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制度環境下村賬鎮管變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3 10:50:00

導語:鄉村制度環境下村賬鎮管變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制度環境下村賬鎮管變化研究論文

摘要:村賬鎮(鄉)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現有鄉村政治制度環境的制約,從“經管站村居會計事務”異變為“村集體的財務由鄉(鎮)負責管理。”并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文章在分析村賬鎮管異變原因的基礎上,就村級財務管理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村賬鎮管;會計委托;異變

村賬鎮(鄉)管的本意是由鄉鎮政府管理下的經管站受村民委員會的委托,行政村的會計事務,履行會計職能。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受現有鄉村政治制度環境的制約,村賬鎮管從“經管站村居會計事務”異變為“村集體的財務由鄉(鎮)負責管理”。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取消村賬鎮管的呼聲日益高漲。本文將分析村賬鎮管異變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就村級財務管理提出一些建議。

一、村賬鎮管的異變

(一)村賬鎮管是會計制的一種具體實現形式

村賬鎮管實際上是村級會計委托制。在正式的文件法規中,只有“村級會計委托制”這樣一個名稱,沒有提到過“村賬鎮(鄉)管”。“村賬鎮管”是在“村級會計委托制”的推行過程中,為了通俗易懂而使用的一個簡便提法。

會計委托制是在會計發展過程中,適應社會分工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會計模式,也是在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很普遍的會計事務解決方案。會計委托之所以會成為各省市在村級集體資產管理中推行的會計管理模式,可能是基于它的三個特點:

1、成本低。相對于聘請專職的會計,一般來說,委托會計事務的成本小。在村級會計委托的實施過程中,因為限定了村級集體資產的會計事務只能由鄉鎮的經管站來,相關費用由財政承擔,表面看來,在村級集體資產管理中推行會計委托,村為此承擔的成本幾乎為零。

2、可以獲得專業的會計服務。尤其是在當代會計的發展迅速,內部專業化分工精細,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功能越來越重要的條件下,將會計事務委托給專業會計公司,可以從會計事務中更充分獲得收益。在村級會計委托推行過程中,一些鄉鎮政府承擔起了類似于投資管理咨詢公司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級集體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投資風險。

3、可以作為對人的外部監管手段。這可能是最為各級政府看重的一點。就實踐來看,村賬鎮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村干部的約束力,降低了村干部揮霍、占用、貪污村級集體資產的可能性。

(二)村賬鎮管的異變

在本質上,會計委托應該是委托者和被委托者兩個平等的主體之間自由選擇,簽訂的一份權責對等合約。所以,村賬鎮管,就其本來的面目而言,應該是村級集體資產的資產所有人,也就是全體村民和鄉鎮的經管站自愿簽訂一份委托會計事務的合約,以滿足自己特定的需要。村民有權利選擇是否委托代管會計事務,也有權利選擇委托誰來代管會計事務,同時,也有權利在合約規定的權責范圍內,決定自己是繼續還是收回會計事務的委托代管。但是,各級政府倡導,并運用行政力量推行的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在具體的推行過程中,受到現有鄉村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制約,在目的、實施主體、產權、實現形式都發上了很大的異變。

1、村賬鎮管的目的由各級政府根據自我的政治需要確定,而不是由村級集體資產所有人根據自我的需要來確定。從各級政府的文件對村賬鎮管的目標界定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的詞句:“加強村級集體財務管理,強化監督制約機制,有效控制農村新增不良債務,維護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改善黨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等等。雖然這些目標都是在維護農民的利益,推進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但它們畢竟不是村級集體資產所有人根據村居的現實狀況與需要主動做出的自覺選擇。

2、村賬鎮管的實施主體不是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人,而異變為要被監督的村干部和各級政府,只有資產的所有人才有權利選擇管理和處置資產的方式。但在村賬鎮管的實施過程中,需要被監督的村干部替代要監督自己的村民,與應該受到委托的監督者——鄉鎮經管站以及政府之間直接交易。村賬鎮管成了鄉鎮政府和村干部之間的博弈過程。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人——全體村民基本上被排除在外。

