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職能整合

時間:2022-03-10 10:10:00

導語:政府職能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和公共服務理念,加強我國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的要義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們共享”。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切實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人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就為新形勢下政府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人是各種資源中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在一個國家中,對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是一種政府最為基本的公共服務。政府作為人力資源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必須運用公共政策和有效管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必須在人才的權利保障方面體現對人的尊重,在人們就業、發展和福利方面解決和人們實際利益相關的問題。也就是說,要建立科學而完備的勞動者的培育、使用、管理、升遷、培訓、退休制度,保障勞動者的工資、住房、醫療、就業、養老等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根據深化改革的歷史階段及任務,適時調整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內容和重點

人既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社會發展和公共管理的第一主體。提高對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水平,集中體現為人事制度的改革,這是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計劃經濟時期,社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在內都實行計劃集中分配,一方面人事權力過分集中,另一方面對人的具體又區分不同身份,適用不同的政策,分別由不同的機構和部門分別進行管理。這種過度集中與分割管理,極大地束縛了人的活力,形成等級森嚴、死水一潭的局面,人才難以流動,制約了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和人們作為發展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隨著我國市場化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民主化導向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國家的人事制度進行了較大的改革。1988年,為了適應黨政職能分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強化政府的人事管理職能,組建人事部。同時,組建新的以服務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為主要對象的勞動部。1998年機構改革,撤銷勞動部,成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重點突出了社會保障職能,加強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為企業職工提供社會保障的功能。這些改革適應了我國人力資源管理職能變化的客觀需要,有著其歷史必然性。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人事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樣就有必要對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功能重新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界定。在經濟生活中,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互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框架初步建立,當初以國有企業員工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工作逐步擴大到所有企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也逐步進入視野,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不斷增大。在社會事業發展中,政府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范圍。國家公務員制度實行后,政府對公務員的管理日益制度化、規范化。這些發展和變化,對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提出了新要求,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的職能、體制、方式和方法必須隨之進行改革,重點是合理配置行政職能,統籌人力資源管理,以確保公平正義的人事管理和服務與社會保障服務得到有機結合,為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生活保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三、現代管理理念呼喚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機構整合

管理也是生產力。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公共管理體現政府部門的核心競爭力。現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標準,無縫隙政府、無縫隙管理就是其中的一項基本要求。無縫隙政府是指政府整合相關部門、人員和其他資源,以單一的界面,為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其目的是要突破傳統的部門界限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我們應秉承這一理念,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實現無縫隙的管理和服務,在組織架構上盡可能實現整合,以一種整體的而不是各自為政的方式提供服務。大部門體制改革是實現無縫隙管理的一種組織形態和實現路徑,要立足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職能的整合,從人力資源規劃、就業、教育、社會保障以及各種福利及政策方面的全過程、全方位的高度,對全體服務對象進行管理和服務,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的體制和機制創新。

當前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機構,要充分考慮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新要求和發展趨勢,尊重人的自由選擇權利,強化對人的權益保護和服務保障,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范圍,加大力度,促進社會保障服務的公平性;要結合大部門體制改革的要求和無縫管理的原則,從職能的層面重新整合原來各自分屬的人事、人才、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在設置內設機構中要注意遵循科學、效率和精簡的原則,合理布局內部職責分工和行政流程,加強組織機構對社會的回應性;要根據職責一致的原則,建立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形成服務能力強、監督機制健全、體現公平正義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體系,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