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

時間:2022-05-28 11:55:00

導語:試論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科學管理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都徹底發生了變化。管理為適應環境的變遷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從集權到分權,從生產導向到消費導向,從機器管理到人本管理,從細密分工到流程再造。管理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識化、柔性化、網絡化。

科學技術正以無比偉大的力量把人類帶進一個輝煌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出現預示著社會生產領域的一場革命,無論從理論上還是現實上都將對人類社會、生活、經濟各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貫穿于社會生活、生產各個領域的管理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一、知識經濟呼喚管理創新

管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之一,管理伴隨著社會的形成而形成,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管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識經濟源于80年代興起的高科技革命,冷戰結束后,國際競爭的重點轉移到經濟科技領域,這加速了經濟知識化步伐。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向知識經濟轉移,科研系統在知識經濟中起到了知識的生產、傳播和轉移等關鍵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技術立國的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多數科技領域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而注重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歐美發達國家,其相對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為歐美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為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主席號召:“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管理更是不能例外;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國外管理理論的,研究表明,當代經濟發展取決于競爭優勢,決定競爭優勢的主導因素是人才和科技的管理優勢,而決定人才、科技管理優勢的是創新,所以,創新已成為現代管理的時代趨勢。

二、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創新的基本原則

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創新無論致力于通過智力資源開發來創造新財富、逐步代替工業經濟的命脈和已經短缺的自然資源,還是致力于員工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的高度統一的企業文化創新,都要遵循如下原則才能是科學、有效的創新。

1。系統原則知識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經濟發展是人類知識能力的綜合。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綜合能力已走向系統綜合智能型,系統綜合能力的凝聚已成為知識經濟社會人的能力具有較高邏輯起點的鮮明標志。因而,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必然遵循系統原則。

2。價值原則價值原則又稱需要性原則或科學性原則。指在創新科研選題中必須著眼于社會實踐的需要和科學科技自身邏輯發展的需要。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無論以智力、無形資產、軟產品等資源為第一要素,還是對自然資源等經濟要素通過科學、合理、優化和集約的配置,都是以實現知識價值為目的。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就是以實現知識的價值為任務。

3。理性原則它是指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及科學發展中的基本原理評估、選擇科學假說的一種方法論原則。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是普遍的哲學原理。二是科學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恒定律、物質不滅定律)。理性原則對創新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正確的哲學信念有助于指導創新者去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愛因斯坦關于世界統一性的觀念推動他在相對論研究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同時,理性原則自身又是辯證的,它時時處于發展之中,不應視為僵死的教條。經濟全球化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大特征。全球化、國際化、世界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勢若排山倒海、鋪天蓋地,商品國際化使世界貿易飛速發展,資本國際化使跨國公司,蓬勃發展,跨國企業已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國中之國”,技術和經紀國際化、已無國界之分。管理在吸納和改造資本、技術等方面時,只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接納,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4。動態原則科學管理把對象視為系統,管理目的是為了使系統實現最佳效益,但任何系統的正常運轉,不僅受著系統內各個因素的制約,同時還受到有關外部系統的約束,隨著時間、環境以及人們主觀能動性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管理創新應隨著對象系統的發展而不時修正控制方案,這就是所謂的動態相關特征。在知識經濟社會里,社會系統之間的信息、能量、物質方面的交換和聯系日益密切,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的瞬息萬變,需求的多樣化,使經濟環境處于一個動態的環境之中,管理創新必須遵循動態性原則。

5。發揮優勢原則管理創新要從自身的長處出發,充分利用和發揮已有的優勢條件,揚長避短,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有競爭能力的管理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走向全球化、國際化,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獲勝,就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自身特有的企業文化,同時,創新不是全盤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