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構造設計論文

時間:2022-03-25 03:19:00

導語:住宅構造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住宅構造設計論文

摘要:通過建筑設計人員的一些住宅設計實踐,這對目前在住宅細部構造設計方面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并提出在具體設計中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細部構造毛坯房二次裝修外窗設計

隨著我國住宅建設由前幾年的高速發展進而到今年相對平緩的盤整期,這不但使國內許多與住宅建設相關的企業都積累了很多開發經驗,同時也可以有一個相對冷靜的時間來反思一下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中(或者說在已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或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為今后的住宅建設提供更好的經驗和教訓。

細部構造設計是整體建筑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對于住宅來說,細部設計更常常可能直接涉及到住戶的使用便利與否。這不但要求建筑師有一定的工作和生活經驗,還要勤于觀察思考和整理總結。因此在筆者看來,細部設計是否合理可以說是衡量一個住宅單體設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下面筆者擬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空調的設計安裝、毛坯房與住戶二次裝修的銜接、外窗設計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項等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空調的設計安裝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空調已經在中國城鎮全面普及,特別是在一些非采暖地區,空調已經成為家庭必備的生活用品。但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許多樓盤在業主人住后卻發現設計預留的空調室外機位尺寸偏小或位置不當,導致住戶無法安裝空調外機,以至不得以只能通過空調支架固定在外墻上,不但影響小區整體環境的美觀,同時也會因支架銹蝕問題留下若干年后的隱患,因此這就要求建筑師在設計非集中空調的居住建筑時,必須考慮合理的空調安裝位置,達到既能保證其正常有效的使用,又吻合建筑布局,同時滿足建筑立面的美觀要求。

一般來講,家用空調常用壁掛機和柜機(對于部分全裝修高檔住宅使用的小型戶式中央空調,考慮目前應用范圍較小,在此不做分類),從戶型使用情況看,掛機一般用于室內使用面積在20平方米以內的房間,如臥室、小面積客廳等,功率一般在2匹以內,則其室外機凈尺寸一般最大為850mm(長)×350mm(寬)×600mm(高),考慮空調外機安裝時上部和四周各留出100mm的凈距(冷媒管接人方向需150mm,當空調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陽臺雨水立管穿過時,擱板長度應加大150mm,或加大空調板深度l50mm。圖1),則可以推算出空調外機安裝位置凈尺寸應為1100mm(長)×550mm(寬)×700-800mm(高);柜機一般用于面積為20-4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如大客廳(連餐廳)等,功率一般在3匹以內,則室外機凈尺寸一般為950mm(長)×350mm(寬)×850mm(高),空調外機安裝位置凈尺寸應為1200mm(長)×600mm(寬)x1100mm(高)。當然如果單純從房間具體使用面積反推空調功率,可能有些小房間的室外機擱置尺寸可適當縮小,但考慮部分住戶人住時可能用的是以前購買的空調,因此筆者建議在條件許可時盡量留出適當的余量,以免給住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另外現在市場上的空調外機有變的趨勢,設計單位也可隨時通過調查研究來調整機位尺寸的設計(圖1)。除以上關于空調外機安裝位置的尺寸要求外,還應在設計中注意以下幾個相關問題:

1)非集中空調的居住建筑中,每個居住空間都應考慮空調器的安裝位置;南北廳(客廳、餐廳)連通的住宅戶型,當南北進深較大時,宜考慮分別設置空調。

2)室內機應符合住戶的常規布局,并盡量靠近室外機;空調外機擱板應盡量靠近可開啟門窗或陽臺,以方便安裝操作;空調冷媒管預留洞口應盡量貼近直角墻面的陰角處,避免管線彎折(如有彎折處,半徑不應小于150mm)或空離墻面及外露太多,空調管線裸露室外的部位應盡量考慮遮蔽措施。

3)空調百頁(或穿孔板)的有效通風率應≥75%,并宜考慮開啟合頁、固定插銷及注意開啟方向要方便安裝操作;空調百頁尺寸宜比洞口尺寸上下各留100mm的縫隙便于開啟及安裝時踏握著力;如果通過住戶外窗安裝空調,應該注意可開啟扇的尺寸、方向及安裝、維修的可操作性。

4)當空調外機為側向置入時,安裝洞口的寬、高尺寸(mm)應≥500×1100(大型)500×700(小型)。當空調外機為正向置入時,安裝洞口尺寸應≥900×1100(大型)或800×700(小型)。

