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學服務論文
時間:2022-11-07 04:45:30
導語:社區藥學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藥學服務作為發揮基礎醫療服務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醫療機構的藥學服務,其服務目的和服務對象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服務模式和內容也相應的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從而對于藥學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有所不同[3-4]。
1.1服務對象及重點人群
醫院藥學服務是針對來醫院進行就診的患者(包括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以及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使用有關的服務,主要針對長期用藥者、合并用藥者、過敏體質者、兒童、婦女等人群提供藥學服務。社區藥學服務的對象非常廣泛,為社區范圍內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亞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藥學人員利用醫藥學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與醫療衛生相關的各類服務。除主要針對婦女、兒童外,對老年人、慢性患者、殘疾人、精神患者和傳染性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藥學相關服務[5]。
1.2服務模式與內容
醫院藥學服務模式包括保障醫院臨床藥品供應模式、臨床藥學服務模式,主要工作內容是針對醫院提供的藥品,保證藥品質量合格、提供合理用藥咨詢服務、保證藥品合理使用。社區藥學服務除保障社區藥品供應模式、臨床藥學模式外,還包括疾病預防、公共健康教育模式[6],工作內容主要針對社區居民使用的所有藥品提供相關的藥學服務,具體包括調劑、治療藥物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藥物信息咨詢等。同時針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特殊性,開展一些與健康相關的非藥物服務,包括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合理膳食、優生優育等方面[7]。
1.3從事藥學服務應具備的素質
醫院藥學服務主要針對醫院內部供應的藥品,保證藥品合理有效地使用。在醫院工作的藥學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藥學的綜合知識和應用,同時醫院內部部門分工明確,不同的部門又具備其專項技能。社區藥學服務沒有明確分工,對社區藥學人員專業水平、職業修養、服務技能和技巧提出更高要求。同時社區藥學服務更立足于社區居民的整體健康,社區藥學人員必須具備預防、康復、保健、養生等醫療衛生知識,以適應社區居民多層次的衛生服務需求。
2社區藥學服務實踐
作為藥學實踐團隊人員,作者在2013年深入鎮江市京口區下屬的衛生服務中,加入其家庭健康責任團隊,定期參與社區藥學服務,對社區藥學服務現狀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鎮江市市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成55個,街道覆蓋率100%,三個縣級市共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政府主辦社區衛生中心的比例提高到96.97%。2013年建成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江蘇省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根據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2013年鎮江市社區藥學服務工作重點主要包括:(1)基本藥物集中采購。1~10月共采購基本藥物3.44億元,配送率96%;藥品銷售價格平均降低42.43%,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2.36億元。(2)健全重點人群衛生管理模式和體系。全市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87.43%,健康檔案使用率72.81%,兒童預防接種建證率99.99%,新生兒訪視率99.12%,兒童健康管理率96.55%,孕產婦健康管理率97.29%,產后訪視率97.86%,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76.30%。(3)特殊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針對一些危害大、傳染性強的疾病,結核病、艾滋病及精神病等疾病歷來是社區衛生工作的重點。全市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在7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100%設置快速檢測點。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檢出率為2.94‰,重性精神患者規范管理率為94.38%。同時加強心理援助熱線建設,開展精神疾病預防和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研究。(4)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疾控、醫療、基層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防控機制。全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別為46.78%、56.73%。慢性病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群,需要長期服藥,有些人甚至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家中一般都有自備藥品。社區藥學服務提供慢性病自我保健、藥物治療方案咨詢、指導合理安全用藥。65歲以上老人高血壓和糖尿病規范化管理人數37.19萬人,高血壓、2型糖尿病規范管理率分別為95.55%、95.76%。(5)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本市醫療集團醫院與社區分工協作機制不斷完善,將“3+X”家庭健康責任團隊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網格化管理和家庭醫生制度相銜接,全市家庭醫生制度和鄉鎮衛生院健康管理團隊覆蓋率100%,65歲以上老人等重點人群簽約率93.93%。
3存在的問題
3.1對社區藥學服務工作重視不夠
