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研究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8:27:00
導語:圖書館學研究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未來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圖書館學研究現狀問題發展趨勢
AbstractThistextanalyzedtheourcountrylibrarysciencetheinvestigativepresentconditionwiththeexistentproblem,thestudyfromnow
onthelibrarylearnstheinvestigative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thelibrarysciencetostudythepresentconditiontheproblemthedevelopmenttrends
一、圖書館學研究現狀
(一)眾多學說流派形成。圖書館學研究在我國興起,到現在已有50多年,在整個進程中形成了眾多學說流派,主要有:要素說:即研究圖書館事業及其各個組成要素;規律說:即研究圖書館事業及圖書館工作及其規律;矛盾說:即研究圖書館管理與利用間的矛盾;關系說:即研究圖書館及其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層次說:即研究圖書館活動及構成要素;系統說:即研究圖書館系統;圖書館說:即研究圖書館和圖書館事業;知識說:即研究圖書館學理論與知識;交流說:即研究文獻利用和情報交流;符號信息說:即研究圖書館符號信息;公共信息流通說:即研究圖書館公共信息與流通;信息時空說:即研究圖書館抽象的有序化信息時空;資源說:即研究圖書館動態的信息資源體系等等。
(二)圖書館學研究采取了整合方略。回顧我國圖書館學研究歷程,走過的是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在發展中至今仍存在著許多困惑和難題。要從認識上解決這些困惑與難題,則還需要從中外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去找出圖書館學研究的正確發展軌道。從國外圖書館學研究發展的進程,反思我國圖書館學研究50多年歷史,我們不難得出產生這些困惑與難題的主要原因實質是我國學術界長期堅持圖書館學、情報學和信息學三科獨立,真理與缺失的必然結果。特別是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情報學風行的惡果。進入21世紀,我國圖書館學研究正在從這種低迷中走出來,也正在將這三門學科整合為三位一體,以端正視角,擺脫困惑,按照圖書館學自身的發展規律前進。
(三)人文化研究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導向。圖書館是人類文化的產物和存在,人文屬性是圖書館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征,弘揚人文精神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必須體現的基本理念與根本使命。因此自圖書館學誕生以來,一直以人文傳統為理論特征,特別是80年代以來,我國圖書館的人文化趨向主要表現在:強調圖書館信息網絡建設,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電子圖書館、虛擬圖書館及數字圖書館也應運而生;強調樹立圖書館的開放形象,圖書館的開放形象是其區別于舊式藏書樓的基本特點,也是圖書館最具人文意蘊的的重要理念,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增多,國外圖書館的全開放形象在我國圖書館廣為效尤,建筑變封閉為敞開,書刊徹底開架,借閱藏合一,讓館藏更接近讀者;強調閱讀環境的人文化,在建筑格局與裝飾的人文化方面,借鑒國外不僅局限在開放上,而且在人們的閱讀環境上的人文意蘊升華、實踐和探索;強調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為讀者服務方面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深化服務內容,為讀者提供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服務等等。
(四)知識化研究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內涵。圖書館學本來就是以知識為對象的科學,能夠組織知識和提供知識是圖書館與生俱來的兩大歷史使命和價值目標,這是圖書館發展史已證明的不爭事實。而研究知識組織與知識服務即知識集合的理論和方法,進而指導圖書館實踐,是圖書館學的主要使命和價值目標。由于知識集合的存在和發展是以用戶的知識需求為中心的,因而不僅在知識集合的使甩與完善中離不開用戶,而且在創建知識集合、有效發揮知識集合的功效(如知識存貯、知識檢索、知識優控)等方面,都必須特別關注用戶的利益、需要和特點。離開了用戶及其需求,知識集合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因此知識化研究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內涵。
(五)社會環境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外延。社會環境揭示存在于人類各歷史階段的各種社會形態的結構及其發展過程和規律。事實上,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種性和多變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社會環境的無限廣泛性和重要性。現代人類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領域的社會生括離不開圖書館活動,在文明杜會中,圖書館活動成了人類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圖書館活動涉及到種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問題,這些社會關系社會現象和社會關系又揭示出所處的種種社會形態結構及其發展規律,處理好圖書館領域與杜會領域的關系,既關系到圖書館的生存,也關系到社會的繁榮。社會環境研究就是圍繞著圖書館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等現象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影響和制約規律,從而達到全面認識圖書館社會形態的結構和規律,并從整體規劃的角度去認識和組織圖書館社會活動。因此社會環境研究必然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外延。