5)空調外機設置于外陽臺端部時,應盡量與陽臺范圍設置明確的欄桿分隔,不但有利美觀,而且按面積計算規則的規定,此時外機擱置處可不計人建筑面積,以免使業主對計入建筑面積的范圍產生歧義而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并且此時宜將陽臺地漏就近設置(或考慮單獨的空調冷凝水排放立管),防止空調冷凝水漫流至陽臺地面。

6)由于空調板會有少量雨水進入且空調外機本身產生冷凝水,故宜在空調板上設置小型地漏或預埋管,接入空調冷凝水立管中以避免積水。并合理布置冷凝水立管的位置,每個空調外機至少考慮一個三通接口,以方便冷凝水排放(圖2)。

7)空調外機的排風面距前方不透風構件的距離應≥600mm,排風面下部距前方百頁洞口下部實體的垂直高度不得低于200mm,否則會影響通風效果。空調擱板上宜預先設置安全保護設施(預埋保護吊鉤,或預留可固定保護設備的洞口),以增加空調安裝人員的安全保障(圖3)。

上述一些問題主要是針對空調的設計安裝方面,因為就目前來看,國家并沒有關于此類設計的相關規范,而在實際使用中,住戶反映的此類問題又比較突出,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和認識,希望可以給相關設計人員一些參考。

2毛坯房與住戶二次裝修的銜接問題

目前在國內的住宅很多還是毛坯房交房制度,這就存在毛坯房的竣工驗收界面與住戶二次裝修的銜接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主要矛盾集中在房間地坪、洞口標高尺寸等方面。

1)一般設計單位為考慮住戶二次裝修,會預留30-50mm厚的裝修面層厚度(過厚是不太經濟的),而且一般可滿足使用要求,但施工單位在混凝土地坪澆筑時不可能完全平整,為滿足竣工驗收要求,一般還要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再次找平,往往還需要20-30mm的厚度,這樣實際留給住戶的面層裝修厚度可能偏小,如果此時外門(或陽臺落地窗)洞口仍按正常標高設計,常常會造成住戶二次裝修時地坪飾面與外門窗下檻發生咬口現象,既不美觀,之間留的縫隙也不便于清掃,特別是在單元人戶防盜門檻處,如地坪預留厚度不夠,還會帶來影響戶門開啟的問題。而對于陽臺部位,還要考慮陽臺面層構造厚度及地漏找坡所需厚度,如發生咬口可能還會導致門窗下口滲水,因此筆者建議宜將外門(如人戶、陽臺門等)下檻設計標高適當提高,可以比室內設計地坪完成面再提高30-50mm,就可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圖4)。這個問題盡管看似簡單,但通過筆者調查,存在這個問題的樓盤不在少數,很多已經發生滲水現象,希望引起同業重視,以免后患。

2)注意廚房和衛生間窗洞口上沿的設計標高,盡量防止用戶吊頂后頂棚低于窗頂,因為一般商品住宅的層高多在2.8m左右,扣除樓板厚度(含面層)及考慮廚房及衛生間設置排油煙機管道、采暖設備排汽道等所需構造高度(注意墻體留洞應在窗頂以上),因此住宅的廚房、衛生間吊頂高度可按2300一2350mm考慮,一般可滿足使用要求。

3)關于門垛。現在很多高層住宅為剪力墻結構,為方便設計及施工,套內房門多不留門垛,這在套內問題不大,因為只要門洞口尺寸留夠,住戶可通過二次裝修時解決。但如果在公共部位就不太合適,特別是在走廊中間的位置,考慮到一般走廊(室外過道)要做明踢腳,再加上施工誤差及開啟后門把手所占尺寸,門扇開啟還達不到90度,往往會給用戶帶來使用上的不便。因此筆者建議此時應設計60-100mm的門垛以免此類問題的發生。3關于外窗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項

1)近年來住宅外窗的固定扇有越做越大的設計趨勢,實際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窗扇固定玻璃面積不宜過大,否則不但不易清冼,而且通風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設計外窗時筆者建議在條件許可時盡量選用帶紗型,否則住戶人住后基本上還是要安裝。這樣做不但可省去業主后續安裝的麻煩,同時也可避免因住戶自行安裝而導致紗窗型式、大小、顏色難于統一的問題。

