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碩士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0:1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學碩士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藥學碩士畢業論文

篇1

關鍵詞:越南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8—0126—03

研究生教育是學生本科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在培養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與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在越南,研究生教育被稱為大學后教育,主要包括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到2003年,越南有研究生教育培養機構146個,其中碩士研究生培養機構95個,博士研究生培養機構116個。越南研究生教育覆蓋學科面廣,培養人才數量逐年上升,為越南各行各業輸送了高素質的人才。根據越南教育培訓部2002年號文件公布的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越南招收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學科主要涉及教育科學、藝術、人文、經管、法律、醫學等22個學科門類,其中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專業270個,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專業404個。

一、越南研究生培養模式

越南研究生培養目前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形式,根據招生對象的不同,培養形式不同,培養年限也不同。根據越南國家教育培訓部2000年頒布的《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形式、課程設置及考核評價等方面做了相關的規定。

越南研究生教育是學生本科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旨在培養科學研究隊伍。研究生教育要求接受教育者政治立場堅定,具有一定的道德素養,具有服務人民的意識,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能滿足國家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越南研究生教育主要有碩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進修班三種形式。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屬于學歷教育,研究生進修班屬于非學歷教育。根據不同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其培養目標亦不相同。由于本文涉及的研究生教育主要為學歷教育,因此以下文中出現的研究生教育指的是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一)培養形式及學制

在越南,研究生教育的培養形式根據受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主要對象是從本科考入研究生的學生,非全日制主要對象為已參加工作需要繼續深造的人群。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求學生學習期間全程參加學校的教學安排,而非全日制學生只要能完成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學時、課程和研究即可,其余時間可自由安排。但不論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在培養規格上都是一樣的,都要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

由此可見,在同一培養層次中,不同的培養形式所需培養年限不一致,要求也隨之不同,招生對象較為靈活,起點不同,學制也有不同要求。

(二)課程設置及學分

1.碩士研究生教育課程設置

越南碩士研究生教育采用學分制,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完成相應學分(80~100個學分,具體學分要求根據具體專業而定)方可畢業,其中1學分對應的理論學時為15小時。除了理論學時,還有相應的實踐學時要求,通常為理論學時的2~3倍。

碩士研究生教育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公共課程。此部分課程包括哲學和外語兩門課程,占總學分的20%。根據教學計劃要求,所有研究生學員要完成哲學和外語課程的學習并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專業課程的學習。

(2)專業課程。此部分課程主要為提高專業素養和技能的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學分要求上,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學分要求也不一樣。對于注重培養專業技能的技能型研究生來說,專業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65%~70%,對于注重科學研究的科研型研究生,專業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50%~55%。必修課程為專業所必需的科目,一般由教育培訓部根據各個專業委員會的意見統一規定,選修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情況而選擇修讀相應科目,只要所修課程達到學分要求即可。

(3)畢業論文。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工作在入學時即可進行,但要畢業論文的學分則必須在完成了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并獲得相應學分、通過論文答辯之后方可獲取。畢業論文分為兩類,即技能型和科研型,技能型學分比重為10%~15%,科研型學分比重為25%~30%。

2.博士研究生教育課程設置

越南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對碩士研究生教育來說在課程設置構成方面無太大區別,但要求卻比碩士研究生教育苛刻了許多。課程主要也是有三部分組成,碩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博士專題和博士畢業論文。

(1)碩士研究生教育中所規定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如果學生選擇的同專業的博士研究生,那么碩士研究生階段所修讀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即可直接帶入博士研究生階段,但如果不是同一專業只是碩士階段的相近專業,那么就要按照規定修讀相應的課程以補足。

(2)博士專題。博士研究生至少要修讀3個博士專業,專題修讀形式主要是專題集中學習,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專題答辯,專題答辯通過后視為獲得該專題成績。如果專題答辯未通過的,將進行第二次學習、答辯。

(3)博士論文。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分校級答辯和國家級答辯兩個步驟。博士研究生完成了(1)、(2)兩項的學習并獲得學分,且達到其他附加條件(在正規刊物上公開發表至少2篇與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要求時,方可申請校級畢業論文答辯。通過校級答辯,方可參加國家級答辯。在完成了國家級的論文答辯之后,博士研究生的學習過程即視為全部結束,可獲取畢業證書。

(三)課程考核及評價

越南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根據0到10分不同的等級來進行評定,5分為合格,即5分達到考核要求,視為考核通過。

