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洗劑肛腸疾病治療論文

時間:2022-06-18 06:17:00

導語:中藥洗劑肛腸疾病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洗劑肛腸疾病治療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藥洗劑;濕敷法;壓瘡;效果觀察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中藥洗劑治療肛腸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肛腸疾病患者28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中藥洗劑治療。結果:280例經中藥熏洗2~7d后血栓吸收,疼痛緩解,治愈260例,占92.86%,且治療時間短暫。結論:中藥洗劑治療肛腸疾病的效果確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長期臥床患者的生存質量。

我院采用中藥洗劑治療常見的肛腸疾病280例,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4~2005年我科收治患者280例。其中,男160例,女120例;年齡20~70歲,平均38.8歲;病程3個月~20年,平均6.8年。血栓外痔60例,炎性外痔110例,嵌頓痔90例,手術后水腫20例。

1.2治療方法

應用中藥洗劑治療,方藥組成:雙花100g,苦參30g,蒲公英30g,川椒50g,明礬30g,地膚子30g,雄黃30g,芒硝30g,枯礬50g,五倍子30g,冰片15g。上藥加水至2000~3000ml,煎10~20min。將煎好的藥液倒入盆中,加入冰片5g,使溶化,趁熱先熏后洗,待水溫適宜后坐浴20~30min,每日熏洗2次,上午、下午各1次。如為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嵌頓痔、手術后水腫者,熏洗后局部即可涂敷麝香痔瘡膏、膚痔清軟膏或臨睡前肛內納入麝香痔瘡栓1枚,保持大便通暢。

1.3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皮膚光滑,痔瘡面消失;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痔瘡面積縮小50%或重度轉為中度,中度轉為輕度;有效:癥狀、體征部分減輕,痔瘡面積縮小小于50%或痔瘡面積縮小不明顯,乳頭型轉為顆粒型,顆粒型轉為單純型;無效:癥狀、體征無減輕,痔瘡面積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280例經中藥熏洗2~7d后血栓吸收,疼痛緩解,治愈260例,占92.86%;其中,血栓外痔53例,炎性外痔105例,嵌頓痔85例,手術后水腫17例。好轉18例,占6.43%;其中,血栓外痔5例,炎性外痔5例,嵌頓性外痔5例,手術后水腫3例。無效2例,占0.71%,為血栓外痔。總有效率99.29%,治療時間3~16d,平均9d。

3討論

肛腸疾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復雜病理過程[1]。內因是患者機體營養不良,代謝障礙,抵抗力下降等;外因是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或受到外刺激而造成局部組織的血運障礙。長期臥床患者如果采取一種臥位2~4h,很容易形成壓瘡。該病群范圍較大,需求治療者較多。中醫認為肛腸疾病多由風、濕、燥、熱四邪傾襲,臟腑虛弱,兼因飲食不節,燥熱內生,下迫大腸,加之久坐久站,負重運行,勞累過度,婦人生育致氣虛,引起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無力攝提回納,造成直腸末血行不暢,經略阻滯,瘀血濁氣下注,宿滯不散,腫痛不適。中藥洗劑可透達風熱,調節內分泌,對抗因皮表脂類含有相對較多的游離脂肪酸的作用,抵制或殺滅壓瘡棒狀桿菌,從而起到較全面的治療效果[2]。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軟堅、活血化瘀、祛濕止癢之功能[3]。方中雙花是瘡瘍之主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散痛之功能;加蒲公英以增強清熱解毒、消痛散結之力;配芒硝以瀉熱導滯,軟堅化瘀;加苦參、地膚子、雄黃局部以清熱瀉火、祛濕、消腫、止癢;明礬燥濕收斂以消腫;川椒有局部麻醉止痛之功能。諸藥合用,效果顯著。中藥熏洗方法是通過熱力致藥效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通暢,起到化瘀消腫、活血止痛、清熱散結、益氣升提、活血、消腫、收斂、止癢等功能。

本研究采用了中藥洗劑熏洗痔瘡皮膚,局部不按摩,配合勤翻身,取得了預防痔瘡的顯著效果。280例相關患者經中藥熏洗后2~7d血栓吸收,疼痛緩解,治愈260例,占92.86%,且治療時間短暫。且該洗劑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在醫院及家庭護理中推廣應用。但需強調的是,中藥洗劑濕敷只是在勤翻身、間歇性解除局部壓力的基礎上預防壓瘡的一種輔助措施,營養與支持療法也不可忽視[4]。對于年老體弱、進食差的患者,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以增加機體自身的抵抗力,注意糾正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質不足所導致的負氮平衡[5]。

總之,應用中藥洗劑輔助治療肛腸疾病,只要辨證準確,把握病機,對證下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安全、副作用少、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姚憲華.中藥濕敷治療壓瘡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6,21(7):20.

[2]倪斐,高波,張彬.壓瘡機體威脅性因素及循征護理的引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7):1138.

[3]邱佩琴.預防長期臥床患者發生褥瘡的護理[J].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1):101.

[4]申校燕,劉惠方.多種方法在壓瘡防治中的作用原理及應用[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2):23-25.

[5]邊天羽.臨床皮膚病性病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