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行政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15 04:20:00
導語:以人為本的行政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行政領域的特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以及其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要求,“以人為本”在行政領域就存在方向上的不可逆性,這種性質集中體現在黨政機關干部(或稱公務員)要指向群眾、指向多數人的利益和全局的利益,這樣才能落實好“以人為本”的本質精神;為使以人為本取得更大成效,在把握了以人為本的正確方向后,還應該做到延時指向和即時指向,要構建對民生足夠關注的信息反映機制和快速處理問題機制、并突出關注那些無以為本的人,做好這些工作對于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關鍵詞:以人為本;行政領域;不可逆
以人為本是我國在世紀之交提出的有關執政興國的重要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夯實執政基礎、更好地實現“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讓改革的成功果為人民共享”的目標要求;是各級政府推進社會和諧、為人民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是中國共產黨凝聚力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如何讓這一思想成果在行政領域中開花結果,這里就需要講究方向性問題及具體的實施細節,方向錯了或實施不當,那么盡管以人為本是如此正確,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或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這里就需要講究方向問題,這就是在行政領域中的不可逆性。只有充分認識以人為本在行政領域中的不可逆性,才能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崇高理想、履行宗旨、做到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簡言之就是使以人為本在行政領域中實施取得更大成效。
一、對“以人為本”在行政領域中的不可逆性的成因探析
由于行政領域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共產黨執政的客觀要求,“以人為本”只能是朝一個方向去作為,而不能相反,否則就會違反行政運作方面的執政為民、權為民用的理念以及違背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
1.行政領域的特殊性要求。行政領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公眾之所以把權力讓渡出來,就是因為需要一個代表公平與正義的力量來接受,而這接受者(往往是政府)為公眾辦事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最初在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時就是簡單的讓渡,幾乎沒有讓渡者和接受者之間的利益伴隨,只是后來才有讓渡者交租或納稅,拿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拿了納稅人的錢就得為納稅人服務。以公眾的納稅作為基本運作經費的公共權力機關應該為納稅人謀利益,應該以公眾利益為重,這成了現代民眾對政府的最基本的訴求。中國共產黨執政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其方向只能是公共權力機關面對公眾去思考如何以人為本,如何把此理念貫徹在實踐中去,而不是相反要求群眾對你如何地以人為本。
2.中國共產黨提出以人為本的初衷有關。以人為本是十八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所依靠的銳利思想武器,是沖破當時封建社會利用神學之上、以神為中心的思想禁錮,強調人的主體地位,突出人的價值和人的神圣地位的思想結果。中國共產黨批判繼承這一思想成果并應用在執政興國的理念上,在這里主要是針對我國工業化進程中伴隨的是資源的過度消耗、環境的惡化;一味地見物不見人,一味地突出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在行政領域或者說黨政機關中少數人已淡泊了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不再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人民公仆的形象,習慣于當官做老爺了,一些行業部門忽視群眾利益甚至坑害群眾利益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同時伴隨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快速發展的時候,也出現了三農問題和貧富差別以及社會治安惡化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對黨政機關干部(或稱公務員)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提出來的。從這個提出的目的和宗旨來看,以人為本的方向只能是黨政機關面對公眾提出以人為本和實施以人為本。
3.黨政機關干部(或稱公務員)自身如何以人為本上有個度的問題。以人為本對于從事行政領域工作的人來說,不能像其他一般民眾一樣程度的在以人為本方面的訴求沖動,也就是說黨政機關干部們在基本的需要面前是應該控制的,不能自己向外界(一般是指民眾或下級單位或下屬)表達某種訴求,當然這些干部們也有與普通人一樣的需求,但這是上級機關或你的領導關注的事情,也就是你的領導和上級機關對你如何以人為本的問題,再進一層講,你的領導和上級機關在關注你這個人應該如何為本時又有個度的問題,這就是要考慮某種能體現以人為本或很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了,比如這種做法是否違反有關規定呢,或雖然不違反某種規定,但是否對行風政風造成不良影響呢,另外這個度還要考慮與當時當地的平均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說對黨政機關干部們的以人為本不能過于懸殊。
