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經營企業文化探索
時間:2022-09-25 03:17:00
導語:電網經營企業文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的電網經營企業,可說是各種機遇和挑戰并存,某些方面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還相當嚴峻。在這種形勢下,電網經營企業的文化建設也面臨著一系列亟待創新的重大課題,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壓力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營環境的壓力。現在,電網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經遠非當年可比。長期以來,我們的電網經營企業一直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保護,處于高度壟斷狀態;電網經營企業也遂行著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的雙重角色。而在今天,雖然電網經營企業的公司化、市場化角色轉換還不能說已經完全到位。但對電網經營企業來說,已經出現的變化足已產生雷霆萬鈞般的振撼力量。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是,目前電網經營企業在各級政府工作日程上的位置已經遠非昔日可比。長期以來存在的有問題、找政府,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以及電力企業的龍頭老大地位正在日趨削弱。雖然這兩年由于電力供應出現的一時緊缺,造成了政府對電網經營企業某種程度的關注,但這種關注也已經是強駑之末。長期以來存在的電網經營企業發展依賴政府權威和權力支撐的局面,可以說一去不復返了。電網經營企業要壯大、要發展,必須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市場的需求,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二是生存環境的壓力。如果在幾年前、十幾年前有人談論電網經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問題,在一些人看來可能無異于是癡人說夢。直到今天,恐怕還有很大多數的電力企業員工認為,盡管電力改革發展還在不斷深化,電網企業的經營環境已遠非當年可比,但生存危機終歸是不會存在的。而恰恰在這一點上,顯露出了電網企業的生存危機。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果我們的領導和員工,思想還繼續停留在目前的現狀,電網企業的生存危機或早或遲是必然要到來的。事實上,我們現在有不少電網經營企業的生存環境已經呈現出了嚴重惡化的傾向。這種惡化的傾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電網建設失去了政府光環的保護。土地漲價,各種補償費用使得電網建設常常裹足不前,電力設施保護在政府行政保護愈來愈淡化的情況下,與法律保護的銜接還差距甚遠。各種社會利益集團對電網經營企業的侵害和訴求愈來愈多,各種社會攤派和募捐呈現出愈來愈上升的趨勢。②電網經營企業處于公用事業和市場經營的夾縫之中,充當著一個角色。當社會需要的時候,會要求電網經營企業更多地體現社會公用事業的角色,而在出現經營困難的嚴峻局面,或是涉及到電網企業和員工利益的某些情況下,社會對電網經營企業又更多地強調市場和企業的因素。這種局面,決定了電網經營企業在很多情況下始終處于一個不利的地位。在涉及到利益糾紛的情況下,吃虧的無疑是電網企業;在涉及到法律糾紛的情況下,最終承擔利益損失較多的多半還是電網經營企業。③電網經營企業在政府棋盤上的位置愈來愈淡化,但在很多情況下,政府依然還要求電網經營企業承擔企業自身難以承擔的某種角色。在某些地方,政府一召開部委辦局會議,通常還忘不了通知電網經營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同樣布置任務,提出要求,甚至完全忽視了電網經營企業的企業性質,向企業提出許多本不應承擔的攤派和要求。而當電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重大困難的情況下,政府的支持和保護通常又是弱化的。
三是服務環境的壓力。電網經營企業的服務行業性質自不待言。問題是,如何將這種服務行業性質與電網經營企業的完全企業性質有機地、合理地結合起來,并妥善地處理好服務與電網經營的關系。這個問題應當說目前還遠不能說處得很好了。在許多地方,無論是政府還是客戶,對電網經營企業關注最多的還是服務,而對電網經營企業的企業性質往往缺乏關注,甚至完全予以忽視。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本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一個很重大的問題,絕非電網經營企業一家擁有這種企業屬性。問題是這種服務工作必須是與企業經營和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緊密相聯系的。如果不與企業發展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緊密相聯,而空談服務工作,這種服務既不能持久,也無法達到一定的境界和高度。客觀上,電網經營企業的性質決定了電網經營企業的一切工作和服務,都與千家萬戶緊密相聯,在一定情況下還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但絕非可以這樣說,電網經營企業的服務是可以而且必須與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相矛盾的,是可以不計成本的,是與企業發展和根本利益不相統一的。
