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經濟調查研討
時間:2022-09-02 08:38:00
導語:農村集體經濟調查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黨中央多次出臺對“三農”工作的支持性政策和指導性意見,極其重視農村的發展。文章通過此次對安徽省皖南、皖中和皖北地區部分縣市農村的調研發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并對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加以分析,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安徽;農村;集體經濟;對策
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在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是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在過去的幾十年,農村集體經濟在我國農村的發展歷程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在現階段,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農村基層組織中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安徽省部分縣市農村調研發現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眾多矛盾交織,如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空殼村”問題日益顯現,導致農村基層組織的運轉難,村級債務化解難,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難,社會保障實施難等一系列問題。我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所以農村問題不容忽視,新形勢下我國如何解決農村集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從以及如何探尋其發展的道路,值得我們思考。
一、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研對安徽省的平原、丘陵、山區各地農村進行走訪調查,全面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存在問題。總體而言,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并不樂觀,雖然有個別農村(如淮北市濉溪縣洪莊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良好,但從整個安徽省甚至上升到全國范圍內來講,村集體經濟很成功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從調研結果來看,在安徽省很多地方村集體經濟發展不理想,某些地區甚至出現大范圍的空殼村(以黃山市休寧縣為例,全縣約190個村,空殼村就有130個),從各個不同的地區及不同的視角來看,農村集體經濟存在以下問題:
(一)資源優勢不明顯
絕大多數空殼村遇到的問題就是缺乏資源,首先是自然資源貧乏,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對于這無“山”無“水”的農村而言,發展集體經濟無疑是很困難的,與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劣勢。其次是人力資源不足,特別是偏遠的農村,農民受教育不多,農民的整體素質不高,也就缺乏一批有頭腦、有干勁的致富帶頭人,另外部分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程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引領農民致富存在困難。在此情況下,村集體收入就沒有其他來源,大多數的鄉村獲得集體收入的主要途徑就只能是靠政府轉移支付。
(二)農民對集體思想的認識不夠充分
大多數農民“小我”意識較強,再加上村干部對其集體思想教育不夠重視,致使很多人對集體經濟認識不到位,一些村民對政策評價有失偏頗,看問題片面,甚至對農村基層干部落實上級政策的做法存在敵對意識,對于那些有利于集體長遠利益但使個人眼前利益稍有損失的決策不積極配合。如在皖中地區的一個村子里,村集體決定出資為村里修路,村民只需分攤剩余的一小部分的資金以解決村集體經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村民就不愿意承擔修路的費用,阻礙了村集體決策的實施,給整個村集體帶來不利影響。這是一個常見的例子,但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如果村集體有更大的決策變動,那么對整體村民的號召會存在更大的困難。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薄弱
村集體的良好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基層組織,但我們在調研時發現,我們缺乏一個公正、廉潔、高效的基層干部隊伍和一個好的監督體制。部分農村基層干部靠非正當途徑當上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對農村基本情況不了解,對國家的政策措施理解不到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無法真正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極大地挫敗了農民的積極性。甚至在有些地方基層官員貪污、受賄,腐敗現象嚴重,很多地方村里財務從來不向村民公開,集體財產何去何從普通村民一無所知,這些基層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很少為農民辦實事,更談不上帶領農民積極發展地方經濟。
(四)缺乏資金技術及政策支持
在我國農村,發展經濟最缺乏的就是資金和技術,村集體經濟屬混合經濟相對落后,經濟基礎底子薄,只夠村干部工資報酬,談不上去發展經濟。而大多數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想致富但缺乏資金,缺乏技術,再加上政府各方面政策的嚴格控制,致富的過程舉步維艱。一些農民反映,他們很希望當地政府能提供支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區位優勢,創辦集體所有的企業。但又因為貸款極其困難,資金方面的問題就很難得到解決,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爭取到技術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融資困難,這些支持也于事無補。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重點課題,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了解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形勢,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分析問題,做好農村工作。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絕非僅僅是上述幾種情況,因為我們不能簡單地、片面地去看待一個問題,往往在一個問題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其他問題或者會引發很多其他問題,而這些問題將對農村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面對集體經濟出現的種種情況,我們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來解決出現的問題以更好地發展集體經濟是值得深思的。
二、關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一)因地制宜
發展集體經濟首先就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利用優勢產業帶動自身的發展。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經濟的機會就比較大,如有煤礦、山林、水域的地方可以充分開發利用起來,發展礦業、種植業、養殖業。其他自然資源稟賦匱乏的地區可以結合地理位置、氣候優勢等條件發展相關產業。筆者在黃山市休寧縣調研時發現當地發展經濟以茶葉為主,其中菊花茶就很出名,風景宜人的休寧縣茶香景美,讓人流連忘返。當地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菊花產地集中管理,形成特色園區,在生產茶葉的同時向觀光旅游業發展,這樣一來既發展了茶產業,也發展了旅游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干部素質,對抓好農村工作有重大意義。國家應把村級干部的政績納入考核范圍,對村干部的選拔及委派做好把關,另外要吸收農村致富能人到干部隊伍里來,因為一個好的集體班子、好的帶頭人才有可能把村集體工作做好。在與一些村民交談時了解到,大部分的村民希望國家能夠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到農村來幫助農村發展,他們認為村干部各方面素質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根本無法帶領農民致富,而調查情況也顯示,基層組織力量強的地方經濟發展速度也相對較快。
(三)加強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
村集體經濟來源比較單一,特別是經濟落后的地區,這些來源無非是靠機動地的發包收入、集體資產租賃收入、征地補償費收入和政府的轉移支付取得,大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唯一靠政府轉移支付獲得,所以加強村集體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各村應由全體村民選舉出村民代表組成理財小組來監督村集體的財務支出,特別是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對外投資、各項收支、收益和分配等方面,充分發揚民主,財務狀況要定期向全體村民公開,村干部應認真聽取民主理財組織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經濟管理的透明度。
(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
首先要加強對現代農民的文化教育,特別是要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農民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讓農民積極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來。
(五)提供資金技術和政策支持
現在社會普遍存在貸款難的問題,在農村這種現象更為嚴重,農民想要致富但找不到資金,政府一方面可以在政策上做出適當放寬,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在技術上多加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地給農民做各種形式的技能培訓,也可以科技下鄉的形式宣傳農業知識,很多農民也反映很希望政府能夠給他們更多的致富信息,渴望學習了解瓜果蔬菜、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以及養殖業的知識。另外,政府要在政策上要結合各地條件差異,要全面考慮全省、全國發展,消除產業政策不平等、地區政策不平等的現象。
- 上一篇:土地經營權周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拓展
- 下一篇:礦山科科長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