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生命周期的冗余資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9 10:34:00

導語:產品生命周期的冗余資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品生命周期的冗余資源研究論文

摘要: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主要方式。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中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企業中的技術創新重點不同,其冗余資源的主要存在類型也有差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生產制造企業在其主要產品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階段中存在各種冗余類型有所差異,并且這些冗余資源分別有利于促進不同的技術創新類型。

關鍵詞:產品生命周期;冗余類型;技術創新

Abstract: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hasbecomethemainformofbusinesssurvival.Inthecompetitiveeconomicenvironmentiftheenterprisewanttosurvivalanddevelop,itmustgothroughconstantinnovation.Intheproductlifecycle’sdifferentstages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hasdifferentfocus.Theslackresourcesthatmaintypeofexistindifferentstagesaredifferences.Onthebasisofpreviousstudies,thispaperresearchthe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nitsmajorproductlifecycle,differentstageshavevarioustypesofslackresources.Alsothesedifferentslackresourcespromotedifferenttyp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

Keywords:Productlifecycle;Slackresources’typ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一、引言

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科學社會化的速度明顯加快,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搞好技術創新,大力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顯得尤其重要。企業要想競爭取勝,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實現在技術、服務、產品等方面的創新,以獲得新的經營領域的開拓。但技術創新活動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科研生產經營活動。而隨著企業對資源的應用,使得企業的各種有效資源面臨匱乏,所以如何充分利用企業中現存的各種資源進行不同類型的技術創新也成為企業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發掘企業內部的冗余資源進行創新也將成為企業的重要活動。

二、相關文獻研究

1、冗余資源

企業的冗余資源(OrganizationalSlack)的概念出現在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不同時期國外的組織理論的文獻中。作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在國外以往的研究中它常常被用來解釋不同的組織現象,包括目標沖突、權力斗爭行為、效率以及創新(Cyert&March,1963;Galbraith,1973;Astley,1978;Nohria&Gulati,1996)。目前,國內關于冗余資源的系統研究還十分鮮見,這不利于人們對冗余資源的深人理眸,更難以使企業經理們通過充分利用企業的冗余資源來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學術界普遍采用的定義也是20世紀80年代初Bourgeois(1981)提出的,他將冗余(Slack)定義為“一種過量的、能隨意使用的資源(以緩沖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變化)”。

目前文獻中冗余資源的分類很多,本文根據研究需要及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將冗余資源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財務冗余

財務冗余是指流動資產的水平,例如組織可以利用的留存現金(Kraatz&Zajac,2001)。雖然寶貴,但財務冗余是一種通用而易得的稀有資源。盡管市場機制不同,財務冗余可以從內部多種使用方式中產生,或在短期內從外部資源獲得(Dierickx&Cool,1989)。因為財務冗余可以完全分配到企業內部的多種活動中,所以財務冗余是最少被吸收且最容易被重新利用的冗余。較多的財務冗余有利于產品的探索性創新。

(2)客戶關系冗余

客戶關系冗余是指那些相關的或有承諾的顧客,能夠為企業提供巨大利益的有價值的資源。相對于現有交易,或已有客戶,客戶關系能保證一個可以預見的收入流,這樣能在規劃和實現降低營銷支出時促進效率。此外,一個來源于有標記的客戶關系的組織收入部分對內部和外部的利益相關者來說都是值得的(Sirdeshmukh,Singh,&Sabol,2002)。總而言之,客戶關系可以理解為組織的資本(cf.Adler&Kwon,2002),收入來源與客戶關系是一種冗余在客戶關系資本中的表現。

客戶關系冗余產生于密切的客戶關系,它能促進組織重點開發和改進目前的產品。開發和增進改善現有的產品與客戶關系的期望表現是一致的(Voss,Montoya-Weiss,&Voss,2006)。此外,通過經久考驗活動的開發對客戶關系冗余來說風險是很小的。因此,大量的客戶關系冗余能夠促進應用性創新。

(3)業務冗余

業務冗余來自未使用或使用不足的業務資源,如超額生產能力(Bourgeois,1981;Greve,2003;Tan&Peng,2003)。在特定的組織中業務冗余既不難取得,也不是獨特的,所以組織在部署時沒有使用動機的限制。但是,由于在組織內部業務冗余是已吸收的并普遍和一個具體的目的相聯系,所以在短期內,它被重新分配使用是比較困難的。業務冗余也可能從結構上制約其他資源的并存,同時,在其他環境中也進一步限制了分離和重新使用他的能力(Mishinaetal.,2004)。高水平的業務冗余能夠導致風險規避與降低新產品開發。組織將集中于通過良好的過程來獲得少量的回報,這些過程是以現有的資源和能力為基礎。所以高水平的業務冗余將利用現有的資源將導致產品的應用型創新。