四是法治環境的壓力。我國的法制環境正日益健全,依法治國方略正在穩步推進和實施。在現實中,電網經營企業所受到的法律保護也呈現出了日益加大的趨勢。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目前涉電法律糾紛呈現出了不斷增加的趨勢。據江蘇省鹽城供電公司統計的數據,2002年以來,該公司所發生的涉電法律糾紛,是2001年以前10年的總和還要多。這些涉電法律糾紛的增多,當然并不意味著電網經營企業面臨的法治環境呈現出了惡化的趨勢。但我們要看到的是,一方面,法律環境的健全和完善,要求電網經營企業要嚴格依法經營和依法治企。過去在很長一個時期里,電網經營企業采取的一些傳統做法已經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法制環境不斷健全的要求。長期以來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某些打擦邊球的做法也行不通了,或是承擔著相當的風險。這就要求電網經營企業的經營者們要具有新的思維和治企方略。從另一方面說,客戶和廣大社會群體法律意識的普遍強化,對電網經營企業的決策者和每一個員工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就是說要求我們在服務和經營的過程中,要嚴格規范在法律的框架之內,否則就會出現法律糾紛和訴求。目前有一些電網經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受到了地方法律機關和部門的追究,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我們長期以來存在的不規范操作和所謂打擦邊球的做法造成的后果。
五是管理環境的壓力。管理環境主要體現在求得電網經營企業內部和諧這一點上。今天的電網經營企業,無論是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是內部關系,都遠非昔日可比。過去,我們一些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足以能解決企業內部和諧的問題。但是,現在不行了。電網經營企業員工隊伍的構成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在一些電網經營企業里,不僅有全民所有制性質的職工,還有各種集體所有制性質的職工,還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臨時工。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職工隊伍里,也存在著各種身份和年齡、經歷和文化層次的不同。過去,我們單憑電網經營企業收入相對穩定和足以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使員工隊伍大體保持穩定,如今單憑這一點已完全不能達到目的。就說職工收入相對穩定和提高這一點,目前電網經營企業在全社會來說已經并不具有多大的優勢,況且電網經營企業提高和穩定職工收入的空間和潛力,也隨著目前電網經營企業經營環境的嚴峻日趨萎縮。單憑這些因素,構建內部和諧關系已經遠遠不夠了。
面對上述經營環境的重大變化,電網經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再創新,已經無可避免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下大氣力去探求創新和開拓。筆者認為,當前電網經營企業的文化建設,要努力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再創新。
一是服務文化的創新。電網經營企業的高度壟斷性特征和發供用同時完成的一體性特征,決定了電網經營企業的服務文化,應當是既不同于一般企業的服務工作,又不同于政府和其他服務性行業的一種特殊的服務文化。這種服務文化至少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征:①這種服務必須是能夠充分體現電網企業特征的售前和售后服務,一切都應當著眼于滿足客戶需求,提高電網經營企業商品美譽度和公信力的服務。②這種服務應當是與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相一致而不是相矛盾的服務,不是一種不計成本、不講回報的或是具有某種政府行為的服務。這種服務所追求的目標,應當是公眾滿意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高度統一。既要把保證和追求社會的和諧與保證和追求企業內部的穩定與和諧高度統一起來,而不可能相反。③這種服務既應當追求形式和方法的完美,更著眼于創新服務內涵,以求得客戶滿意和更多地使用電網企業的商品為第一要務,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政府的滿意和承認,或是為了獲得某種閃光的榮耀。因此,筆者以為,當前電網經營企業的服務文化建設,應更多地著眼于服務內涵的提升,比如說怎樣減少服務環節,怎樣使客戶消費更加方便,怎樣提高售前售后服務質量,怎樣達到減少客戶消費的浪費和降低電網企業經營成本的統一,以及怎樣擺脫長期以來養成的電網企業的官商作風,更好地與客戶貼得更近一些,怎樣才能使客戶報修更加方便等等,而不應當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浪費在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創新上。那些長期以來養成的動不動就上大街披紅掛綠追求聲勢、動不動就請政府領導人來制造轟動效應的做法,既不必要,也容易造成更多的浪費。
二是營銷文化的創新。營銷文化是所有企業都追求的一種主體文化,電網經營企業也絕無例外。應當說,目前電網經營企業的營銷文化建設仍遠遠滯后于市場經濟進一步健全和發展的要求。這固然與電力這種特殊商品的高度壟斷特征密切相關,但也與多年來電網經營企業所具有的政府行為和政府對電網經營企業干預較多,以及電網企業至今仍未從根本上擺脫的計劃經濟行為模式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在近幾年電力一時緊缺的形勢下,有人會說電力這種商品仍然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雖然不能說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也不至于為商品無銷路而煩惱。因此,電網經營企業以營銷為中心的經營體制始終沒有能夠得到確立。應當說,上述思維慣性在特定的情況下,不能不說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根本上說,電力也是商品,在不同營銷文化的背景下,電力商品的銷售結果卻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同樣也是不爭的事實。筆者以為,電網經營企業的營銷文化建設,應當而且必須充分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特征:①從根本上確立電力也是商品的意識。充分認清營銷文化在電網企業的主體位置,真正做到以擴大銷售為電網企業的第一要務,電力基本建設、電網的建設與延伸、多種產業的發展,都要著眼和圍繞于電力商品的銷售和客戶增加對電力商品的消費。②充分體現國家電網公司確立的“真誠服務、共謀發展”的服務理念。