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
時間:2022-08-21 10:51:12
導語: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0年,我國就已經開始著手嘗試改革行政事業單位的部門預算,但結果顯示成效不大,需要亟待解決,原因之一可能是對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的人力、資本等有限,不能促使改革到底,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十三五”規劃中我國重點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再次規劃和調整部門預算改革的內容是響應時代的改變,是非常必要的。部門預算改革的成效會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必須重視的是,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部門預算改革的過程中極有可能與會計核算出現摩擦、甚至導致偏差,這就對改革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協調好兩者的之間的關系,部門預算改革的效果才能立竿見影,會計核算更精準。從部門預算改革而言,編制預算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方式。恰當準確的會計核算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滅預算改革引起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問題,推動預算改革進度的加快。從會計核算的角度出發,會計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能夠反映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流向,為預算改革掃清障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決定協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當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中的突出問題
(一)會計科目設置過于籠統和簡單。行政事業單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對會計科目設置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進行統一的規定,出現會計科目較為簡單和籠統、會計科目設置的簡單化會導致會計核算工作難度的加大,不利于部門預算工作的開展,不利于后期會計工作的開展和管理,不僅增加會計人員和財務人員的難度,還增加兩者之間協調的難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不再是單一化,資金來源的多樣化對會計科目設置的科學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資金的使用情況和管理方式也發生變化,簡單籠統的會計科目不能準確的反映資金流向,會影響與部門預算改革的協調。(二)預算編制不到位。預算編制工作的不規范和不到位,會直接影響工作人員的效率。預算工作的工作量大,大都時間緊任務重,若單位內部的預算人員的數量和專業素養不夠,就很可能影響問題的判斷力,對問題的剖析不透徹、不系統,預算工作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和職能。另外,編制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預算的規章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思維的靈活性,不能做到隨機應變。盡管預算的編制盡善盡美,但執行難度大,可操性弱,加劇部門預算和會計核算的不協調性,工作整體的效率都會降低,實操效果下降。(三)評價與監督體系不到位。評價和監督體系往往是被忽略的,其實這一體系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不可替代的,能夠在問題出現之前偵測出,給與單位相關的人員更多的緩沖時間,確保在問題爆發之前解決掉。然而,當前我國的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一套完善的評價和監督,預算改革過程中的問題不能被及時發現,為以后的發展埋下隱患。在評價和監督體系缺失的情況下,會計核算等問題陷入誤區的概率增加。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需要的會計核算方法一旦長期存在而得不到糾正更加容易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隱形負債”的產生,加大單位運行和發展的難度[2]。需注意的是,隱性負債具有隱蔽性,無形中會加大資金運行的難度和負擔,拉大決算和預算的缺口,降低預算改革的整體進度。
三、抓好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的建議
(一)部門預算改革下調整會計科目。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范疇不同,會計科目的設置不同,為避免出現因會計科目設置的簡單性和籠統性出現與部門預算改革不協調的情況需要不斷的調整和優化會計科目。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的廣泛性和會計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會計科目設置弊端和不足顯現出來,不能真正為預算改革發揮效用,因此重新調整會計科目是預算改革議題的重要方面。財務部門要根據自身單位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和更新會計科目,必要時可進一步細化會計科目,為會計核算和預算工作奠定好的基礎,協調好部門改革和會計核算之間的關系。(二)注重部門預算編制規范。一個理想的部門預算編制,應當具備支出預算總表、具體支出明細表和支出項目審定所依據的明細材料[3]。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改掉以往的陋習,預算編制規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使得預算編制的過程能夠有章法可循,用制度來填補和改善不規范的情況,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和時效,推動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的無縫鏈接和協調。同時,要特別注重部門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充分考慮單位現實需求和實際情況,有一定超前意識,把預算編制覆蓋各項支出,從根本上控制預決算差額,做到每一個支出預算均能有依有據[4]。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要靈活應對,不同的業務類型要區別對待,切忌一視同仁,實行差異化編制,需要注釋的要給予詳細的說明,資金的使用和流向要時刻監督和調整,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資金的使用價值。(三)依托評價與監督體系確保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評價和監督體系對實現兩者之間的協調是很重要的,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盡早建立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體系,才能更好的為單位所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可以成立評價與監督小組進行各項工作的評價與監督,對于預算改革及會計核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也能明顯提升預算改革效率及會計核算的準確性[5]。任何體系的建立都不是無根據的,需要制度給予支撐。時代在改變,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監督機制不能滿足當代的要求,不能為預算改革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分析,這就需要更新監督體系,滿足當代改革的需要,實現與社會接軌,與時代相接。(四)注重人員素質培養,提升綜合業務能力。人是根本,只有提高預算改革及核算人員的整體素質,兩者的協調工作才能無差錯、零失誤的開展,同時也需要領導層的重視。在單位內部建立起從上到下的長期管理體制,強化領導對兩者協調的重要性,展現出協調的必要性。從業人員綜合業務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該協調工作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單位內部可通過聘請專業人員講授最新的會計和預算理論,并邀請高校的教授對兩者協調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專業的解讀,拓寬和擴大從業人員的知識面;設置相應的專項資金,專門用于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實現真正的專款專用,解決出現的實際問題,可派專人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及時對資金使用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和規劃。人力和財力不可或缺,硬件設備的投入也不可小覷,在購置設備的過程中要注意先進性和性能的完整性,必須從源頭上杜絕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同時對設備的使用人員要提前培訓或高薪聘請,打造出綜合業務強、作風優良的隊伍,為部門預算改革和會計核算的協調工作盡心盡力。
參考文獻:
[1]于洋.試論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財政資金核算的協調和銜接[J].財會學習,2017(18):34+36.
[2]王瑋玲.論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工作的協調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18):205+282.
[3]魏冬梅.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J].財會學習,2016,21:42-44.
[4]黃彩琴.淺析行政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協調[J].電大理工,2015(04):54-57.
[5]楊娟.事業單位部門預算改革與會計核算的協調[J].時代金融,2016(11):165-166.
作者:仇溱 單位: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實驗中學
- 上一篇:行政處罰與公益訴訟關系分析
- 下一篇:體育行政“放管服”改革基本戰略
精品范文
10部門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