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監管難題及革新措施

時間:2022-08-31 03:14:03

導語:固定資產監管難題及革新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固定資產監管難題及革新措施

繼央企12000億元的國有資產由國資委統一監管之后,涉及上百萬家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名下的數額約40000億元的國有資產,由誰監管的話題也提到了議事日程。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資產共20.36萬億元,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達3.55萬億元。如何科學有效地搞好固定資產管理,以確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發揮其效能,實現其保值增值,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

觀念上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重視不夠。部分單位“重購置,輕管理”,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資產目錄和進行固定資產編號分類,單項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卡片不完整,不能詳細反映各項固定資產的來源、驗收、使用地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運轉、維修、改造、折舊、盤點等相關內容,不利于單位的有效監控和管理。

2、會計核算不規范

財務會計資料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一些單位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總值,沒有記載明細資產的實物數量及其價值,由于固定資產實行原始憑證計價法,單位會計無法確認盤存資產數量的多與少、及其價值的增與減,賬面資產總值失去了對實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賬實不符或資產流失。會計核算不及時,固定資產賬實不符。主要表現在會計信息不真實,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數量和增減變化情況,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甚遠。比如購買的辦公桌椅、卷柜、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攝像機、照相機等,只列經費支出,不增加固定資產。個別鄉鎮以扶持企業為名,將資金轉移到企業變現,以企業名義購買超標小汽車,不體現本單位固定資產或以借用之名使用小汽車。

3、使用效率低下

忽視固定資產使用過程的監控,固定資產處置不規范,財務部門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缺乏溝通。財務部門只對固定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對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體辦法,資產使用部門缺少管理制度、無管理人員、財產登記簿等。各部門購置了固定資產后,對使用情況不聞不問,一些固定資產已長期流失或不存在,單位資產管理賬簿沒有很好的反映。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

1、提高領導的認識按照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與實物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產權明晰、分類管理、資源共享、配置科學、處置規范、收益統籌、監管有力”的固定資產管理新機制,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促進了廉政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加強固定資產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比如某某區規定,區直各單位固定資產配置應根據業務工作需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遵循合理、節約、有效的原則,按照規定進行配置。對經批準配置資產須納入政府采購,并在購入7日內完成固定資產臺帳建立和入帳工作。由單位配置歸個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資產,使用者離、退休或調離單位時,應交回單位按規定處理。

2、規范會計核算手續規范固定資產清查管理,健全資產核算制度。該區要求區直各單位在每年末對本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發生盤盈、盤虧的,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處理,并填制獅子山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盤盈盤虧處置審批表交會計核算中心調整帳務,同時調整本單位的固定資產卡片臺帳和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確保賬實、賬賬相符;確定具體人員承擔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員相對穩定,工作調動時辦清交接手續。實物管理部門嚴格按照財政部統一下發的資產管理系統,建立規范的電子臺賬,做到一物一卡,并利用條形碼設備對辦公設備、家具等固定資產進行日常動態管理,使資產實物和資產信息相統一。價值管理部門建立固定資產分類明細賬和總賬,依據出、入庫單、發票和有關領用手續等進行固定資產日常賬務處理。每季度與實物明細賬核對各類物資的期末余額,年末,會同實物管理部門,對所有實物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做到賬賬、賬實相符。

3、有效管理固定資產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產權的轉移及核銷,包括各類固定資產的無償轉讓、出售、置換、報損、報廢核銷等,按照“先報批后處置”的程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其中固定資產單筆原值在3萬元以下(含3萬元)或批量原值在5萬元以下資產的處置,由資產占用單位對需處置的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損耗程度、處置原因等方面向區國資委提出申請報告,并填報《獅子山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處置申請表》,由區國資委履行審批手續。對固定資產單筆原值在3萬元以上(含3萬元)或批量原值在5萬元以上資產以及房屋、土地、車輛、貴重儀器設備等資產的處置,由區國資委提出意見報區政府審批,并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等方式實行公開處置。對未經批準擅自處置固定資產的,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比如某某區規定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收入包括固定資產處置的變價收入、報廢報損殘值收入、利用固定有資產出租、出借、對外投資、擔保以及利用固定資產從事其它形式的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嚴格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將取得的固定資產收入填制《政府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一律繳入區國庫。管理部門應建立對固定資產的定期清查機制。每半年由管理部門、財務部、使用部門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盤點清查。如出現盤盈或盤虧,則由管理部門負責查出盤盈、盤虧原因,并會同財務部、使用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填報《固定資產、低易品盤盈(虧)清單》,統一經總經理審批后處理,財務部根據處理結果做相應帳務處理,其中,屬保管不善、玩忽職守或其他違紀違規等造成固定資產盤虧的,對相關責任人按公司相關制度處理。固定資產清查時,應對固定資產仔細核對,確保帳、物、卡的一致。固定資產報廢審批流程為:各領用部門填寫《固定資產報廢審批表》,管理部門審核,財務人員提報相關數據(購入時間、使用年限、原值、凈值等),財務部審核,總經理審批。

總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要以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基礎管理、健全完善制度、規范處置程序為重點,從而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