(4)人力資源冗余

人力資源冗余是指專門的機構中的技術熟練的人力資源,是稀有和已吸收的資源(Mishinaetal.,2004)。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企業對有技術的和專門的人才保護,這些人才能夠創造長期的競爭優勢(Barney,1991)。各企業限制本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的外流,這種競爭性增加了人力資源冗余的存在。人力資源冗余也是吸收冗余,他通常是捆綁在該組織的現有業務中的,若能獲得已建立現有例程的人力資源,就可能擁有最適應現任產品領域的技能。因此,在新環境下,由于人力資源冗余是不易調配進行探索型創新的。另外,已吸收的人力資源冗余的性質使其在短時間內很難被重新配置。所以在組織內部,轉移人力資源冗余在結構上很困難,并可能遇到決定技術人員的政治障礙(Mishinaetal.,2004)。因此人力資源冗余是稀有和已吸收資源,他有助于應用性創新。

2、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生命周期的提出,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加快,競爭的多元化與激烈化,促使工業發達國家為保持市場優勢而著手于新產品開發銷售趨勢和銷售規律的研究。1957年,美國的波茲(BooZ)、阿隆(Allen)和海米爾通(Hamilton)管理咨詢公司出版的《新產品管理》一書,提出產品生命周期依其進入市場后不同時期銷售的變化,可分為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形成了通過描述產品市場銷售規律及競爭力來確定產品所處階段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基本內容:

①提出了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階段的概念。

②給出了以銷售量、利潤和競爭力指標為依據的具體劃分產品生命周期的標準。

各階段的有不同的特點:引入期時,其特征是新產品性能不穩定,不成熟,企業批量生產能力尚未形成,新產品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進;成長期內,消費者逐漸接受新產品后就進入了成長期,這一時期的標志是產品基本設計定型,技術趨于標準化。企業主要依靠對制造工藝流程的不斷優化和早期用戶的反饋,對產品進行改進,使其逐步成型;進入成熟期后,工藝穩定,技術實現標準化,產品批量生產,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使價格劇烈下降。由于成本越來越重要,市場出現分化,部分廠商以成本領先,工藝創新成為競爭的核心,另一部分廠商追求差異化,產品創新重新得到重視;當市場需求、消費偏好、技術進步及其它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產品銷售量逐漸下降,表明衰退期已經到來。這時市場上將產生新的基礎技術和競爭元素,產品創新將重新引導企業走入下一輪競爭[1]。公務員之家

3、創新模式:應用型創新和探索型創新

技術創新從技術經濟的角度指的是創新者借助于技術上的發明和發現,對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生產組織進行重新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產體系,獲得更大利潤的過程。

一般人們將創新按兩個維度進行劃分。第一個維度是與當前技術軌跡接近的程度;第二個維度是與現實顧客及市場部分的距離。在技術維度方面,不同的創新類型具有差異性的限定和組織效用[2]。在市場維度方面,創新可以劃分為滿足現有客戶與市場還是面對新生的市場。采用漸進式技術創新,其設計是為了滿足顧客對象的需求,歸結為應用型創新(ExploiativeInnovation),是基于現有的組織知識情況下的創新模式。與其相反,技術上采用突變式技術創新,滿足在進化發展中的顧客及市場的歸屬為探索型創新(ExplorativeInnovation),這一創新需要的新知識,是與現有技術能力有較大差異的[3]。應用型創新包含著現有部件和結構的改進,是建立在當前技術軌道上的,而探索型創新是在不同的技術軌道上的發生的轉移,許多實證研究文獻都表明了這一兩分發。

三、企業生命周期中冗余資源對創新的促進作用

1、創新與生命周期

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占主導地位的是探索性創新活動。這種創新通常是一種突破性的重大的產品創新,在新產品出現并進人市場后,創新活動的重點就會轉移到應用性的創新上,因為企業需要通過應用型創新滿足新產品的新生產過程的需要,同時擴大市場能力,以盡快地為新產品贏得成本、質量等方面的優勢,在這一階段,技術創新活動是以應用型創新為主。從技術變化量角度看,產品創新活動則主要是漸進性的,主要是針對產品的早期消費者和用戶的反饋而對產品進行不斷的改進,使其逐步成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和用戶的需要。在進人成熟期后,由于生產和成本越來越重要,應用型創新就成為競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由于產品生產工藝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應用性創新的不斷進行,會使產品的生產成本明顯下降,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因此企業會盡量保持這種漸進的應用性創新來盡可能延續產品的成熟期,以獲得更多的收益,直到因為市場需求、技術進步等外界因素變化的沖擊而進行新一輪的探索型創新。

