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通體制改革論文
時間:2022-05-31 10:06:00
導語:農村流通體制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流通在遼寧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農村流通業的落后現狀都要求根除農村流通體制的弊端,深化改革。為構建起城市和農村、工業品與農產品雙向流動、高效、暢通、有序的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目標,遼寧農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流通組織創新、農村流通方式創新、農村流通政策手段創新、農村流通管理體制創新。
[關鍵詞]農村流通體制改革
前言
流通業在引導農村生產、拉動農民消費、穩定物價、吸納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工程”、“雙百市場工程”,遼寧省初步構建起以縣域商業網點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覆蓋全省范圍的新型農村流通網絡。目前全省鄉、村連鎖店鋪已經發展到了6000多個,建設改造農村商品配送中心70多個,引導3萬多農民從事商品流通業。2006年,遼寧省農村消費市場全年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62.2億元,同比增長15.9%,有力地拉動了遼寧省的農村消費。
一、深化遼寧農村流通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重生產輕流通”思想觀念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流通業在新農村建設中仍缺乏應有的重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及城市發達的流通業相比,遼寧農村流通業的發展依然落后,因此,農村流通體制改革任務艱巨。
1.流通基礎薄弱,流通設施不足
農村市場功能不完善,倉儲設施簡陋,尤其缺乏貯藏保鮮設施、農產品質量檢測設施。1990年農業基建投資占遼寧基建總投資的3.1%,到1995年該比重降至0.6%,雖然“八五”以來該比重逐年提高,但到2001年僅恢復到1.4%的水平。承擔70%以上農產品流通的批發市場,政府投入和配套投資很少,多數市場設施簡陋,功能不全,輻射力低。諸如鮮活農產品的專業工具、專業倉庫、冷藏庫、保鮮庫等設施和專業大宗農產品物流中心等設施的建設和布局均不能滿足農產品流通發展的需要。各種環節的農產品物流成本較高,缺少集約化的流通鏈條。
2.流通組織發育滯后,流通效率低下
由于供銷社主導農產品流通的功能逐漸弱化,到目前農村中介組織的發展仍處于農民經紀人、專業協會等初級水平,龍頭企業、各種合作社和農戶緊密聯結的高級中介組織形式的發展還相對不足。據課題組對錦州、朝陽、阜新三市近百個農戶的調查,35%的農戶自銷農產品,60%的農戶賣給個體商販,僅4.5%的農戶通過訂單進行銷售。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還沒有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由于連接生產與市場之間的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低,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時,由于流通力嚴重不足,一些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等產品因不能及時銷售或冷藏而腐爛,造成大量經濟損失。
3.農村市場管理滯后
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地區封鎖依然嚴重,社會信用體系缺失,市場秩序不規范。由于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質量檢測制度和必要的檢測設備與手段,農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檢測體系不健全,農村市場中假冒偽劣商品危害程度遠遠高于城市。無論是農產品、工業消費品還是農業生產資料,不合格率高、假冒偽劣問題較為嚴重,銷售渠道混亂,嚴重危害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同時,農副產品生產過程中諸如農藥化肥的殘留等問題在農村產地市場不能及時準確檢出,流向城市市場也給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造成危險。
4.經營業態單一、流通方式落后
雖然遼寧農村商業網點的建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農村零售業態結構仍較為單一,絕大多數農村消費品的零售多以小型農貿市場和小雜貨店為主,連鎖超市發展緩慢。特別是農貿市場長期停留在出租鋪位的簡單物業管理層次上,信息傳遞、價格形成、加工、配送等各種輔助性功能非常薄弱。會員制、競價拍賣、遠期合約交易和期貨交易方式仍處于萌芽階段。
二、遼寧農村流通改革的目標體系
1.構筑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
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為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為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疏通日用消費品進入農村市場的渠道,通過示范引導、自愿進入的方式,逐步以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等現代方式改造、整合農村傳統的流通網絡,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的升級,把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日用消費品銷往農村市場,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豐富的日用工業消費品、更加舒適的消費環境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務,讓農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樣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
2.構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國有及供銷合作社農資流通企業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更好地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構建以規模聯購為基礎、配送服務為支撐,橫向聯合、縱向對接、上聯工廠下聯農民、輻射能力強、網絡覆蓋面廣的新型農資經營體系。建立健全全方位為農服務的新型農業生產資料服務體系,農資流通企業要將農資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開展配送、加工、采購服務和技術服務及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
3.構筑農產品流通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零售市場。以推進城鄉市場雙向開拓為重點,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逐步把網絡延伸到城市社區。提高農產品在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業態中的經營比重。
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完善和提升其市場交易功能與服務功能,重點建設一批跨區域、輻射力強、各具特色的產區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以農產品拍賣、經紀人、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建設,將其打造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資金結算中心。
構建多層次的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引導現有農產品物流企業改造升級,推動其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加強冷鏈系統、物流配送、市場信息、檢測檢驗、廢棄物及污水處理、倉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形成示范和帶動作用。
