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無機化學課程改革分析
時間:2022-12-25 03:20:49
導語:藥學專業無機化學課程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是在互聯網資源背景下對藥學專業無機化學課程改革的初步探索。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學生,運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無機化學;互聯網+;課程改革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藥學研究、藥物的生產和研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藥物的合成,天然成分的提取和分離,藥理學、毒理學和藥劑學研究都依賴于化學知識[1]。無機化學課程是藥學專業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也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門化學類課程。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中學化學知識基礎上,通過物質結構、結構的變化和元素化學三個單元的學習,為進一步學習后續的專業課和專業核心課程奠定必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2]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在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新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們對藥學專業無機化學課程進行了改革初探,在教師的教學工作中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學,適應智能時代的發展需要,讓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互聯網+下課程改革的思路
1.1課程內容。該課程是依據藥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設置的。其總體設計思路是,通過無機化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與藥學專業有關的無機化學基本概念和實驗操作基本技能。課程內容選擇思路是在專業培養總體目標的前提下,在理論上強調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新穎性的原則,實踐中注重基本操作規范化,注重與專業有關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真細致、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為學習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課程內容可分為3個單元:其中第1單元包括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第2單元是溶解與沉淀、酸與堿、氧化與還原,配位化合物。第3單元則選擇了一些代表性的元素,介紹它們的單質和無機化合物的典型反應。第2單元和第3單元都設計了相關的實踐項目。1.2教學資源。依據教學內容選用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張天藍、姜風超主編的《無機化學》,該教材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同時也是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三五”規劃教材。教材緊密圍繞藥學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僅教學內容更簡明、科學,能充分體現課程設計思想,而且借鑒了國外教材的做法,增加了圖、表和科學實例,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無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人衛出版社附贈了網絡增值服務,使用者只要注冊并登錄人衛醫學網的app,在教育頻道找到本書,就可以查看本書的電子版,并下載課后習題和答案。1.3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和喜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初步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1.4考核評價方式。教學效果評價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改變過去一考決定成績優劣的做法,使評價方式更科學合理,更能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2互聯網+下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2.1增加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內容。利用現有實驗室的可視化軟件和硬件資源,開發適合本專業特點和特色的無機化學實驗,并編寫化學實驗指導手冊。充分研究和利用網絡資源,如:中國慕課網、藍墨云、云課堂、學堂在線等,開發無機化學課程教學ppT,題庫等課程資源。并從課程資源入手,充分聽取線上、線下專家和任課老師意見,定期對課程執行情況和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評價,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計劃,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創新機制。2.2改變單一的考核模式。學生學業評價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出發,從無機化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實驗技能、學習態度和職業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建立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相聯系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充分發揮無機化學學習評價的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和教育功能。教學效果評價可通過作業、提問、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和測驗等方式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無機化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獲得結果的過程中所作的努力,對他們取得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的網上作業、網上閱讀都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線上提問和線上作業的完成情況更是我們考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依據。為了使評價更客觀,我們還將學生分為小組,小組間互評和小組內互評相結合,使評價結果更多元化。2.3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做到課前準備充分,課上積極主動,課后復結。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論,運用無機化學基本理論解釋與藥學專業有關的現象和問題。能正確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熟練進行與藥學專業有關的化學計算。能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技能,正確使用常用化學儀器和試劑,按規范化要求進行化學實驗操作,運用所學化學理論解釋實驗現象和問題。即能培養理性的思維方式,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科學素養。又能養成積極主動,遵守紀律,團結協作,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教學模式如下表1。2.4建立云班課。教學活動中,引導課堂從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程學習提升至深度探究、思辯、互動與實踐。通過建立云班課,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延展學生有效學習時間,打造更加自由、充實、高效的教學模式。云班課的課堂有各種活動,比如:一鍵簽到,可以督促學生到課,避免出現翹課的現象。小測試能及時的對所教授的知識進行復習。課堂選人回答問題能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推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在課堂上形成“敢于質疑”的課堂文化。頭腦風暴、線上提問和答疑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理性批判能力。云班課還可以關注其他學校和同行的教學活動,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共同提高。2.5充分利用可視化實驗室。無機化學理實比是2:1。實踐項目是無機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探索性實驗項目”建設為切入點,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強無機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與藥學專業基本操作要求的聯系。我們即開設了溶液的配制、重結晶等基礎實驗,也開設了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的測定、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平衡等實驗,初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實驗的視頻錄像來學習正確、規范的操作,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用所學的無機化學理論予以解決。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3結束語
無機化學是化學領域發展最早的一門學科,通過互聯網+,這門學科一定會變得更有生命力。教師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教學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學生利用互聯網+,掌握無機化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增強自信心和競爭力,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天藍,姜風超.無機化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黃曉英,郭曉儀.無機化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
作者:張新勝 龐芬只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藥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分析
- 下一篇:心力衰竭臨床藥學效果觀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