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職業教育邏輯分析
時間:2022-06-30 09:01:09
導語:包容性職業教育邏輯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現代職業教育作為“穩就業”方針最為重要的支持工作,突出包容性發展并強調產教融合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邏輯存在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文章在探析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雙核心網絡”模式的基礎上,對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受教育者的制度邏輯沖突進行闡述,并指出應從提煉中心邏輯、增強邏輯相容性和加強地方政府協調作用等路徑化解多重制度邏輯沖突。
[關鍵詞]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多重制度邏輯
總理在《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推動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在“穩就業”的經濟工作方針下,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加快培養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轉“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是當前國家高度關注的歷史問題、社會問題、經濟問題。與《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相比,《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突出對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群體技能提升的部署。這種包容性職業教育正是“穩就業”工作方針的題中之意,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新內涵和新發展,強調了應當也必須吸引企業力量構建起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體系。《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但是,在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中,參與合作辦學的企業、職業院校、受教育者在價值觀、行為范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導致受教育者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從本質上說,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受教育者三者的制度邏輯存在沖突,影響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必須正視和有效化解多重制度邏輯沖突。
一、包容性職業教育的歷史發展機遇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解決好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就業問題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方面之一。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并未顯著在失業率中顯現,但是仍須把握“穩就業”工作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就業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當前,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結構性失業矛盾依然突出,勞動力技能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依然嚴峻。同時,經濟增長來源于資本和有效勞動,可以通過提高勞動力的勞動收入而刺激其消費需求,推動供給與需求的良性互動,以穩定和推動經濟發展。因此,“穩就業”是當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2.《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職業教育作為穩定就業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無論是出于社會穩定亦或是經濟發展的目標,“穩就業”方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職業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在“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規劃中突出強調職業教育在“穩就業”方面的作用,在職業教育主體、規模、辦學體系、資金支持和參與力量等方面提出較為明確的要求和方針。較大篇幅的職業教育工作部署傳遞出的信號表示,職業教育將作為“穩就業”工作方針中最為重要的支持工作,在各類技能人才特別是國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上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以彌補高技能人才短板和緩解就業壓力。3.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現包容性職業教育的中心邏輯。黨的報告明確要求深化產教融合,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規劃了前景。在此基礎上,2017年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要求通過10年時間建設形成產業和教育統籌融合的、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對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貢獻。產教融合體現了職業教育在“穩就業”方針下對就業群體的包容性支持,回應了相關群體的職業教育需求,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
二、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網絡模式
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脈絡來看,從國家要求職業教育“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到“政府主導—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再到明確提出“產教融合”的發展模式,一定程度上表明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定位逐步清晰,已經走出“職業教育理所當然由學校主導”的認識誤區,對職業教育“誰來教”和“怎么教”的問題做出了正面回答?!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全面推動校企協同育人,拓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院校、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加強產教融合實訓環境、平臺和載體建設。因此,為正確理解和認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需從學理上重新審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邏輯。借鑒Cor⁃omina等在Duocenterednetworks中提出的“雙核心網絡”概念,可以有效幫助理解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主體間關系。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網絡模式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圍繞受教育者,合作企業和職業院校共同主導。在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雙核心網絡”中,合作企業和職業院校圍繞受教育者發揮核心作用,占據網絡中心的位置。這種雙核心結構意味著并不是由合作企業或者職業院校單方面主導職業教育,而是雙方融合共同推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高中心度網絡職業教育過于簡單或者多中心網絡職業教育過于復雜的短板。第二,受教育者通過核心主體聯結多方主體。這種“雙核心網絡”僅基于某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構建,除了合作企業和職業院校兩個核心主體外,其他主體僅通過雙核心產生聯結而相互之間不存在直接聯結。不同關系強度的主體產生聯結,擴大了整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網絡的邊界,提高了整體網絡密度。第三,“雙核心網絡”結構促進職業教育冗余知識的轉移?!半p核心網絡”有助于職業教育受教者構建起結構洞,向更多網絡主體獲取科學理論和技能實踐的冗余知識。這種冗余知識相互轉化和映正,可以顯著提升職業技能的學習效果。
三、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多重制度邏輯沖突