1.碩士研究生考核評價

碩士研究生考核評價主要涉及課程考核和論文考核。

越南碩士研究生教育課程考核形式多樣,總的看來,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有寫課程論文和考試兩種,其中考試根據課程特點又分為筆試和口試兩種。每門課程的最終成績至少要由兩次成績組成,即每門課程至少要有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如果學生出勤率沒有達到理論學時的80%的則不能參加該門課程的考試,若未按要求參加討論、實踐活動,未獲得教學計劃規定的平時成績的,也將無法獲得此門課程的最終成績。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考核主要是以答辯的實形式完成,當學生完成了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學分,論文撰寫符合碩士畢業論文撰寫要求,經導師同意可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答辯由答辯委員會組織進行,答辯委員會成員根據論文寫作情況和答辯情況給出相應成績,取這些成績的平均值即為論文考核的最終成績。

學生只有在通過了公共課程考核、專業課程考核和畢業論文考核并均達到要求后才視為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2.博士研究生考核評價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考核評價更多注重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碩博同專業的情況下,碩士階段的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即可直接帶入博士研究生階段,無需單獨考核,但如果不是同一專業只是碩士階段的相近專業,那么就要按照規定修讀相應的課程以補足,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課題組答辯的方式。

與碩士研究生專題考核方式相比,博士研究生專題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采取專題答辯形式,專題答辯通過后視為獲得該專題成績,才視為修讀完成該專題。

在越南的研究生教育中,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可以說是最為艱難的一個環節,除了入學時的開題答辯外,還要進行兩次答辯:校級答辯和國家級答辯。答辯考核方式與碩士研究生考核方式一致。在通過了校級答辯和國家級答辯后,博士研究生方可獲得畢業論文學分。

與碩士研究生一樣,只有通過了各個部分的考核后才視為完成所有課程學分,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二、越南研究生教育培養的特點

(一)重視英語和政治教育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未來的信息交流勢必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作為發展中國家,越南一直比較重視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英語成為越南從小學直到大學、研究生的主要科目,體現了越南教育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在研究生教育階段,英語已被列為必修課程之一,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只有按要求順利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才能開始進行后續課程的學習。由此,英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研究生教育也很重視政治教育,政治課程與英語課程并重。越南研究生階段的政治課程學習形式多樣,教師講解與學生討論相結合,課程考核也充分結合教學內容,采用筆試和口試兩種方法,兼顧對政治理論的理解及表達。

(二)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

根據越南國家教育培訓部2000年頒布的號文件關于《研究生教育規章制度》,越南研究生教育不論是在碩士研究生教育階段還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階段,對課程教學、考核等主要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學術上有個人的造詣。特別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從專題的答辯到畢業條件設置(發表學術論文方可畢業),都充分體現了對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重視。

三、越南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分布不合理

根據越南2002年公布的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在22個學科門類中,招生專業數相對較多的學科為人文、社會行為科學、自然科學、工藝技術、醫學等5個學科,在這5個學科中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數為154個,占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總數(270個)的57%;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數為255個,占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總數(404個)的63%。而其他部分學科如傳媒、計算機、藥學、體育、加工制造等招生專業數極少,如傳媒碩士和博士的招生專業數分別為7和4,與社會行為科學(26和31)、自然科學(37和49)、工藝技術(37和61)等相比,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越南教育部門應從全局考慮,對研究生招生專業做適當調整,在世界一體化的背景下,為了能盡快加入一體化的行列,應增加技能型、應用型專業的比重,在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同時,注重研究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資源分布不均

越南高等院校特別是培養研究生的高校在越南國內的分布極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如河內市、胡志明市等。而在農村或是其他邊遠山區高校很少,如在越南北部山區只有一所太原大學,整個西南地區只有一所芹苴大學,而國土面積相對遼闊的西原也只有一所大學。教學資源分布的不均衡無法為經濟不發達地區提供充足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從而不能促進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盡量均衡教學資源在越南全國的分布,國家應在高校分布較少的地區建立更多的大學,同時鼓勵研究生培養機構在這些地區實行研究生的聯合培養,促進經濟發展。

(三)教育投入少

越南在研究生教育培養上的經費投入少,人均培養費用低,因此對研究生的培養規格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響培養質量。同時,越南大學教師的工資收入不高,國家財政發放的工資約為150萬越盾左右,相當于人民幣500多元,這樣的收入對于越南不低的物價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越南的大學教師們經常下了班或是空閑時間都到其他學校或是一些培訓機構做兼職,以維持正常生活開支。這樣,教師們對研究生的指導時間就變少,影響了對研究生的教育培養。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越南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同時增加高校教師的薪酬,為教師專心教學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

