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降血糖作用論文
時間:2022-01-14 10:30:00
導語:中藥降血糖作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提高胰島素含量,降低血糖素水平
胰島素是胰腺內分泌部胰島B細胞分泌的體內唯一負性調整血糖的激素,它通過與特異性胰島素受體結合引起一系列受體后信號傳導及生物化學反應,通過激活的葡萄糖轉運子將葡萄糖轉運到靶細胞內,進行氧化代謝,維持正常血糖.胰島素的分泌量相對或絕對不足可引發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關系到與受體的結合率.胰高血糖素為胰島素拮抗激素,是體內主要的正性調節血糖的激素,可促進分解代謝,具有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環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減輕糖尿病癥狀。中藥卷柏含有黃酮類、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蓮等報道,卷柏水煎劑可顯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機制可能與影響胰島B細胞功能,保護B細胞不受破壞,促進胰島細胞修復,增加胰島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組織對糖的轉化利用等有關。孫桂榮等進行的漢防己甲素(TET)對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島B細胞的保護作用實驗結果表明,陽性對照組大鼠胰島內僅見數個散在的殘存B細胞,而給藥組大鼠胰島內則以B細胞為主,紫藍色分泌顆粒豐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島B細胞組織免疫化學染色結果發現,陽性對照組大鼠胰島內免疫反應陽性物明顯缺失,且著色淺,而給藥組大鼠胰島內免疫反應陽性細胞數目則顯著增多,且顆粒的著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過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學研究證實大蒜素可促進胰腺泡心細胞轉化,胰島細胞增殖,B細胞增多,從而使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增加。銀杏葉提取物(Egb)主要成分為黃酮類和銀杏內酯,對糖尿病胰島B細胞具有保護和修復作用,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改善糖代謝,降低血糖。李宗友觀察葫蘆巴乙醇提取物對大鼠胰腺的作用時發現,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李明等選用LiBP小鼠,分離、收集,培養胰島,將其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參溶液中孵育發現,人參對離體小鼠胰島有促進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與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復方靈芝降糖膠囊可提高血清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鬼箭羽是中醫常用的活血化瘀藥,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鈉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
2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重要環節和顯著特征,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機體內胰島素并不缺乏,而是單位胰島素的生物效應降低,即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2.1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細胞膜胰島素受體的親和力及數目關系到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率。李惠林等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氣湯可使鏈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時顯著增加肝細胞膜高親和力胰島素受體的數目,低親和力受體的數目亦有所上升。劉永玉等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體分析發現,用鏈脲佐菌素及高熱量飼料方法模擬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紅細胞胰島素受體結合力下降,應用大黃治療4周后血清胰島素水平降低,紅細胞胰島素受體結合力恢復正常。另外,黃連可提高胰島素受體的結合力,改善胰島素抵抗。許東暉等研究從海星中分離并經結構修飾獲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機制時發現,A1998通過增強細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細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進胰島素與細胞膜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肌醇磷脂特異性磷脂酶C,生成專門傳遞胰島素生物信號的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聚糖,增強胰島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性,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
2.2對胰島素及其受體結合后的影響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后產生一系列信號傳導及生物化學反應,多數學者認為受體后缺陷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熊曼琪等研究加味核桃承氣湯對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低血糖作用結果發現,加味桃核承氣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可提高模型大鼠胰島素敏感性指數,促進肝細胞膜釋放具有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力作用的胰島素介體,提示加味核桃承氣湯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反應性,減輕受體后胰島素抵抗。
3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茶多酚是從綠茶中提取的一類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抑制腸道α-淀粉酶,延緩蔗糖分解,并增加其排泄,從而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的升高。給予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喂食凍干豌豆后血糖濃度明顯下降,而豌豆粗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作用,由此認為抑制腸道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可能是豌豆降低血糖的作用機制.苦瓜果實內的甾體糖甙混合物和種子內的嘧啶核苷均可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攝取。
4對受體后糖代謝的影響
4.1增加肝糖原含量陳淑英等報道,五子衍宗丸可明顯降低由鏈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提高肝糖原含量,促進肝糖原總量恢復至正常水平,作用優于降糖靈,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機制可能與增加肝細胞對糖的攝取,加速肝糖原合成有關.張冰等研究菊苣膠囊對腎上腺素所致小鼠高血糖的拮抗作用時發現,菊苣明顯增加肝糖原含量,減少肝糖原分解.玉竹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可降低鏈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可改善糖耐量,提示它的降血糖機制之一是抑制肝糖原降解系統。
4.2促進糖酵解,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謝海林等研究表明,消渴平具有降低實驗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病理檢查結果示它可明顯減輕胰島細胞空泡樣及增生性改變,認為其機制可能不是促進胰島素分泌,而是增強組織呼吸,促進葡萄糖酵解,提高能量代謝。人參多糖及人參多肽可增強動物肝臟中琥珀酸脫氫酶和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血中丙酮酸含量,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機制可能是增強線粒體氧化磷酸化作用,促進肝臟及組織細胞的有氧氧化過程,從而加速糖的有氧氧化代謝。
5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
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從而使內皮素分泌增多,一氧化氮產生減少,而氧自由基與一氧化氮結合可形成過氧亞硝酸陰離子,使一氧化氮進一步減少,造成胰島細胞特異性損傷.自由基還可抑制蛋白質的功能和線粒體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造成細胞信號傳導障礙和物質能量代謝紊亂,它破壞核酸及染色體的作用還使細胞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谷光甘肽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過氧化氫酶等均可減輕自由基對胰島B細胞的損害或促進受損B細胞的修復.姚曉渝等研究發現,山茱萸可明顯提高細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漿內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并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心、肝、胰及腎等組織內丙二醛的含量.羊棲菜多糖及刺五加皂苷可明顯降低糖尿病模型動物血清及胰腺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
6小結
綜上所述,中藥降血糖作用的實驗研究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并證實了多種中藥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影響胰島素受體,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分解等途徑來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
摘要:中藥降血糖作用的實驗研究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并證實了多種中藥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影響胰島素受體,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分解等途徑來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
關鍵詞:糖尿病植物藥用胰島素
- 上一篇:紅花的藥理分析論文
- 下一篇:小學上學期視導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