2、生命周期各階段中冗余與創新的關系

(1)引入期階段。在企業根據消費者的需要或企業對潛在市場的發掘,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員,開發各種新產品之后,由于新產品性能還不穩定,產品的單位成本較高,企業主要活動是充分利用創新活力,強化對產品的改進,加大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產品的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所以企業將繼續進行探索型創新,生產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力的產品。

經過前一輪成熟產品的銷售,企業獲得大量收益,使得企業內部會存在各種使用方式的現存資金,這些可留用的資金成為企業內部的財務冗余。而此階段中由于進行探索性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企業若合理利用這些財務冗余將能更好的進行探索性創新。而組織內部財務冗余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被企業充分配置利用,促進企業探索型創新的進行,保證產品的開發改善試并適應市場開。即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引入期,組織內部主要存在財務冗余。企業能夠利用財務冗余促進企業的探索型創新,推動企業新產品的出現及生產。

(2)經過開發、引人階段的探索型創新活動后,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新產品的設計、工藝已基本定型,銷售增長率開始迅速放大,已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滿足擴大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在生命周期的成長期,企業需要擴展其內部技術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等。創新模式也就從以探索型創新為重點過渡到應用型創新。

新產品在市場上的投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形成部分固定的顧客群體。企業根據新產品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映,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強化,改進目前的產品的質量和生產過程。這些存在的客戶關系冗余,促進應用型創新的進行,使產品不斷適應市場。同時,在組織內部,此產品的研發的技術熟練人員由于不易調配到其他的區域進行探索型創新,這些已吸收的人力資源冗余的性質使其在短時間內很難被重新配置。所以,專業技術人員將繼續為此產品進行產品質量和工藝上的改進。即此時企業內部主要存在的人力資源冗余對對應用型創新有積極影響。

(3)當進入成熟期時,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必須對生產工藝和生產組織做必要的調整和創新,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從而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使接近淘汰的產品延長其生命周期。處于成熟期的產品創新的方式最重要的是進行產品改良,即通過對產品特性做出某些改進以吸引新的使用者,或為現有使用者開辟新用途,使呆滯的銷售量獲得回升,企業此時還應重點考慮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增強應變能力。而成長期內新設備的通入使用,使得企業的很多業務資源未能的得到充分使用,導致企業內部存在如超額生產能力等業務冗余。高水平的業務冗余能夠導致風險規避與降低新產品開發。所以,在此期間內,業務冗余能夠促進組織的應用型創新,降低成本獲取利潤。

其次,已有機器潛在的顧客也將對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了產品質量的提高,所以企業存在的客戶關系冗余也促進了應用型創新。即此生命周期階段中,存在的業務冗余和客戶關系冗余對應用型創新具有積極的影響。

(4)進入衰退期后,現有產品的利潤逐漸降低,企業不要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判斷研發的新產類型,所以新一輪的創新需要進行。同時在企業內部展開對冗余資源的發掘和利用的活動。

四、小結

由于競爭的需要,企業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而在資源日益緊缺的環境中,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所以,充分發掘企業的內部冗余利用其創新已成為以后的必須。在本文中擴展了冗余資源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結合產品的生命周期,將冗余對創新的推動細分到企業產品生產的各個階段。分析各階段出現的冗余資源類型,及其在產品的不斷發展中,各類型的冗余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這中細分到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研究將更有利于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對生產企業在以后的發展中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淑琴,龔業明.企業技術創新對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J],1999(2):26-27.

[2]DayasindhuN.Embeddedness,KnowledgeTransfer,IndustryClusterandGlobalcompetitiveness[J].Technovation,2002,22(9):551-562.

[3]BellGG.Cluster,Networks,andFirmInnovativeness[J].SrategicManangementJournal,2005,26(2):287-295

[4]孟麗莎寧煒.論產品的生命周期與技術創新模式.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J],2000(4),總第76期:15-17.

[5]EmilioEsposito,MicheleMastroianni.InformationTechnologyandPersonalComputers:

theRelationalLifeCycle.Technovation[J],2002(22):41-50.

[6]DeepakSirdeshmukh,ZannieGiraudVoss.Theeffectsofslack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threatonproduct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J]2008,Vol.51,No.1,147–164.

[7]任峰,李垣.產品生命周期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的實證研究.科研管理.[J]2003(24)13-24

[8]唐菊裳.小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創新特點.中國中小企業[J],1999(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