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溝通與干預在計劃生育手術中的作用
時間:2022-09-14 08:22:05
導語:心理溝通與干預在計劃生育手術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真誠的交流就是心靈上的交流,可以讓彼此產生依賴感,將心理溝通和心理干預這一手段引用到醫療上,必然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女性的情感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特別是對于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中的患者來說,女性本就更加敏感和羞澀,對于這一特殊的問題,患者的心理波動會比較大,所以心理疏導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系列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例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診治療的200例待產孕婦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00名其中,其中兩組產婦年齡在23~34左右,平均年齡為(24.3±10.6)歲。100例實驗組產婦中,年齡在22~35歲左右,平均年齡為(24.8±7.4)歲;對照組的100例產婦中,年齡在23~35歲左右,平均年齡為(23.6±8.5)歲。兩組產婦在其他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均無差別。且所有孕婦均為自然懷孕單胎正常分娩,入組前均無其他妊娠并發癥的發生,也沒有肝膽系統的急慢性病,肝炎檢測均為正常。
1.2方法
入院后即對孕婦的焦慮程度以及一般狀況等進行記錄。之后對兩組孕婦均進行常規護理,但實驗組的孕婦增加心理溝通和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法。具體方法為:首先,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對患者要講述有關妊娠及其他有關方面的知識,讓患者對她們所要經歷的過程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要求醫生保持和藹的態度和耐心,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出及時的調整。最終通過對患者各方面的狀態及手術的狀況進行分析和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在本研究中采用Excel和SPSS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同時采用卡方檢驗進行驗證,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研究后可以發現,兩者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和手術時間的比較中,很明顯對照組的出血量要高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3.14±1.8)h,而對照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4.22±1.6)h,差異亦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實驗組中的患者的心態要明顯好于對照組,手術的順利程度也要高于對照組。可以看出,心理溝通和心理干預的方法對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有很好的效果,不僅可以讓患者對自己所有經歷的手術有一定了解也可以很好地放松心態,并且很好地減少了手術中各種狀況的發生,減少了醫療事故的風險。
3討論
心理溝通和心理干預是運用在醫學的一種新型的手段,用心的溝通可以很好地讓人放下戒備,把自己最真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可以暴露自己的不足和內心真摯的想法,如果醫生和患者可以做到,真正的心靈上的溝通,可以讓醫生知道患者的所需,可以更好地采取醫學措施,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幫助患者。
3.1溝通的技巧
安慰性的語言,患者在醫院一般都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內心會比較脆弱,在與患者溝通時,應該多采取一些積極向上的語言,對訊問患者身體上的感受;暗示性的語言,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不是十分明顯的話語,來告知患者其自身的狀況,讓患者從內心感到希望,積極地配合治療。
3.2非語言溝通
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包括舉止、行為、表情等,都可以表達一個人的狀態和意識。在面對患者時,要保持良好的狀態,美好的形象,給患者留下積極向上的印象,多于患者交流,讓患者充滿信心,以積極的狀態來面對疾病,配合治療。特別是在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這一方面,患者都為女性,十分的敏感和脆弱,在于患者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方式與方法,以朋友的狀態來和患者溝通,讓其放松心態。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醫生與患者的關系也在不斷地發生這變化。在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中,全程采用心理溝通和心理干預的方式,可以隨時地感受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波動,及時進行調整,消除其恐懼、害羞的心理,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減少在治療過程中的意外狀況發生,改善醫患關系,提高了計劃生育手術的質量。
作者:宋秀華 單位:吉林省東豐縣計劃生育服務站
- 上一篇:B超檢查應用于計劃生育的臨床效果分析
- 下一篇:廣電企業計劃生育政工人員素質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