2)窗框外表面距窗臺板結構外側不宜小于50mm,否則安裝窗框時很容易損壞結構保護層,而且也容易導致窗下檻雨水滲漏,另外針對現在比較多見的凸窗設計,筆者建議凸窗頂板比窗臺板多出挑50mm,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外窗防水性能,也不影響立面美觀。

3)門窗洞口邊小于200mm的磚墻宜設計為混凝土墻;窗臺宜設混凝土窗臺;屋面、露臺、衛生間、廚房等處的墻體根部應設計高度不低于250mm的混凝土導墻,并宜與結構梁整澆上翻;電梯門檻宜比地面高出5-8mm左右,并做倒坡坡向電梯廳。這些措施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設計的防水性能。

4)窗墻比——在節能設計中,窗墻比的大小對于節能計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當前的一些設計中,許多樓盤一味通過加大外窗來獲得立面效果及視野和采光,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房間及朝向部需要大窗,通過平衡計算的過程可以看出,在北向及東西朝向適當減小窗墻比對節能設計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針對現在沒計中常見的凸窗,應注意其頂板、底板及側壁的保溫設計。盡管有時通過綜合節能計算可滿足整體節能要求,但同時也應注意要滿足最小傳熱系數的構造要求,這不但可以減少能量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也可以防止出現冷橋及結露而導致室內熱工條件的劣化或內墻粉刷的起鼓、脫殼等問題的出現。

6)注意門窗的氣密性要求。門窗是建筑保溫、隔熱的薄弱環節。從能源的流失比例看,整個建筑的能量損失中有70%是從門窗流失的,而其中主要的能耗又是外窗和外門窗縫隙的空氣滲透。特別是空氣滲透,是可以通過框料設計和五金選用而盡量避免的,而且從國家現行節能標準和設計單位的具體設計文件看,與屋面、墻體等維護構件一樣,對外門窗的節能特別是氣密性等級也有明確要求,但通過筆者的實際調查發現,許多樓盤在屋面、墻體等部分的節能構造基本可以按照設計圖紙施工,但外門窗部分則多數沒有到位,部分原因是門窗制作廠商本身的產品質量問題,部分是施工單位的施工安裝質量問題,而竣工驗收時質檢單位也多對此無法嚴格測試,而這正是影響目前節能設計能否達到設計初衷的關鍵因素,筆者也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7)水泵房設在地下室時應考慮通風除濕措施,否則會降低水泵等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壽命。另外很多高層住宅的地下室都設有集水井及蓋板,此時應注意蓋板不宜采用混凝土密閉蓋板,而建議采用鋼格柵或鑄鐵蓋板,否則一旦有水管破裂,不但集水速度慢,易形成積水,而且水流不能連續注人集水井,會導致水泵無法連續工作而很快損壞。

8)另外還有一個關于凸窗防護欄桿設置的問題,筆者想在這里提一個看法與同業探討。按《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第6.10.3條注2規定“低窗臺、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寬窗臺面時,貼窗護欄或固定窗的防護高度應從窗臺面起計算”的要求,則現在住宅的凸窗防護只能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在貼窗位置設置900)mm高護欄或玻璃下部做相應高度的安全玻璃固定扇(高度均從窗臺面計算),另一種做法是在窗臺內側做護欄,高度則由房間地面算起900mm高。不管哪一種,筆者認為都不太合適。因為如采用第一種做法,考慮凸窗臺面一般為400~600mm高,則護欄(或窗框)距地面高度為1300—1500mm高,剛好在一般人視線高度附近,很容易使人感到不適(圖5);而如采用第二種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又失去設置凸窗的意義。在實際調查中,筆者發現很多住戶在入住后,均將設計的防護欄桿拆除。當然從制定規范以保護居民(特別是兒童)的安全角度出發無可厚非,但如果在實際執行中導致住戶使用不便或失去設置意義就不太合適了。因此筆者建議:可否將凸窗護欄高度規定調整為距凸窗臺面600mm高,既滿足從地面算起900mm高度的要求,又滿足幼兒站在凸窗上安全及扶手高度的要求。當然筆者在這里只能是提一個建議,還需要規范制定及主管部門的論證和研究,同時也希望同業人員能夠對此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設計都應圍繞著如何改善人們的居住質量和提高居住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核心內容,這些也必將成為住宅的發展方向和衡量住宅品質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