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防護物資管理問題及解決對策
時間:2022-01-21 03:27:26
導語:醫療防護物資管理問題及解決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考驗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試金石,在應對此次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暴露出我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中存在的短板與不足,因此,應加速完善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以提升應對能力。該研究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揮政府和市場協同作用、完善捐贈管理制度、提高應急狀態下社會協同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議,為完善我國應急醫療防護物資保障體系提供參考,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關鍵詞〕病毒肺炎疫情;醫療防護物資保障體系;應急管理
在應對此次病毒肺炎疫情中,我國醫療防護物資出現了質量不達標、短時間內緊缺、價格高抬等問題,為患者救治、醫務人員保護和人民群眾健康防護帶來了諸多隱患。于2020年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病毒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考驗,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此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專門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批示,指出必須高度重視疫情,全力做好防控工作,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1]。本研究總結了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關對策,為完善我國應急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應急醫療防護物資管理體系不完善。在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初期和中期,我國均出現了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儲備未能滿足需求的現象,部分醫療設備、防護服、口罩等物資普遍短缺,雖經多方努力和協調,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開展,但也暴露出我國應急醫療防護物資保障管理體系尚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1)我國缺乏輔助中央政府進行決策的高效匯總、應急物資精準投放和城市緊急交通調度的大數據平臺;(2)應急醫療防護物資儲備不足、調配運輸指揮機制不健全,缺乏統一的運輸指揮調度機制;(3)市場監管不到位,存在制售假劣醫療防護物資和哄抬醫療防護物資價格的現象,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破壞了社會秩序??傊覈壳暗膽贬t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需盡快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補齊短板和不足。1.2醫療防護物資需求與生產儲備之間存在缺口。在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初期,醫療防護物資的需求迅速增加,且疫情正值春節期間,大多數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廠商的工人已返鄉,加之疫情需盡量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致使部分工人復工受阻,醫療防護物資生產行業出現了人手不足的現象,導致產能一時難以提升。國內生產能力不足、國外采購不順暢共同加劇了病毒肺炎疫情前期醫療防護物資短缺的情況,同時儲備不足,造成醫療防護物資需求與生產儲備之間存在缺口,從而導致醫療防護物資短缺,為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2]。1.3部分醫療防護物資存在安全隱患。自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國公安機關共偵辦涉疫情制售偽劣產品,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案件共計459起,抓獲嫌疑人1084名,搗毀犯罪窩點473個,查扣涉案口罩2500余萬只,涉案價值達1.35億元;從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獲悉,自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國公安系統已偵辦制售假劣口罩、醫用酒精等防護物資案件115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587名,搗毀窩點885個,查扣假劣口罩4800余萬只及一批假劣醫用酒精、消毒液等物資,涉案價值達3億元[3-4]。在病毒肺炎疫情應急狀態下,國家出臺了《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于加快醫用防護服注冊審批和生產許可的通知》《中國對病毒檢測試劑和防護用品的監管要求及標準部分》等文件,為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經營、監管提供了依據和保障,但仍有不良商家在利益驅使下生產假冒偽劣的醫療防護物資,甚至有部分不符合標準的醫療防護物資流入了市場;此外,在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部分生產企業應急轉產,但從客觀方面來看,部分轉產企業在經驗、流程、質量上均有可能存在短板。由此可以看出,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國部分醫療物資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不利于疫情工作的順利開展。1.4捐贈醫療防護物資流程不合理且分配效率低。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后,有關機構缺乏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及捐贈款、物的能力,加之捐贈流程不合理、相關人員職業素養不足及專業知識缺乏,均導致捐贈物資的分配效率低下,主要表現為:(1)工作流程煩瑣,部分捐贈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欠缺,致使快速鑒定和分配物資的能力不足,信息公開不準確、數據公布不及時,同時,由于工作人員未能準確把握捐贈醫療防護物資的使用標準,導致醫療防護物資有時無法被快速分配至最需要的地方,從而影響了抗擊疫情的效率;(2)疫情期間大量捐贈物資的涌入導致捐贈機構人手不足,招募的志愿者即使經過短期培訓也不能夠完全掌握專業知識,使得分配效率低下;(3)捐贈者缺乏對醫用防護物資知識的了解,致使很多捐贈物資并不符合我國現行的醫療標準及臨床需求,如部分護目鏡帶透氣孔、不密封,防護口罩帶透氣閥,隔離衣過于單薄、不防水等,供需不匹配造成了資金、人力、物流等資源的浪費,為后續的整理、處置增加了難度[5-6]。
2.1加速完善應急狀態下我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良好的應急保障是高效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7]。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擁有良好的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完善。(1)建立和完善衛生應急管理法律法規[8]:將抗擊疫情納入法治化軌道,建立、健全衛生應急管理法律法規、預案和標準體系,如建立國家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醫療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和在應急狀態下資源使用和調度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防護物資管理預案、醫療防護物資儲存標準等,建議在傳染病防治法修訂中增加“國家建立傳染病防控醫療物資儲備保障制度”條款[9];此外,應結合實際需求,修訂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保障體系能夠有法可依、有標準可循,從而保持高效運轉,在衛生應急狀態下產出高質量的醫療防護物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健全依法開展衛生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的執行和監督機制,落實醫療防護物資生產、經營、監督機構有法必依,建立責任清單,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做到違法必究,確保法律法規、預案、標準得以落實。2.2促使政府和市場共同平衡衛生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的供需關系。