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診治慢性復發性皮膚病論文
時間:2022-05-14 04:14:00
導語:中藥診治慢性復發性皮膚病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臨床資料;治療方法;治療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環狀紅斑是一種以局部周圍擴大的環狀紅斑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診斷參照《臨床皮膚病學》有關標準、皮疹周期性發作,病程可持續數年、治療組自擬中藥湯劑活血祛風湯加減治療、擬活血祛風湯加減治療、療效評價、皮損完全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醫學認為是一種超敏反應、皮膚病形之于外,實發于內、方中荊芥、防風祛風解表之力強而性較平和、生地黃涼血熱,逐血痹,與元參同用即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解毒、全方祛風解表而不燥烈傷正,涼血解毒又不妨礙氣血運行等,具體請詳見。
關鍵詞:環狀紅斑;中醫藥;治療
環狀紅斑是一種以局部周圍擴大的環狀紅斑為特征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筆者在20年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用中藥治療本病的方法,取得一定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2003年~2007年期間門診收治60例環狀性紅斑病人,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齡在8~41歲之間,病程1~5年。診斷參照《臨床皮膚病學》有關標準:①皮疹常分布于四肢和軀干;②開始為淡紅色扁平丘疹,遠心性向外擴大,以后皮疹中央消退,邊緣略起,形成環狀或半環狀;③皮疹周期性發作,病程可持續數年。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治療組自擬中藥湯劑活血祛風湯加減治療;對照組用特非那丁片60mg,每日2次,vitc0.2g,每日3次。均經20天治療,并隨訪1年,判定療效。治療組以涼血活血、祛風解毒為治療原則。擬活血祛風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荊芥10g、防風10g、生地30g、元參10g、生石膏30g、知母10g、蛇蛻6g、蜂房10g、紅花10g、莪術10g、白鮮皮15g、紫草10g、刺蒺藜15g、甘草6g,每日1劑,分兩次服。如便秘者加川軍;如咽喉腫痛者加射干、山豆根、板藍根、馬勃;四肢關節痛者加威靈仙、鬼箭羽。去除可疑因素,忌食魚、蝦、牛羊肉、酒等刺激性食物。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價:痊愈:皮損完全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有效:皮損消失,但隨訪1年中有復發現象;無效:皮損未完全消失。
3.2治療結果:治療組:治愈18例,占60%;有效9例,占30%;無效3例占30%;總有效率90%。對照組:治愈2例占6.67%;有效11例,占36.67%;無效17例占56.67%;總有效率43.34%。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4討論
本病被現代醫學認為是一種超敏反應,由于多種病因引起,如感染、藥物、食物等,但多數病例原因不明。祖國醫學對本病無明確記載,而瘡瘍為皮膚病患之總稱,《外科啟玄》云:“凡瘡瘍皆由五臟不合,六腑壅滯,則令經脈不通而生焉?!惫势つw病形之于外,實發于內。因而我認為遠心性環狀紅斑是由于患者稟賦不耐,感受風熱,或過食辛辣、魚腥等生風化熱之物,而致風熱客于肌表,導致營衛失和,氣血壅滯,外不透達,聚于肌膚而發。因而自擬活血祛風湯以祛風解表,涼血活血,養血和營。方中荊芥、防風祛風解表之力強而性較平和,甘緩不峻為主藥;配以蜂房、蛇蛻、刺蒺藜、白蘚皮加大搜風透表解毒止癢之力,并有抗過敏之功效;生地黃涼血熱,逐血痹,與元參同用即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解毒;紫草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生石膏、知母大清氣血之熱,與涼血之品共奏解毒化斑,氣血兩清之效,有助于減少皮膚炎癥反應;紅花、莪術活血祛瘀行滯即取血行風自滅之意,又能防涼血之品阻礙氣血運行,更能改善皮膚的微循環;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祛風解表而不燥烈傷正,涼血解毒又不妨礙氣血運行,外則疏風清熱,內則涼血活血,頗具流動之性,從而使皮疹消退。
- 上一篇:衛生監督預備黨員轉正申請書范文
- 下一篇:副縣長在政府全會就職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