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的政策沒有充分關注社區藥學服務,如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通篇沒有提社區藥學服務。社區藥學人員編制較少,工作重心主要為藥品供應管理,且藥學服務的工作模式、藥師的職能尚未發生根本改變。決策者和普通人觀念陳舊、重醫輕藥,均不了解社區藥學服務的重要性。“3+X”家庭健康責任團隊以公共衛生醫生、全科醫生和護士為主體,較少有社區藥師參與,且無法融入其中。
3.2缺乏專業人才
目前國家在社區藥師培養方面尚屬空白,無專人從事社區藥學服務工作[7],主要原因為:(1)社區藥學專業人員少,長期從事藥品供應、調配工作,工作業務量大。(2)藥學人員專業知識儲備不夠,醫藥衛生知識面不夠全面,與藥學服務的要求和居民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取得居民的充分信任,故社區藥學服務無法深入。(3)藥學服務型人才的培養缺乏。藥學服務要求藥學教育從科研向臨床轉變,社區藥學服務型人才需加強醫學基礎知識、疾病預防、診斷、藥物治療知識等基本知識的學習,加強綜合技能的培養,提高素質和人格修養,增強與患者、社區居民溝通的能力,以適應“六位一體”的綜合醫療保健服務工作的需要。
3.3尚未形成完整行業服務規范及評價體系
目前全社會對社區藥學服務的認識還不夠全面,藥學服務開展的范圍不夠廣泛,藥學服務工作不夠深入[8]。我國社區藥學服務的項目、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缺乏統一的規范和評價標準,藥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難以保證,除此之外,社區藥學服務的具體項目、細化評價指標尚需研究完善。
3.4缺少資金保障
開展社區藥學服務需要一定的檢測儀器和設備,資料收集、整理需要辦公設備支持,一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具備或很難備齊相應的儀器設備。開展咨詢熱線、上門服務,張貼社區公告欄、開辦講座、印發宣傳冊等藥學服務也需要活動資金,但目前沒有專項資金投入,主要通過自身科室集資、自身單位解決或一些相關企業單位贊助等,缺少固定的資金保障。
4社區藥學服務發展方向
4.1提高對藥學服務的認識
一方面政府職部門盡快轉變觀念,切實重視社區藥學服務,了解藥師的價值,以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適宜,最大程度改善和提高患者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平臺、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藥師作用的信息,影響公眾,讓公眾認識到藥師的角色和作用,這需要全社會和藥師的共同努力和合作[8]。
4.2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社區藥學服務要求藥師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醫藥學、社會學知識,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充沛的體力。因此,社區藥學服務人才培養十分關鍵,要建立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繼續教育機制[9]。一方面修改高等院校藥學專業培養計劃,對化學類課程進行有機整合,設置藥學、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管理學課程以及較長時間的實習,注重綜合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根據社區工作具體要求對藥學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社區藥學服務系統培訓,更新服務理念,完善知識結構,從業務知識、法律法規和醫德醫風等層面提升專業水平、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衛生職能部門定期組織社區藥學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繼續教育。
4.3制定服務規范及建立評價體系
社區藥學服務質量為各國社區藥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9]。將社區藥學服務納入到社會公共健康保健體系,建立完善的社區藥學服務領導管理系統,是保證社區藥學服務質量的前提。應明確社區藥師在社區藥學服務中的職責、權利和義務,規定社區藥學服務的項目、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建立每種服務的標準操作規程,健全社區藥學服務績效考核評價指標,建立統一的服務監督評價和獎懲制度,完善社區居民對服務的投訴處理制度。
4.4保障資金投入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社區藥學服務必將成為人們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服務具有社會公益性質。政府應增加公共衛生事業中對藥學服務的資金投入,逐步將社區藥學服務項目納入醫療保險報銷范圍,根據按勞付酬的辦法,給予適當的服務費用,確保藥學服務持續穩定發展。同時,也可以吸納商業保險、社會基金、科研資金等參與到社區藥學服務當中來,共同促進社區藥學服務的穩定健康發展。
4.5構建藥學服務平臺
當今社會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網民人數逐年增加,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3%,依托于互聯網媒介構建藥學服務平臺、推廣普及藥學服務尤為重要。目前,鎮江市建設的智慧健康信息系統,是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市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以臨床信息共享為目的的集團醫院信息平臺對接,能共享衛生信息資源,實現醫院間臨床信息共享,可共享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7%。社區藥學服務平臺可以依托省、市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通過網絡建立鏈接,有效地整合社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診療記錄、慢性病患者電子藥歷等相關信息,為社區居民提供包含信息查詢、藥學信息、專家講座和在線答疑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務。調查顯示,廣大民眾希望能在社區,得到可靠的藥品常識,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社區藥學服務的需求將飛速增長。社區藥學服務將面臨著幾個方面的挑戰:保健體系、經濟學、保健行為的轉變、慢性病、藥品價格、市場競爭和對消費者廣告的指導、藥事管理制度和藥學職業的發展。社區藥師要不斷學習藥學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參與臨床實踐,不斷的總結經驗、完善模式,提高藥學服務水平,實現大眾對藥學服務的預期,推動社區藥學服務健康持續地發展。
作者:黃慧婷鄭亞宋晶魏淵王強吳慧娟王肖峰單位:江蘇大學藥學院
- 上一篇:電子設計實訓課程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移動網絡環境下電子政務論文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