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在農村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14 05:21:00

導語:沼氣在農村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沼氣在農村發展論文

1發展農村沼氣,對農民增收有著令人驚喜的作用

發展農村沼氣,不單單是能解決群眾生活用能,而且可以帶動生態養殖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促進高效種殖業的發展,對農民增收有著令人驚喜的作用。

據資料分析,農村戶用沼氣池的建池體積一般是8~10立方米,如果使用新型高效沼氣池技術,一年可產生沼氣380~450立方米,提供的熱能夠解決3~5口人的農戶10~12個月的生活燃料,年可節省柴草2000千克以上,節約電200千瓦時左右,僅此兩項可節約200~400元的開支,另外還能減少作物秸稈的燃燒。種植業增效也在150元左右。1口沼氣池帶來的直接效益在800元左右,兩年即可收回成本。沼氣池使用年限按15年計,如果建池成本分攤到每年則為100元。這樣,每年農戶使用沼氣池帶來的直接純效益就是700元左右,人均增加純效益150~200元。

如果把沼氣綜合利用與發展庭院經濟、發展生態農業聯系起來,那么沼氣就成了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據另一資料反映,沼氣1萬口,每年可提供優質肥20萬噸,相當于節約化肥5000噸左右。沼肥作為高效有機肥,肥效能提高30%左右,同時減少農藥使用量70%。沼液浸種使糧食每畝增產3%~5%,養魚每公頃水面增產約400千克,養豬可提前出欄1個月,頭均節飼料40~50千克。將沼氣用于貯糧,不但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消耗和糧食損失,還消除了糧食貯存中的污染;將沼氣用于水果保鮮,可以保持水果的品質,延長供應時間,提高經濟價值;沼液用于果樹、農作物噴肥,增強了抗病性和防凍能力;沼渣用于施肥、栽培食用菌,可提高土壤肥力,從而增加無公害蔬菜產量。如果把沼氣池建設與優果工程或無公害大棚蔬菜等高產值作物生產結合起來,帶來的效益會更大。北方“四位一體”模式,將大棚、禽畜舍、沼氣池和廁所等優化組合,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農村能源生態系統工程。與普通大棚相比較,冬季黃瓜、番茄和茄子等每平方米可增產2~5千克,而且都是無污染的優質產品;生豬在冬季仍可增重出欄;又由于自產能源和肥料,大大節省支出,其純收入遠超過常規農業生產,農戶人均收入超千元。

2沼氣建設對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極為重要,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能源資源短缺問題決定了可再生能源對中國農村更具特殊意義。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各種生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廣大農民迫切需求改變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使用優質燃料的。但是我國資源短缺的國情決定了農村地區的能源商品化無論從資源、資金、運輸還是環境方面都是無法承受的。盡管煤炭、電力等商品能源在農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沼氣做為一種廉價的能源顯然更能符合廣大農民的需求。沼氣最大的一個被農民歡迎的好處是一次投資花錢不多,并且可以長期使用,這一點正好符合農村用秸稈、薪柴做飯取暖不用花錢的習慣。

開展農村沼氣建設,將人畜糞便通過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替代煤炭、薪柴和秸稈,既可以解決農村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也可以滿足廣大農民對使用優質、清潔能源的需求。極大地減輕了農村婦女的勞動強度。沼氣在使用方法上避免了使用秸稈的煙熏火燎和做飯的費時費力等弊端,改善了廚房衛生,節約了做飯時間,而且可以使生產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清潔了環境,可節省農家柴草在運輸、儲存等過程中的勞動力消耗就不用說了。使用沼氣節約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干更多更有意義的事。

另外,在很多農村共同存在著“能源短缺——亂砍濫伐——生態破壞——能源短缺”的惡性循環。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年可產氣300方,平均每年節約2000-2500公斤薪柴,相當于保護了3至4畝林地免遭砍伐。

同時,使用沼氣,既能解決農民的生活燃料,又能減少煙氣排放量,保護大氣環境,促進生態發展,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1萬口沼汽,每年可提供沼氣300萬立方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8.5方。

3沼氣建設還可以開辟新的就業途徑,巨大地推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河南社旗縣的李店鎮,目前已有幾個沼氣建筑專業隊常年在外,沼氣建筑專業隊遍布湖南、湖北等省很多個縣市農村,由此帶回的收入也十分可觀。

4沼氣工程建設,能夠促進農民素質全面提高

沼氣工程建設,基本身就是一項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項目,又因其效益顯著,能提高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使他們把精力投入到將實用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行動中去,增加了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水平。從而能促進農民素質全面提高。

5農村沼氣建設已具備了新一輪發展的良好機遇

首先,黨中央、國務院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農村沼氣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總書記早在二零零五年中央人口資源工作座談會上就強調:要加大農村沼氣建設推廣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轉變,將農村沼氣建設作為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指出:“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繼續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投入,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建設。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秸稈氣化和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加快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實施西北地區百萬戶太陽灶建設工程。加快實施鄉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綜合治理和轉化利用。”大力支持、積極引導發展農村沼氣,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堅定的政策取向,必將產生強大的政策導向作用,為農村沼氣的加快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三是能源緊缺和價格上揚,增加了沼氣發展效益,增強了農村沼氣建設的吸引力。能源越來越緊張,燃料、肥料價格持續暴漲,加重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生活支出,從而凸現了發展農村沼氣的經濟效益。四是農民對改善生活條件的迫切要求,為農村沼氣發展積聚了強大的向心力。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農民的收入持續增長,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更高,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臟、亂、差”的狀況成為農民的迫切愿望。沼氣建設能夠綜合利用人畜糞便、畜禽養殖廢棄物等,帶動農村改廚、改燃、改廁、改圈、改水工作,避免村巷污水橫流、臭氣熏人,減少蚊蠅孳生,有利于農村環境保持整潔衛生,改善村容村貌,必然受到農民的歡迎。

總之,沼氣是通過發酵方式循環利用的生物質能,具有能源、生態、環保、經濟和社會的多重功能。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以后,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成為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

摘要:沼氣做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在農村有足夠的理由得到推廣和發展。沼氣,是以人畜糞便為原料,經過發酵處理而生產甲烷氣體供農戶生活用能的一種高效可再生能源建設技術。沼氣在為農民提供高質量生活能源的同時,能有效處理人畜糞便,改善農村庭院環境衛生,還能通過發酵處理提高人畜糞便的養份含量,變為優質農家肥和畜禽優質有機飼料添加劑,變廢為寶;沼氣建設,不僅可以節約農村生活用能開支和農業投入開支,而且可以促進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益,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沼氣農村農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