4.行政行為單向性特點使然。行政領域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絕大部分事情、許多工作都是面向群眾的,少部分是群眾針對黨政機關部門的,比如群眾提供信息或反映問題,這種單向性就意味著黨政機關部門是處于主動地位的,黨政機關部門自身要怎樣作為或不許作為是要以黨的宗旨或黨的作風以及人民公仆的標準來衡量的,而不是要群眾怎樣對你如何體現以人為本,而對于公眾而言,盡管行政事務的實施無須隨他們的意愿為轉移(這個實施的事務是經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過程的),但政府機關對于某項事務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的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應該有預計和控制,這個過程就是政府機關指向群眾的以人為本,這個過程就是我們當下所說的要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之一。
5.行政領域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關。行政領域的工作非常龐雜、點多面廣,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的;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既有按部就班的常規工作又有突發起來的應急事件;既有一目了然的真槍實戰,又有表面現象掩蓋下的暗流涌動;既有馬到成功的領域、又有執著反復的領域。在行政領域的這種特點下,對以人為本就提出了方向性問題,不注重這個方向問題,就可能不僅影響行政效能問題,而且影響中國共產黨宗旨與優良作風的發揚問題。行政工作按照現代社會的管理理念和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黨員的權利義務來說,要成為一個優秀干部(或稱為優秀公務員)不是輕松的事情。它意味著要多吃苦,這是因為民眾需要機關干部們去處理的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干部們付出巨大體力與心力的事情,如果干部們不付出這樣的代價就可能使事情難辦或半途而廢,特別是縣鄉以下的基層干部更需要體力的付出,在突發事件面前,或者比較緊急的事務面前,以人為本的方向是指向多數的群眾的,而不是指向那些正在實施行政行為的屬下。
二、科學把握“以人為本”在行政領域中的不可逆性,促進以人為本的成果最大化
把握好以人為本在實施貫徹中的方向上的不可逆性,有利于我國各項事業持續協調發展,有利于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可以說正確對待方向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黨性問題,也是如何對待人民群眾利益問題。
1.以多數公眾的本為本。以多數公眾的本為本在思想內核上是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是一致的,黨政機關干部一定要把方向定在為廣大群眾實現以人為本,而不是要群眾或他人為自己考慮以人為本,當下要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黨政機關干部的約束,使他們熄滅膨脹的物欲之心、跳出世俗的牢籠,如果一時做不到需要個過程的話,那么至少也要做到今年在兩會結束時總書記說的那樣要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誠心誠意接受人民監督,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兢兢業業、干干凈凈為國家和人民工作”。公務員之家
2.構建以信訪部門為主導作用的信息反映機制,更好地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讓以人為本普惠群眾。如果在思想上已經有了以多數公眾的本為本的思想,那就需要在行動上體現出來,這里就涉及到能力問題,沒有這個能力思想終究是思想,現在信息渠道更暢通了,現代傳媒已經能夠把世界每個角落的事情進行即時傳達,問題是真假不分需要辨別,公眾需要政府部門澄清或證明某個事情的事實、相信政府部門的信息是權威的這成了公眾的定向思維,這就要求在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時要突出發揮信訪部門的作用,信訪部門仍然是提供權威信息的主渠道,信訪部門要及時捕捉關系群眾民生的信息,這里就要求信訪部門要把等群眾上門變為自己走出去調查研究。
3.在應對突發事件上要注重延時指向。對于突發事件不說大家也明白,以人為本的方向當然是應該是指向公眾利益或大局利益的,但是這里有個時間問題,就是何時指向更合適的問題,如果忽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不該作為甚至是亂作為,二是可能釀成大禍。行政領域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就是要為民眾分憂解除他們的困難與痛苦,其中也有突發事件,對于這些事情未必就是政府要馬上介入,只要不出大事,給予機會讓他們宣泄心中痛苦的情緒也有好處,一些地方出現群眾上街游行或在政府的門前靜坐等,政府應該讓他們有宣泄的機會,比如2008年的西藏發生的“3·14”事件,也可以為了全局的利益而進行延時指向,這里雖然不存在像剛才說的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一類的事件需要給以一定的宣泄機會,但只要有能力控制局面,并且肇事著純粹是為了錢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的情況,也可以采取盡良克制的方法,這次處理“3·14”事件是采取了這種態度的。
4.要把視覺多集中在無以為本的群體并對他們實行以人為本方面的即時指向,促進社會和諧。社會的和諧不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看以人為本的光芒是否照亮無以為本的群體,新中國的締造者說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現在雖然不存在壓迫了,但是因為一時打擊、一時挫折、一時失誤而導致非常困難而生活不下去的人還是極個別的存在,比如有些農民聽信同伙的邀集而來到城市,可是因為受騙或因為一時沒有找到工作而生活難以為繼時,政府部門對此就應該實行即時指向,如果不對這部分人進行關注,那么他們就很可能成為嚴重威脅和諧的炸彈,隨時可能被引爆,而這種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對他們進行以人為本,而導致整個社會的以人為本的效果大打折扣,因為這些人被迫到絕路上時所作所為帶來的結果不僅是無辜的民眾被剝奪生命的問題,而且留下的恐懼的心理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就跟恐怖分子所為帶來的影響是一樣的。
- 上一篇: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因素論文
- 下一篇:美日證券市場規范內幕交易論文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