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論文:改進公司預算編制“利潤觀”預算的興起

時間:2022-08-17 11:34:00

導語:財務管理論文:改進公司預算編制“利潤觀”預算的興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管理論文:改進公司預算編制“利潤觀”預算的興起

摘要:我國實務中運用的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編制模式在理論和實務上都表現出很大局限性,分析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編制模式的優越性和可行性表明,可通過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加以改進。

關鍵詞:預算編制;銷售觀起點論模式;利潤觀起點論模式

預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實現內部控制,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預算管理的關鍵在于確定預算編制的起點。隨著現代公司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上世紀80年代從西方引入并運用的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在理論和實務上都表現出很大局限性,應通過利潤觀(或每股收益)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加以改進。

一、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銷售為起點的預算模式是指以銷售預算的結果為起點,分別編制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利潤預算、現金預算等的一種預算編制模式。這種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基點,適應市場狀況,得到普遍采用。然而,這種模式在理論和實務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達到強化公司內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價值的預算管理目標。

(一)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所依據的假設不具有現實性

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隱含的兩個假設是:(1)預算編制者具有強烈追求無限利潤的動機———其唯一限制是銷售;(2)銷售與利潤的增減變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F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委托契約、公司利潤內涵都內生地決定了這兩個假設都沒有存在的現實土壤。

現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是一種委托關系,雙方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所有者關心的是投資的回報,而經營者則關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報酬、社會薪金、隱性福利等),一旦兩者發生沖突,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理性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就有可能發生。在預算編制上,公司所有者處于直接生產經營之外,經營者編制預算并執行;所有者當然追求利潤,而經營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樣在任何情況下都去追求利潤,他往往從自身當前利益出發進行管理決策?;蛘卟挥嫵杀竞惋L險,片面追求銷售的增長,不正常擴大市場而導致利潤下降,甚至虧本;或者在可以開拓市場增加利潤時,極端保守,怕冒風險有損當前穩定報酬而對市場機會視而不見??梢?,作為預算編制者的經營者具有強烈追求無限利潤的動機的假設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將銷售視為利潤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潤目標須考慮銷售與成本兩方面因素。

公司利潤的內涵內生地決定了銷售與利潤增減變化并非簡單的一致性關系。從數量上看,利潤=(銷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長并不必然導致利潤的增長,須考慮對應的成本變化情況,過分追逐銷售,造成對市場的過度開發,忽視對成本的管理,會因經營風險過大而陷入困境。山東秦池酒廠通過奪得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標王,迅速占領國內白酒市場,但2億元的廣告成本卻壓得它銷聲匿跡。從質量上看,利潤是否會帶來凈現金流量的流入是關鍵,否則,利潤增加往往成為呆賬、壞賬,造成虛假繁榮的陷阱。最后,從利潤與公司戰略關系看,需要考慮不同的戰略類型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對利潤的影響,如市場競爭程度、規模經濟、政府政策等,不僅僅是銷售的問題。

(二)銷售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所反映的經營觀念的落后性

公司經營觀念經歷了產品經營和市場經營兩個階段,正處于向資產經營轉變的時期。資產經營是指把企業擁有的一切有形和無形資產通過流動、裂變、組合、集中等方式進行有效地運轉,以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本增值。它強調要考慮資產的機會成本,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產產能配置,使各生產要素及其組合市場化,達到整體資產收益最大化。銷售量決定生產數量的預算編制思路,使得公司內部在是否生產(或外包,公司產能轉移),如何生產,生產多少決策上處于被動地位,不能主動從本部門資產實際產能出發,結合公司目標利潤(或每股收益)進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擬市場核算,決定本部門資產收益最優化生產預算。