(六)范式研究已成為學科自身建設必然要求。科學研究離不開一定的范式,因為有范式,科學研究才能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才能朝著日趨完和精確化的方向前進。相對獨立而確定,比較完備而具闡釋力的研究范式是一門學科完成建制化的基礎和核是學科成熟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科自立于學科之林的必條件。進入21世紀后,圖書館學學派林立,多元取向逐漸增多,也可能是圖書館學研究產生學術爭鳴最多時代。在這種背景下,圖書人對圖書館本體的追問產生了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兩種不同的理論范式,許多學者希望對他們進行整合,而許多研究仍是理論的折中和拼合,由此看來未來圖書館學的理論范式還將呈多元化發展。
(七)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交融的研究不斷深化。進入20世紀后,圖書館學學科體系在不斷完善,也在不斷的擴展與深化。其最主要的標志就是圖書館學與情報學、檔案學的融合和新聞學、傳播學、信息管理學、咨詢學、計量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群的“自然產生”。從而直接地進一步促進了圖書館學擴展研究對象、豐富理論內涵、提高研究水平。盡管中外學者們關于圖書館學與其他學科交融研究的爭鳴意見各異,但對與圖書館學交融學科群的產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持認同與樂觀態度。
二、圖書館學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研究的深度還不夠。20世紀以來,在圖書館學這一研究領域,雖然發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論文,但從總體上說,有影響、有深度的成果并不太多。有許多文章僅僅滿足于作一些注解和說明的工作,缺乏學理上的深入探討;普遍存在一般描述多,重點深入少;追趕時髦多,真知灼見少;研究技術方法多,研究理論少;書面理論多,實際調研少;研究事物多,研究人的思想少;情況綜述多,本質分析少等等。另外,各種論說處在粗淺階段,各說都不完善、不深入。實踐漠視理論的傾向比較嚴重,也存在“工匠意識”的理論價值觀。(二)研究的學風不正。我國圖書館學界有兩個毛病:一是不愿公開承認和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的東西;二是不愿公開進行學術論爭。因此我國圖書館學無生氣、無創新,發展較慢,成績平平。另外,只:追求圖書館學研究的表面繁榮,不求圖書館學研究的真正發展;一味趕時髦,追熱點,如知識經濟與圖書館、網絡條件下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等文章曾充滿全國各個圖書館雜志,內容千篇一律,空洞無物,缺乏實質內容和學術性、系統性。
(三)研究缺乏前瞻性。研究缺乏前瞻性主要表現在:一是精英式研究與平民式研究不相容納,對世紀末與社會轉型期作為信息產業與信息事業一個組成部分的圖書館學的新定位以及對圖書館學作為信息交流管理學科群的一部分深感迷惘;二是思考問題總習慣于沿著原有的和既定的模式,在理論研究方面,或者拾人牙慧,或者在原有的理論問題上轉圈圈,不重視尋找其他學科與本學科的契合點,也不夠注意借鑒國外圖書館學研究中有益的部分為我所用。
(四)在研究的方法上有局限性。近十多年來,我國圖書館學在吸收借鑒研究方法方面雖然取得了明顯進步,但傳統的研究方法,如歷史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等仍占主導地位。中國圖書館學研究要借鑒西方學術研究中注重實證研究等科學系統的方法。另外相當一部分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工作總結和工作方法的研究層次上,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多為理論分析、邏輯推理、經驗總結和描述,而很少采用調查法、實驗法、事例分析法、計量法和專家法等。
(五)研究隊伍斷層整體水平參差不齊。之所以我國圖書館學研究到目前真正有份量的成果不多,原因在于:一是沒有一支長期在圖書館學研究領域耕耘的高水平的研究隊伍;二是學者沒有獨立的人格,研究有公式化、世俗化、非理性的傾向,圖書館學研究功利性強;三是沒有形成群體力量,單兵作戰多;四是受市場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研究人才隊伍和穩定性受到很大沖擊,特別是年輕隊伍表現尤為突出,高學歷人才紛紛流走,學術帶頭人及高產作者老年化。
三、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本土化與國際。我國圖書館學三次研究高潮的形成都與“西學”的傳人與消化吸收密不可分。勿庸置疑,建立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是時代賦予21世紀中國圖書館人的使命之一。不可否認圖書館學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其學科研究會受到國家、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制約,但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具有自然屬性,是完全可以與世界圖書館學研究的潮流形成交匯,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但是我們也要在立足中國本土社會的圖書館事業的實際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自立于世界圖書館學之林的中國圖書館學派。如果忽視了這個最根本的目標,只是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圖書館學的傳統和規范,我們就無法真正的有所創新與突破。圖書館學要引進先進的理論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更要創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