斯科特在《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中指出,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和育人主體的學校,因其主體性質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行動機制和制度安排,這種不同也強調了不同的評價方式和對不同行為取向的優先性,即制度邏輯。企業和職業院校作為組織場域所秉持的核心邏輯構建起其運行的核心原則,為組織及其下個人所闡述和遵循。這是我們認識企業和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中的行為方式的重要視角。在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優先性和價值取向差異,本質上反應的就是制度邏輯沖突。鑒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際,本文從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受教育者三個主體來分析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多重制度邏輯沖突問題。1.學校邏輯:對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和國家戰略部署的政策回應。當前,職業教育依然無法完全對接產業發展實際,理論性知識轉化為實踐性知識的工作仍然不足。究其原因:第一,師資考評仍以科學研究為主。教師在職稱晉升方面以論文和科研項目為主,科研壓力大。第二,國家政策壓力大。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但是對職業教育的支持政策仍然在逐步探索和完善階段,職業院校在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無法忽視政府的戰略規劃,只能“看一步走一步”,缺乏有效資源推動各類實踐平臺建設。2.企業邏輯:緩解“用工難”和“用工貴”問題。盡管現代經濟組織會考慮承擔社會責任,但是其本質仍然以追求組織的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在用人問題上表現為用盡量低的成本招聘和使用高技能員工。目前,社會結構性失業矛盾依然顯著,高技能員工相對稀缺且薪資要求高,對企業用人造成一定壓力。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企業的用人需求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情況、學生的期望水平和能力結構等無法有效匹配,企業在招人、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能夠為合作企業提供具備一定技能和提前適應企業文化的成本相對低的“準員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用工難”和“用工貴”問題。3.人才發展邏輯:個人實踐技能快速提升和職業追求??傮w來說,無論是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等職業教育受教育主體在傳統認識中并不具有就業優勢。這些受教育主體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過程中激發出提高個人技能、提高收入水平的學習動力,而其相對較弱的學習能力并不能支持其開展理論性學習,“干中學”(learningbydoing)和“學中干”(doingbylearning)相結合的社會化學習方式是其更易接受和掌握的方式。企業或者職業院校單方面主導的職業教育只能提供“干中學”或者“學中干”的單一學習模式,無法滿足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以及應屆高中畢業生對于技能快速提升的成長需求。
四、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多重制度
邏輯沖突化解路徑通過上文分析可知,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多重制度邏輯沖突表現為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受教育者在價值定位等方面的異質性和沖突性,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質量。Besharov和Smith在MultipleInstitutionalLogicsinOrganizations:ExplainingTheirVariedNatureandImplications中從制度邏輯的中心性程度(degreeofcentrality)和相容性程度(degreeofcompatibility)探討了制度邏輯的屬性。基于此,本文借鑒譚海波和趙雪嬌在《“回應式創新”:多重制度邏輯下的政府組織變遷——以廣東省J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創建過程為例》中“回應式創新”的研究思路,探討多重制度邏輯的職業院校、合作企業和受教育者在沖突化解中的互動策略,以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1.提煉各方制度的中心邏輯,加強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頂層設計。多重制度邏輯的中心性程度決定了各主體行動的優先性程度?;诎菪月殬I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應加強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頂層設計,以推動多重制度邏輯的中心性建設。從現階段來看,盡管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前期的相關規劃文件已經分別對職業教育和產教融合的行動做出一定部署,但是對現實存在的具體困難未做出全面衡量、對具體工作未做出細致部署,使得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過程中在認識上、行動上無法有效達成一致,對于教學改革、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基地建設等方面存在分歧。教育部門應聯合科技、商務等部門出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行動規劃的頂層設計,對其中涉及的各項工作進行具體設計,增強合作企業和職業院校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認識,突出受教育者的核心需求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教育活動的優先性,實現多方主體在統一規劃下朝同一目標共同發展。2.調整合作企業和職業院校的行為邏輯,提升主體間制度邏輯的相容性。一方面,職業院校應全方位加強制度改革,在師資考核、教學考核、基地建設等方面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突出實踐教育和社會服務導向,強化應用性和實踐性,推動理論向實際操作的延伸和實際操作對理論的反哺。另一方面,合作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教育體系建設,摒棄以往單純關注實際操作的職業教育模式,推動從實際操作中提煉經驗。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結構嵌入和關系嵌入有助于加深雙方的交互認知。例如,職業院校和合作企業共同組建工作小組就某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進行規劃和運營,互派掛職人員,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3.回應沖突,發揮地方政府在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的橋接型制度企業家(BridgingIn⁃stitutionalEntrepreneurship)作用。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對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作用,在推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積極發揮橋接型制度企業家的功能,解讀好上級的政策文件,協調好職業院校和合作企業兩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回應職業院校和合作企業在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過程中存在的突出沖突,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避免兩個核心主體在政策壓力下無法較好把握產教融合發展而進入惡性循環。這種地方政府協調可以加強產教雙方的有效對話,提升多重制度邏輯的中心性和相容性,進而化解相關沖突,推進包容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英.治理視域下的職業教育特征、模式與風險防控——從認同治理性、借鑒治理經驗到警醒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7(6).
[2]譚海波,趙雪嬌.“回應式創新”:多重制度邏輯下的政府組織變遷——以廣東省J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創建過程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6(4).
[3](美)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M].姚偉,王黎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BesharovML,SmithWK.MultipleInstitutionalLogicsinOrganizations:ExplainingTheirVariedNatureandImplication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14(3).
[5]CorominaL,GuiaJ,CoendersG,etal.Duocenterednetworks[J].SocialNetworks,2008(1).
作者:候蕓子 單位:麗水學院
- 上一篇:斯內登職業教育思想及價值研究
- 下一篇: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技巧分析
精品范文
1包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