3、村賬鎮管的實施過程中,村民對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權被損害。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歸全體村民所有。村民有權利決定包括村級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處置和監管方式;村級集體資產的處置和收益本應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但在村賬鎮管的實施過程中,鄉鎮政府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要求村干部將他們實際掌控的村集體資產管理權轉移到自己的手里。村級集體資產的處置和使用需要經過鄉鎮財經管理部門審核和主要領導審批。很顯然,鄉鎮政府對村級財務實行統一管理,實質上干涉和剝奪了村民經濟自主支配權、財務管理權。鄉鎮行政權力把村民對集體財產的使用權和處分權分割出去,破壞了村民集體財產所有權的完整性。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出現了村財鄉(鎮)用,鄉鎮政府挪用、占用村級集體資產的情況。

4、村賬鎮管的實施形式出現了異變。在正常的會計委托關系中,委托方和受委托方是平等的主體,權責對應,并且都有退出這個關系的自由??墒窃诂F行的村賬鎮管制度中,委托方(村民)沒有真實的權利對受委托方(鄉鎮經管站)提出自己的要求,受委托方并不對村民負責,而是對鄉鎮政府負責。鄉鎮經管站在委托中的失職以及越權行為,村民也沒有相應的權利來要求他們承擔責任,也沒有權利退出這個委托關系。

在產生了上述的異變之后,村賬鎮管已經不再是正常的會計委托關系,而異變成為鄉鎮政府對村級政治、經濟進行控制的手段。

二、村賬鎮管異變的原因分析

(一)村民對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的實現缺少明晰、高效的制度形式

村級集體資產屬于村民集體所有,雖然是法律的規定,但在現實中,村民并沒有一個有效的產權制度來實現自己對于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法律規定集體所有,但究竟集體是怎么樣組成的?集體的成員對于集體擁有什么樣的權利和責任?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確認對于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所有權的具體權益內容有哪些?怎么樣行使這個所有權?都缺少明晰、準確的制度界定。這就使村民對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權陷入到一個有名無實、無法操作、無法行使的狀態中。因為村民的所有權處于虛置狀態,村民就不能在制度上的約束和限制村委會在法律上獲得的村級集體資產的管理權。所以,當村委會受到鄉鎮政府的約束,出讓全部和部分的集體資產管理權時,作為集體資產的所有人,村民沒有制度資源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鄉鎮政府規定村集體需要支付給村干部的工資額度,規定需要支付給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戶的獎勵等等,村民就沒有權利提出異議或者更改。

(二)村級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存在缺陷,對村干部監督和約束的功能軟弱

首先,個別大姓家族常常能夠占據該村人口的多數,權力很容易就會被大家族壟斷。其次,深受封建體制和文化的影響與熏陶,農民早已習慣了依賴、順從和忍辱負重。最后,村級政治民主制度的建設和運行受到鄉鎮乃至更高行政權力的干擾、約束和控制。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本身就不健全的村級民主政治制度對于村干部的監督和約束基本上流于形式。

(三)村級組織受鄉鎮政府和黨委的領導與管理

鄉村政治是村委會和鄉鎮行政權力之間的博弈,村委會的決定和行動都必須經過鄉鎮政府的首肯,與鄉鎮政府合作的,才能從中獲益。

(四)鄉鎮政府需要對村級政治、經濟的控制

農村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和政治建設等方面都是上一級政府考核鄉鎮政府政績的主要指標。同時也給鄉鎮政府調用、占用、處置村級集體資產,來滿足自身需要提供了便利。

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人因為制度的缺失,無法行使對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在這樣的鄉村制度環境下,村級會計委托制異變為鄉鎮對村級政治和經濟控制的手段就是一種必然。

三、結論和建議

就理論而言,選擇村級會計委托制作為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的一種方式可行。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村級集體資產的管理現狀,推動村級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發展,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村級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建立明晰、高效的集體資產所有權的實現形式,在制度上保證村級集體資產所有人能夠完全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推進鄉村政治制度的改革,改進鄉鎮政府的職能,使鄉鎮政府的職能更多轉移到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來,調動農民的自我政治和經濟發展意識,推進村民自治進程,給村級留出更寬廣的自由發展空間。把如何管理村級集體資產這樣的事情,交由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人自覺、主動地選擇適合自我需要和自我狀況的形式。

參考文獻:

1、羅豪才等.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第二輯[C].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池忠軍.官僚制的倫理困境及其重構[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3、莊小琴.農業政策學[M].氣象出版社,2000.

4、李小云,左停,葉敬忠.2003~2004中國農村情況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王煥清.對“村財鄉管”管理方式的思考[J].鄉鎮經濟,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