(二)“技術化”與“人文化”。隨著知識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不斷向現代化、產業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圖書館有許多稱謂,如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等等。這些稱謂都是針對圖書館的新技術、新環境、新格局、新功能而言的。未來圖書館的實現,需要新的信息技術來支持。圖書館學研究的技術化趨勢勢在必然。圖書館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研究圖書館在整個社會知識信息交流中的作用、過程、地位等這一獨特的社會現象。人文圖書館學以探索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主客關系為切入點,以揭示用戶、圖書館人與文獻之間的關系、規律為目標。因此,人文圖書館學比之任何一種圖書館學都具有更高的綜合性。事實上,謝拉、阮岡納贊、J?貝克、B?布魯克斯、C?戴維斯等以及中國學者盧泰宏都對人文圖書館學思想都作了佐證。我們認為人文化應該是21世紀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之一。
(三)研究范圍的擴展和跨學科。當代學科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是:一方面科學分工越來越細,新學科、新知識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各門學科、各種知識之間相互融合的趨勢又日趨突出。這不僅表現為同一學科內各分支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而且表現為不同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互相借鑒、相互融合。未來圖書館學研究會在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群的基本框架內迅速成長。但圖書館學在科學研究中面臨的很多問題與其說是本學科范圍內的問題,不如說更多的是一些“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與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同時也包括其他學科有著很廣泛和深刻的關聯。為此,未來的圖書館學必須是跨學科的,它們一定要與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論、系統論、經濟學、法學、大眾傳播學、文化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史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形成跨學科研究優勢,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科學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給科學研究提供方法和途徑,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圖書館學研究也只有當圖書館學研究方法成為它的內部支柱時,它才能成為科學的理論體系,因此,可以說,圖書館學研究方法已成了當前制約圖書館學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科學發展史證明,任何一門科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只有應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建立起完善的科學體系,從發展趨勢看,圖書館學研究方法將既是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有機構件之一,同時又將構成自身的科學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五)研究的整體化、集成化。21世紀的圖書館學研究有許多新的課題需要眾多的學科來支持,整體化趨勢是其發展的必然。現代信息技術并不改變文獻流運動的基本規律,不改變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資源共享組織的基本屬性,也不改變將信息加工成有針對性情報的情報過程,從而給圖書館學帶來了深入發展的機遇,并按學科固有的特點實現學科集成化。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出版發行管理學、目錄學、文獻學乃至其他領域發展起來的大眾傳播學、經濟信息管理學等如今已發展到一個趨于成熟的階段,勢必以某種形式實現整合,從而徹底擺脫專業重復建設與學科歸類多頭的尷尬局面,在整合中追求理論發展的質變與統一。因此我們斷言,21世紀的圖書館學研究體系將是一個整合的學科研究體系,既反映其基于一個傳統圖書館學理論及圖書館實踐活動的內容,又反映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圖書館學研究體系。圖書館事業是社會信息產業中信息服務業的一個部分,它最終將走外向型發展的路子,無逢的融入社會,影響社會而滲透到社會的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肖勇.國內圖書館學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芻議.現代情報[J],2004;(12)
2.董成娣,周維彬.圖書館學研究方法述評.圖書館學研究[J],2004;(12)
3.鄒行.中國圖書館學研究探微.圖書館論壇[J],2003;(8)
4.文昆雄.論圖書館學的社會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J],2005;(2)
5.葉鷹.圖書館學學科體系簡論.圖書館建設[J],2005;(1)
- 上一篇: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研究論文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圖書流通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