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業加快發展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9 09:11:00

導語:鄉村旅游業加快發展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業加快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與日俱增。都市人已逐漸厭倦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氛圍,渴望去尋求回歸自然的感受,而鄉村旅游正滿足了這些游客的需求,逐漸成為新世紀旅游的熱點。本文分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剖析了武隆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就如何發展武隆鄉村旅游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社會主義新農村武隆

隨著競爭的加劇,都市人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加大,渴望回歸自然,放松身心。而以自然、清新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鄉村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相比出境觀光游具有省時、省錢的優勢,正滿足了市民的需求,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前景廣闊。

筆者認為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概括來說,基本認同“鄉村旅游是指利用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經營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資源,為旅游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和購物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活動。”

鄉村旅游其核心是鄉村旅游的社區,鄉村旅游時發生在鄉村地區所提供的鄉村環境、鄉村遺產、鄉村生活與鄉村活動[2]。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一、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

Fig1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ruralareasledtheconstructionofthenewmechanismdiagram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務,鄉村旅游發展依托的多數資源分布于農村,以農業生產、村民生活、農村風貌、民俗文化等為主要內容,是集農業生產和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具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鄉村旅游可以帶動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又可以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見上圖)。

1.鄉村旅游業關聯性強,能有效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生產發展

旅游產業的關聯度很大,據測算,旅游產業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比為1:4,作為傳統農業的后續產業,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延長農副產品供求鏈,有效地帶動當地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加工、餐飲服務、交通運輸、房地產和商業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生產發展”的目標,推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生產的發展。

2.村民參與旅游服務可以增加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農民收入的增長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發展鄉村旅游的直接效益就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既可通過打工、開店、土特產品加工和銷售增加收入,也可通過旅游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以游養農,以農促游,農游合一。同時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吸收閑散勞動力的目的。

3.旅游需求驅動農村地區環境的改善

旅游業具有強大的內需驅動力,旅游業的各個要素(食、住、行、游、購、娛)對鄉村旅游的服務和接待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適應旅游業的發展,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村民會自覺改善內在環境(人居環境、旅游服務水平等)和外在環境(村寨的整潔度、鄉土景觀的塑造等),村民的環境意識得以強化,村容的整潔度得以提升。

4.在旅游業示范效應的影響下,可以較為普遍提高當地居民素質

旅游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在開展鄉村旅游的地區,服務主體是當地居民。通過發展旅游業,開展住宿、飲食、娛樂等旅游服務,打破了鄉村較為封閉的生活空間,可以開闊眼界、接受新事物。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村民也愿意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從而使村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5.旅游業促使鄉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管理觀念更新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促進農村地區制度的建設、觀念的更新和管理的民主化?,F代企業制度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牽動從業者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民主觀念等,把村民引入到一個依靠管理和民主化才能解決自身實際問題的視野下,可以為其他地區的民主建設提供經驗。二、武隆縣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1.武隆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武隆縣鄉村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非常豐富,境內山巒密布,綠樹成蔭,農田果園錯落有致,氣候涼爽宜人,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生態環境良好。武隆屬旅游大縣,有芙蓉洞、天生三橋等世界自然遺產、仙女山等國家AAAA級旅游區等品牌旅游產品作支撐。

近年來,武隆縣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積極推進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使鄉村旅游呈現出方興未艾的良好發展態勢。

武隆縣鄉村旅游發展主要呈現四方面的特點:一是開展“綠色走廊”、“綠色家園”、“綠色基地”建設,啟動仙女山休閑度假區、獼猴桃生產基地觀光園、“百草園”、“百果園”等生態項目建設,為武隆縣增添了新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產品。二是特色鄉村旅游商品豐富。武隆縣盛產豆腐干,晶絲苕粉,羊角老醋,雪錦花茶等,擁有“中國豆腐干之鄉”之稱。三是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稗r家樂”旅游項目的興起,推動了全縣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已初步形成以農家燒烤(烤羊、烤土雞、烤魚等),頗具農家特色的中餐小吃(土雞蛋、厥基粉、老臘肉、竹筍、苕粉、土豆花、紅苕稀飯、新鮮蔬菜等),自助餐;獨享野外帳篷露宿、山地跑馬、原始森林探險等為代表的旅游特色產業群,以仙女山地區觀光美食和特色旅游產品相結合的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四是鄉村旅游品牌得到推介。通過舉辦重慶市首屆森林旅游節、生態景觀攝影節、武隆烏江文化節、武隆土家民族風情節、黃柏渡漂流節等大型節慶活動,使武隆縣鄉村旅游已具有一定知名度。

武隆縣鄉村旅游發展潛力巨大,客源市場有保證。武隆距離重慶主城區僅2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公路、鐵路、水路都可通達,客源充足。

2.武隆縣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功能單一,結構不全

由于鄉村旅游在武隆縣發展的時間較晚,因此武隆縣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經營總體規模偏小,檔次較低,有效利用不足,從而缺乏對客源市場強有力的吸引。從功能上看,武隆的鄉村旅游活動還主要停留在提供餐飲和住宿等低層次的水平上,而在發掘當地的民俗風情、提高活動的娛樂性和游客的參與性等深層次開發方面還做得不夠。

(2)缺乏區域合作,統籌安排

武隆縣許多地方的農家樂,沒有進行科學規劃和策劃,統籌安排,而任由經營者進行盲目的投資與開發,出現了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導致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水平不高、檔次低下、特色不強,造成“農家樂”樂不起來,效益不佳。

(3)旅游產品缺乏特色,經營管理水平低

旅游產品要吸引游客,必須具有自身的特色和較高的文化品味。而武隆的大部分鄉村旅游產品在重慶都有類似的或相同的替代項目,會造成旅游客源的大量流失。武隆的地方特產在檔次、包裝等方面缺乏特色和品位,跟不上市場需要,而且沒有形成規模生產和經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市場銷售,而經營者和管理者大多是農戶和村鎮領導,未受正規培訓,缺乏現代管理服務體系和相關的配套法規和政策,管理體制不健全,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4)基礎設施落后

武隆縣鄉村旅游的發展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后的制約。如火爐鎮的保峰村和巖峰村,處于萬峰林海核心區域內,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兩村分別有旅游點6處和9處,但交通不便制約著這兩個村脫貧致富,其中,保峰村至今仍有2個社不通公路,巖峰村有1個社不通公路,原建的54公里公路基本屬于機耕道,路面狀況極差,“晴通雨阻”現象十分突出,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