四、結論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素質人才的教育,不論培養的類型、培養的目標及培養的規格,都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培養既要注意深度也要追求廣度,不能只求數量而不求專業。越南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還缺乏一定的物質保障,國家投入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既有政府各部門的主觀原因,也有一些其他的客觀因素。面對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形勢,越南應結合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形勢,改革研究生教育,提高培養質量,將人才培養目標的重心轉移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科研能力的培養。

篇2

【關鍵詞】 鼻淵; 病因病機; 中醫治法

鼻淵屬于西醫“鼻竇炎”范疇,是耳鼻咽喉科臨床的常見多發病, 具有反復發作的特征,屬難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膿涕、鼻塞、頭痛為主要癥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者多為實證、熱證,起病急,病程短,癥狀較重,與急性鼻一鼻竇炎相類似。

1 古代醫家對鼻淵的認識

“鼻淵”一詞最早現在《內經》有記載,《素問·氣厥論》:“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其中“淵” 即淵深之意,形容涕量多,同時《素問·玄機原病式》:“涕唾稠濁者,火熱極甚,銷爍致之然”說明了膽熱與熱邪襲肺都是導致鼻淵的病因,后世醫家都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出并且完善了鼻淵的病因病機,例如,明代的虞搏《醫學正傳》[1]中提到風寒之邪侵襲肌表,會出現鼻塞,流清涕或濁涕,說明了風寒襲肺也會導致鼻淵。《景岳全書·卷二十七·鼻證》:“此證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熱物,或火由寒邪,以致濕熱上熏,津汁溶溢而下,離經腐敗”[2],說明肥甘厚膩及燥熱之物亦可導致鼻淵。《醫醇感義·卷三》:“陽邪外爍,肝火內潘,鼻竅半通,時流黃水,此火傷之腦漏也”[3],進一步總結了肝膽火熱也是導致鼻淵的重要原因。綜上所述,歷代醫家認為鼻淵的病因病機主要有風寒襲肺,風熱襲肺,還有肝膽濕熱等,同時對臨床表現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 古代醫家對鼻淵的治療

古代醫家在提出鼻淵病因病機后,對于鼻淵的治法也有了更深一步介紹。例如《圣濟總錄·卷一一六》中針對膽腑郁熱型鼻淵創建了前胡湯方,雞蘇丸等,名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鑒·卷六十五》針對風寒侵襲郁而化熱而創立了奇藿授香丸配合補中益氣湯。《濟生方》記載的蒼耳子散等,在現臨床應用中收效顯著,沿用至今。古代醫家以內服法為主的同時,配合外治法主要有吹鼻,塞鼻,針灸。《圣濟總錄》的辛夷膏,《本草綱目·卷四》用白芷同硫磺、黃丹共研為末的萃撥粉。《針灸大成·卷八戶》曰:“腦瀉,鼻中臭,涕出,針刺曲差、上星穴”[4]。正如清代吳師機在《理淪駢文》中所言:“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雖然內治法與外治法的給藥途徑不同,但是對疾病的治療原則是一致的。

3 現代醫家對鼻淵病因病機的認識

3.1 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討論也很多,現代醫家對鼻淵也有進一步的認識。認為鼻淵病因較為復雜,但是經過總結可以將其分為實證和虛證,其中實證認為多是由于外邪侵襲肺胃,或者膽腑郁熱所致。虛證多認為是由于久病正氣必虛,不足以驅邪外出,導致鼻竅不利,故發病。現代醫家陳小寧[5]教授將鼻淵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并且在臨床中發現濕熱和氣虛為主要致病因素。熊大經教授[6]認為鼻淵多以肝膽濕熱為本。陳新野等[7]認為外邪侵襲鼻竅,腐濁鼻腔內黏膜,故生濁涕,若濁涕不除,積于竇腔之內,使鼻腔內氣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這與癰的發病機制相似。王士貞[8]教授認為鼻淵主要始于邪,成于熱注重局部辯證,以消腫排膿通竅為主要目的。吳立清[9]認為急性鼻竇炎根本是感受風熱之邪,并且以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原則。孫加煜[10]提出用溫病學說對鼻淵進行辨證論治。

3.2 現代醫家經驗方

3.2.1 內治法 張成鳳[11]運用桑菊飲合蒼耳子散治療風熱郁肺型鼻淵,臨床有效率達91.63%。吳立明[12]采用三花鼻康膠囊治療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400例,總有效率為96.25%。鄒林根[13]認為慢性鼻淵反復遷延難愈從肝論治是一個主要的理論基礎,并自擬清木復金湯治療頑固性鼻淵,臨床收效頗佳。何宗德[14]認為鼻淵的頭痛并非由于肺脾氣虛所致,而是由于風寒外邪侵襲,郁于鼻腔,導致局部血脈閉阻所致。并運用蒼耳子散溫經通竅以除痹痛。張士卿[15]教授認為鼻淵多以膽腑郁熱型為主,尤多見于小兒,故運用取淵湯加減治療鼻淵。