在衛生應急狀態下完全依靠市場規律,不僅會導致醫療防護物資價格失衡,而且由物資需求不穩定性和非長期性帶來的價格作用機制滯后性存在造成生產企業利益損失的風險,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平衡衛生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的供需關系[10]。政府在制定應急預案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優勢,又要發揮政府的優勢以彌補市場的不足,避免醫療防護物資的供需失衡,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1)根據市場調節規律,為滿足市場需求,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主動參與到抗擊疫情醫療防護物資生產的工作中,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及不良商家趁機哄抬價格、生產假冒偽劣醫療防護物資的現象,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應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確保醫療防護物資在應急狀態下可實現保質保量的生產,為抗擊疫情助力;(2)政府在制定預案、標準時,應兼顧各方的利益,依據人口數量、產業狀況、衛生資源狀況等指標在衛生應急狀態下科學投入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分配所需的人力、財力、物力,充分發揮“智治”的作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組建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的大數據調度平臺,推動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及調度向專業化、信息化、互聯互通化發展,提高儲備調度效能。2.3完善捐贈管理制度以提高醫療防護物資的分配及使用效率。在符合國家捐贈相關法律法規的條件下,通過成立工作小組、優化捐贈流程、打擊非法慈善機構、提高捐贈工作人員工作能力促進醫療防護物資分配及使用效率的提高,營造良好的捐贈氛圍,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成立接受捐贈物資的工作組:捐贈工作涵蓋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成立的工作小組應涵蓋衛生健康委員會、紅十字會、醫療防護物資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及財會、審計、物流等部門,做到專業的工作有專業的人員來把關,從而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在工作小組中選出合適的領導,便于指揮團隊高效的運作。(2)制定高效的捐贈流程: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打造捐贈流程的自動查驗功能,便于捐贈者捐贈符合標準的醫療防護物資,利于捐贈機構妥善處理不符合標準的醫療防護物資。(3)加強對負責捐贈物資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加大對志愿者的招募,在條件允許下給予適當的勞務補助,或頒發志愿者證書以給予鼓勵,并表彰優秀的志愿者;建議成立志愿者注冊制度,注冊時間可為1~2年,在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后才能成為志愿者,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直接投入工作中,從而縮短培訓時間,降低工作失誤率。2.4以提高應急狀態下社會的協同能力助力醫療防護物資管理。在疫情防控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政府主導下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致力于形成社會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局面,是提高疫情防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基礎[11]。在疫情防控期間,因公眾缺乏對臨床知識的了解而出現了“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病毒”的謠言,許多本無需求的人購買了雙黃連口服液,而真正有需求的人購買不到;此外,部分物資捐贈者不能分辨普通防護物資和醫療防護物資,加重了捐贈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的負擔,這些現象均凸顯了當前我國醫藥健康科普工作與公共衛生宣傳教育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應急狀態下醫療防護物資管理的負擔;部分企業和個人無視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醫療防護物資,暴露出部分企業擔當意識不足和社會監督不到位。因此,在充滿復雜性、不確定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政府對醫療防護物資的行政協調與監管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加強:(1)政府加強協調和監管醫療防護物資,加大對不配合者和違規者的懲罰力度,企業及個人應主動提升擔當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積極主動對醫療防護物資生產、經營、管理相關工作進行監督,積極舉報違法行為,利用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助力防控疫情工作的順利開展;(2)建議專業機構及行業專家發揮優勢,以普通群眾可接受、可理解、最簡單的方式將醫藥科普知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傳遞出去,提高全民對醫藥科普知識和突發公共衛生安全知識的認知,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形成動員社會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局面。
3總結
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針對此次疫情防控中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管理、調配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揮政府和社會的協同能力,加強醫療防護物資的管理,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防護物資保障體系,確保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做到快速響應、高效運行、合法合規,以提升我國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EB/OL].[2020-02-03].
[2]李暄.應急狀態下的醫療物資保障工作體會[J].醫療衛生裝備,2009,30(7):114-11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全國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防護物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已破獲案件459起,抓獲嫌疑人1084名,涉案價值1.35億元[EB/OL].[2020-02-1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EB/OL].[2020-04-22]
[5]沈兵,尤健,李晶慧,等.大型城市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4):1-4.
[6]周艷,金鑫,方鐵,等.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防護物資供應保障管理探索[J].醫療衛生裝備,2020,41(4):6-9.
[7]耿雯倩,萬文,江一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實踐經驗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25(5):4-6.
[8]李雪峰.健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對策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0(4):13-21.
[9]曹艷林,王晨光.完善我國傳染病疫情防控法律規制探討[J].中國衛生法制,2020,28(3):57-62.
[10]魯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的多主體合作機制研究——以肺炎疫情防控為例[J].學術研究,2020(4):14-20.
[11]李維安,陳春花,張新民,等.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治理機制建設與危機管理——“應對肺炎疫情”專家筆談[J].經濟管理,2020,42(3):5,8-20.
作者:王東京 吳維民 單位:1.廣西醫科大學 2.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器械檢測中心
- 上一篇:公共政策社會化管理水平的缺陷及對策
- 下一篇:醫院低值耗材倉庫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