(三)銷售觀起點論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視角具有狹隘性

首先,這種預算模式與公司財務指標體系相分離,僅反映銷售及相關的計劃的執行情況,不能運用財務指標進行經常的預測、反饋、對比分析,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提供資產運營、財務狀況的及時信息,提高管理、決策質量。其次,這種預算基本上沒考慮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過預算信號向外部信息使用者發出企業現時和未來價值的信息,又不能通過外部相關市場的對管理者經營的施加約束,緩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優越性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就是以目標每股收益或利潤水平為起點,分別編制收入預算、成本預算,進行反復平衡,直到實現目標利潤為止的預算編制模式。這種預算模式,不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經營者對公司計劃和控制能力,改善經營管理來影響公司股價,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決公司委托問題,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將所有者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將預算與企業的戰略銜接起來追求利潤是公司經營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戰略歸根結底是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的利潤追求不一定是管理當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可以在目標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內保障管理當局的經營決策、對公司戰略的設計和實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可以強化公司各個層次的經營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綜合而詳細地反映了公司的經營狀況。實際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給出的是投資報酬率,增加負債率就可以得到權益資本報酬率,進而得到每股收益數據;反之,從每股收益推出投資報酬率,該指標經過杜邦分析法的層層分解后,各指標所組成的體系就與公司經營的各方面息息相關,通過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個公司的經營活動。通過對財務指標體系經常的預測、反饋對比分析,可及時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提供資產運營、財務狀況的反饋信息。

(三)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順應資產經營的趨勢

以每股利潤為預算的起點,內在地強調公司經營結果必須達到資產提供者最低投資報酬率(資本的社會機會成本)的要求,否則,所有者就會采取各種形式撤走資本。

(四)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委托困境

在我國,公司的財務預算由董事會編制,由股東大會批準,由總經理為首的管理當局負責執行。預算管理涉及三方主體,且三方的利益考慮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當局有更大的管理內部信息,董事會次之。如何通過預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對稱,協調各方利益關系,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提供了通過每股收益借助市場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證券市場的一個基礎性的財務指標,它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勢。股票價格的變動直接反映著公司執行預算,加強經營管理的效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當局的經營行為,對其造成外在的壓力,促使其為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當局也有通過每股收益引致股票價格變化表明良好經營的動機,這都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有利于與財務報告體系銜接,增強信息有用性

隨著所有者對公司經營信息需求的增強,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的規范,財務預算的披露問題就十分突出。在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預測披露的情況下,對財務預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隨著監督規范僅要求在配發、增發、發行可轉債時強制披露盈利預測信息,財務預算的披露就顯得格外突出。因為監管部門要求,凡在股東大會上提及財務預算的,也必須在股東大會決議中披露,這導致只在董事會上討論財務預算成了普遍做法。我們認為,將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公開披露,可以增強財務信息的前瞻性、及時性和明細化,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為外部決策者提供更有用的會計信息。在期初編制的預算報告中的三張預算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顯然有助于對公司年度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從而分析股票價格,決定是否購買或持有。在期中,將定期或適時取得的預算實際進度報告或實際的三張報表與預算比較,確認差異并予以公開披露,為實現預算提供了保障,為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預算所做的決策的修正信息,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這種預算的數據結構與公司的組織結構是一致的,每一層次的單位或個人都對應著一定的明確數據,與其權利和責任相聯系,從而使財務報告明細化。

三、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在西方發達國家早已盛行,它給了決策者更大的決策空間和視角,有助于協調管理層和所有者的利益關系,促使公司經營活動與公司價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國,一般是以銷售為預算起點,且大都不太成功。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利潤為起點的預算模式將更有適用性。實際上,邯鋼經驗就是一種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成功運用。邯鋼經驗可概括為“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運用到推法確定目標成本,即單位產品目標成本=(市場價格-目標利潤);在市價外在確定前提下,首先確定目標利潤才可確定單位目標成本,在預算編制上實際就是一種利潤觀起點論模式。

利潤觀起點論的預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預算編制從選擇投資報酬率、利潤水平或每股收益開始,且這種選擇由所有者與經營者分別進行,通過既定的程序協調決定,增強其可執行性。經營者依據協調后的指標計算成本總額和產品數量,拓展為包括成本預算在內的利潤預算,與現金預算、資本預算一起構成全面預算。

參考文獻:

[1]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4號公告盈利企業分部報告[M].1976.

[2]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31號公告企業分部及相關信息的披露[M].1997.

[3]陳毓圭。財務學術前沿課題[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余緒纓等。管理會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蘇壽堂。以目標利潤為導向的企業預算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6]于增彪、梁文濤?,F代公司預算編制起點問題的探討———兼論公司財務報告改進[J].會計研究2002,3.

[7]史文彬。不同起點預算模式的比較及選擇[J].財會通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