3.2.2 外治法 置換療法:高瑞斌[16]運用蒼耳子,辛夷花等中藥煎劑進行置換療法,臨床觀察率占92%。貫序療法:孫書臣教授[17]運用辛涼芳香通竅藥物進行貫序療法治療鼻淵。依次用煎藥的蒸汽熏鼻、蒸餾液滴鼻和中藥從而達到對慢鼻淵的治療目的。蒸法:蘇應東等[18]運用黃芩、薄荷、魚腥草等藥物制成的中藥制劑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鼻竇炎,有效率95.2%。納鼻法:傅德元[19]治療慢性鼻竇炎,用辛夷15 g,白芷、蒼耳各10 g,桂枝5 g,將上藥研磨后用紗布包好,置入鼻腔內,1 h/次,10 d一療程,臨床觀察138例,外感型有效率100%,內熱型有效率95.4%;穴位按摩:李巧生[20]通過自我按摩合谷及迎香穴治療鼻淵,可取得一定療效。劉彩梅[21]將鼻淵分為2型,風寒郁熱型針刺迎香,印堂等穴位,肝膽火旺型針刺太沖,風池等穴位,同時配合蝶腭神經的解剖位置選擇取穴,有效率達90.7%。穴位敷貼法:張燕平[22]運用黃芩,鵝不食草,柴胡等藥物制成膏劑服貼風池,完骨等膽經穴位,有效率可達83.3%。雷火灸:郭強中[23]在艾絨中加入防風,蒼耳子,木香等藥物通過辯證取穴進行局部灸治,有效率82%。

4 小結

鼻淵是極為常見的一種多發病,且不易根治,同時給患者帶來了極大困擾,中醫治法在對鼻淵的治療上有很大的優勢,中藥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癥狀,并且減少其復發率,所以鼻淵的中醫治法的存在有著非常的大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故歸納總結古人及歷代醫家的治法,為現代臨床醫生治療鼻淵提供一個明確的思路,以便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李健,杜佳林.鼻淵病因病機的研究概述[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10):59-60.

[2] 張介賓.景岳全書·上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485.

[3] 費伯雄.醫醇剩義[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9.

[4] 夏紀嚴.古代醫學對鼻淵的認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喉雜志,1999,7(2):101.

[5] 陳敏.陳小寧教授治療鼻淵臨床經驗[J].四川中醫學報,2012,20(8):10.

[6] 李莉,劉艷麗.熊大經教授治療鼻淵經驗談[J].四川中醫,2004,22(3):4.

[7] 陳新野,劉道明.鼻康糖漿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0,22(9):17.

[8] 邱寶珊.林玲玲王士貞教授治療鼻淵經驗[J].中醫藥學刊,2006,10(10):1795.

[9] 韋曙平.中醫治療鼻淵概況[J].實用中醫雜志,2002,6(6):55-56.

[10] 孫加煜.運用溫病學理論辨鼻淵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6.

[11] 張成鳳.桑菊飲合蒼耳子散加減治療急性鼻竇炎35例[J].山西中醫報,2011,21(9):16.

[12] 吳立明,郝芬蘭,程曉衛.三花鼻康膠囊治療慢性鼻竇炎400例[J].陜西中醫,2006,27(8):915-916.

[13] 鄒林根.從肝論治鼻淵舉隅[J].新中醫,1997,20(10):48.

[14] 忻耀杰,李春芳.何宗得治療耳鼻喉疾病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9):766-767.

[15] 潘曌曌.張士卿教授應用取淵湯治療小兒鼻淵經驗[J].甘肅中醫學院報,2004,21(3):1-2.

[16] 高瑞斌.置換療法“中藥煎劑”治療慢性化膿性副鼻竇炎50例療效報告[J].河北中醫報,1986,1(9):46.

[17] 楊麗,趙瑩瑩,喬錦熏.孫書臣序貫療法治療慢鼻淵臨床思路總結[J].北京中醫藥報,2012,31(4):275.

[18] 蘇應東,朱艷瓊.中藥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2):106.

[19] 傅德元.蒼耳子散塞鼻治療鼻咽138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7,23(7):12.

[20] 李巧生,李國通.自我按摩迎香合谷治療鼻淵[J].按摩與導引,2002,18(5):68.

[21] 劉彩梅.針刺跌額神經節治療鼻淵76例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報,2009,25(20):45.

[22] 張燕平,李維誼,晏英.中藥穴位貼敷治療I型慢性鼻竇炎3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1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