含義

2010年9月16日,主席在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將“包容性增長”這個詞明確提出。這是一個包含“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也就是說,包容性增長否認像過去那樣單純抓經濟建設而不顧其他,它強調要更加全面、均衡的發展,使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的長遠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可持續性。

1.全民參與、廣泛加入

包容性增長強調參與,只有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進行廣泛的參與,使所有公民群眾充分的加入到社會前進的步伐中,才能更加公平合理的享受增長所帶來的成果。也就是說,包容性增長應該是作為我國行政體制過程中的一種廣泛存在的價值觀,起導向性的作用,使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發言權和知情權,擁有民主行使的權利。而政府也應秉承這一思想理念,擴大民眾行使權利的空間,倡導各社會群體之間對其共同認知,使每一位公民都能感知這一思想并融入到社會發展的潮流中。

2.價值增長、協調發展

包容性增長是比單純經濟增長更高層面的一種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除了強調GDP之外,還要強調老百姓普遍理解的幸福感。其中包括公平的發展機會、同質的競爭條件、共享的行政權力等。尤其是對中低收入的弱勢群體而言,政府應更關注民生養老等方面,改善相關行政救濟制度以達到他們的共享權力。通過種種方式使得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發展在制度的公平建立之下得到更好的協同作用,滿足民眾的利益訴求。

3.群體公平、成果共享

包容性增長更加強調共享,在發展的條件下讓更多的人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因此從政府的角度而言,并不能只是簡單停留在喊口號、表決心的階段,除了倡導價值觀念之外還應努力去實現愿景。在這一包容性的特點之下,公平正義成為倡導的主體,應以此為出發點,建立以機會公平,分配公平,權利公平等一系列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形成所有人共同參與,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只有基于機會平等的起點,運用公平透明的分享機制,才能使包容性增長成為最佳發展形勢,使更多經濟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群。

二、包容性增長背景下的我國行政體制改革

對比于包容性增長的理想愿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中存在著很多缺陷和問題。這些改革不夠完善的方面嚴重制約了包容性增長在我國的積極推行。比如在市場競爭中,壟斷性行業、大的國企公司占據大部分市場;在政府職能轉變中公共服務推廣的廣泛程度不夠;在分配過程中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局面;對于弱勢群體的幫助只是浮于表面等等現象。而這樣一種情形使得政府在倡導包容性增長的過程中,會受制于行政體制的約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因此,行政體制改革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體制改革中關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成果之下也帶來了很多弊端。一味地追求經濟增長導致在某些方面發展的不平衡:產業結構失調、收入分配不公、城鄉建設存在差距、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包容性增長的提出正是讓政府正視這一問題,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更多關注社會民生問題,關注發展領域的各個方面。不止包括經濟,還應考慮到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的建設,形成互相促進互相協調的發展態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政府日常工作的宏觀調控中,要著重進行經濟方面的行政結構改革。比如財政體制改革方面,重點扶持中部和西部地區,關注低碳環保、可循環經濟的企業;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關注收入分配的問題,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制定,加強對一些污染性企業增收資源環境稅等。在整體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要牢記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建設保障民生的體制結構,建立資源環保型社會。既考慮到科學的增長方式又要保證財富的分配公平,協調努力,達到共享式增長。

2.行政體制改革中倡導政治公平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應當使全體公民受惠,通過對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建立一個公平透明的行政體制。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應向民眾普及其政治身份,使他們自覺加入到對行政體制方面的監督過程中,增強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同時在公務員考核方式上,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任用制度,在人事調動和升遷方面注重公開公平公正。吸收更多的社會階層人員進入到公務員隊伍中,使有志之士加入到國家政治建設中來,共享應有的政治權利。要讓包容性增長的理念得到社會共同的認同,就應該從公民的政治公平開始,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行使,促進公民力量的發揮。

3.行政體制改革中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包容性增長的前提之下,服務型政府的建立必不可少。共享經濟增長成果,也就是要政府加大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政府除了使人平等地獲得發展機會,還應將更多的成果分享到普通民眾的身上,使更多的人在生活水平上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和提高。比如建立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公共基礎建設、教育普及、醫療救助、勞動力失業培訓等相關救助。這些民生問題都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解決這些問題正是成果共享的良好愿景。在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應轉變職能,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關心弱勢群體,真正關注老百姓的需要和要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社會和諧的包容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