要努力借鑒其它企業的營銷文化成果,圍繞客戶需求,根據電力商品的特殊性質,謀求更好更優的服務方式,最大程度地追求客戶滿意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統一,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江蘇省鹽城供電公司2005年提出了建設內部“四個服務機制”的要求,即基建為生產服務、生產為營銷服務、多種產業為營銷服務、營銷為客戶服務,堅持把營銷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中,就充分體現了電網企業以營銷為中心的理念。③營銷文化建設應當以電網硬件的支撐為前提。沒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化電網作支撐,電力營銷就是一句空話,營銷文化的創新也落不到實處。要以不斷加強電網建設、強化電網設備為追求,以努力實現電力銷售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為努力方向,通過提高電網設備文化、科技文化來提升營銷文化。④電網企業的營銷文化既應當遵循一般商品銷售的普遍規律,遵循其他企業營銷文化的一般原則,也應具有電力商品自身的特殊性,形成自己獨特的特點。這種特殊性和獨特的特點,主要在于要根據電力商品發供用同時瞬間實現的重要特征,努力擴大和挖掘新的客戶和增加供售電量的客戶資源,不斷提高全社會對電力商品的依賴程度。這種對電力商品的依賴程度,絕非是通過壟斷得以實施的,而是以提高電力商品的公信力和可靠度得以實現的。
三是法制文化的創新。法制文化的建設與創新,是電網企業的重要課題。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日益健全和完善,電網經營企業的生產、銷售乃至生存,已越來越多地依賴于法制。電網經營企業法制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應當是:①與全社會的法制建設相適應,與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相適應,努力加大依法治企業、依法經營的力度,為電網企業發展贏得更多的法制保證和法律支撐,贏得更加寬廣的生存和發展空間。②堅決摒棄長期以來存在的與法律法規相悖的不規范操作和所謂打擦邊球的做法,摒棄那些有法不依、不嚴格依法經營和辦事的習慣和思維定勢。③嚴格規范經營與銷售行為,嚴格規范與客戶的關系,徹底擺脫殘留的計劃經濟影響和所謂的政府行為,擺正位置,真正以生意人和企業面貌處理與客戶的銷售和服務關系。④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矛盾,不涉及法律的自然比較容易解決,凡是涉及到法律的,要堅決依法辦事,決不為了某些方面利益的需求和某些方面的壓力,而放棄維護自身權益和法律訴求。
四是管理文化的創新。電網經營企業文化的創新,首先應當在管理文化的創新上尋求突破。筆者以為,這種管理文化的創新,首先應當以尋求用人機制的創新為突破口,從根本上建立起符合電網經營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文化機制。從根本上說,電網經營企業管理文化的創新,很大程度上要看人才文化創新的成功與否。應當徹底打破電網經營企業員工的身份界限,徹底廢止所謂的正式工、各種形式的集體工和名目繁多的臨時工。所有電網企業員工都應當而且只能以一個身份出現。所有新引進和新吸納的人員,應當只有崗位、工種和薪酬的差別和界限,而不應當具有身份的界限。可以嘗試今后再引進員工和人才的時候,只提供崗位和待遇標準,而不再有身份和所謂性質的保證。所有的崗位都應當本著這一目標,面向全社會招聘和吸納,而不應再出現名目繁多的各種手續和限制。目前現有的各種身份的人員,要通過自然過渡的方式逐步淘汰。只有最終實現了這樣一個突破,電網企業才能算是真正打破了鐵飯碗和鐵交椅,實現了管理文化創新上的飛躍,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創新。
五是安全文化的創新。安全生產是全社會的課題,更是電網企業永恒的主題。安全文化建設是全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以人為本治國方略的重要體現,更是電網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電網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應著眼以下三個方面的關健點:①建立與《安全生產法》相適應的安全法制氛圍和環境。企業要堅持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員工要堅持依法執行安全生產規定,凡因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不力,發生了人為的安全事故,應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②建立安全生產引咎辭職制度。凡是抓安全生產不力的企業負責人,或因此造成重大電力安全生產事故的,應當引咎辭職。③建立良性的安全法制教育氛圍,充分發揮電網企業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激發廣大員工遵守安全生產法規和規章制度,重視安全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六是行為文化的創新。電網企業員工的行為文化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并將進一步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是與電力改革發展緊密相聯的。長期以來因為企業的高度壟斷性特征和政府行為,以及計劃經濟帶來的員工思想行為上存在的優越感,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呈現出了某種程度的令人可喜的變化,而且隨著電網企業文化建設的不斷創新和深化,這種傳統意義上不正常的優越感,將不復存在。與客戶和其他社會群體的人員建立一種平等互信的雙贏服務關系,將是電網企業員工行為文化最重要的價值取向。電網企業員工的這種行為文化,必須而且只能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①電網企業員工的服務特征,與社會上其他服務性行業,并沒有本質的不同。②愛崗敬業、企興我興、企榮我榮的主人翁特征和集體榮譽感,將替代長期以來因為政府保護和高度壟斷帶來的盲目性和夜郎自大行為。③打破了員工身份界限以后,最終摒棄了的由于不同的身份界限造成的盲目的優越感,以及與此相密切相聯系的大鍋飯意識和鐵飯碗思想.
- 上一篇:林業宣傳信息意見
- 下一篇:電力企業人本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