多形式、多途徑健全和完善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推動訂單農業和產銷直接見面,提高農業市場組織化程度,通暢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路,促進農產品增值。同時在農產品交易中積極探索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應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構筑農村市場運行監控服務體系
要把農村流通設施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范圍,進一步健全農村市場供求、價格等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加強對農村市場的執法監督,規范農村市場秩序,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健全市場投訴受理機制、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建立統一高效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制定合理的農產品鐵路運輸價格,降低公路運輸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杜絕對農產品運輸的亂收費、亂罰款。
三、遼寧農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內容
1.農村流通組織創新
創新農村流通組織,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民流通合作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隊伍,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提高農民對建立各類流通合作組織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完善服務功能,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把供銷合作社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合作組織;著力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和農產品流通帶頭人,按市場化原則規范和發展農村以產品為聯系或紐帶的各類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發揮它們在參與政策制訂、信息交流、價格協調、資質認定、專業培訓、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之真正成為廣大農民利益和行業利益的代表。
2.農村流通方式創新
推進流通方式創新,就是要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貿工農一體化、制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組織形式,優化供應鏈體系,推進超市、便利店、折扣店、專業店、專賣店、無固定地點銷售等新型業態的發展,加大對傳統流通服務業特別是雜貨店和農村集市的改造力度,創新農資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推廣先進流通技術,加強流通信息化建設。搞好商業網點規劃,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社會商業資源。加快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和物流業,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建立適合農村市場發展特點的分銷渠道,充分發揮“一網多用”功能,開展采購、配送、銷售、加工、租賃和技術推廣等多樣化服務,實現工業品和農產品城鄉間雙向順暢流通。進一步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農家店為載體送郵政、電信、藥品、報刊、文化用品等下鄉。
3.農村流通政策手段創新
加快政策創新,就是要加強法制體系及標準體系建設,為農村商品流通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經濟環境。為此,應針對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中市場主體和客體準入、市場載體功能缺失、中介組織定位等問題,加大農村市場流通體制改革和政策協調力度,進一步修改、完善有關政策、法規,消除不利于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的各種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
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日用消費品農家店的資金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三綠工程”、“科技興商工程”、“品牌戰略工程”等。同時,在解決國有商業企業歷史包袱、改造大型批發市場、鮮活食品質量檢測、建立重點商品儲備、構建中小商業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等方面給予支持。
加快制定、實施技術標準與技術規范,規范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秩序,保障農產品質量,維護農產品流通及消費安全。建立種子、農藥、化肥、農機具等產品經營的市場準入制度,健全農資損害賠償機制。商務主管部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落實農家店藥品、書報雜志、煙草等商品零售及通訊、郵政業務資格。盡快形成適合農村特點、規范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監管辦法,促進農村市場發展的規范化。
4.農村流通管理體制創新
創新農村流通管理體制,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流通管理職能,積極整合流通管理資源,構建農產品生產與流通有機結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體制。因此,必須按照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發展大貿易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政府的職能應定位于實施行業指導、監督、管理和服務,主要是做好流通發展戰略、產業政策、行業規劃、行業標準的制定和組織實施,以及信息的引導和應急調控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元佑:關于進一步深化湖北省流通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
[2]周力周革非:新時期我國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09
[3]劉文洋:中國流通體制現狀及其對策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6/35
[4]“十一五”期間我國商品流通體制改革基本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06/01
[5]王有興:我國流通體制改革的新舉措[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03
[6]黃國雄:縱論中國流通體制改革目標及走向[J].商業時代.2005/33
[7]忻紅:商品流通管理體制創新模式研究[J].商業時代.2004/32
[8]羅小鋒:農產品現代流通體制研究綜述[J].理論月刊.2003/04
[9]羅必良:中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04
[10]高宜新:重視流通與流通體制創新[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3/02
- 上一篇:市基層檢察院科學發展觀調查報告
- 下一篇:耕地保護制度分析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