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2-25 09:14:51
導語:婦產科學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課堂聽課不足以滿足教學需要
婦產科學近年發展迅速,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更新較快,課本內容往往落后于現代醫學的發展,而且課堂教學有時間限制,教師只能講述重點核心知識,學生想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僅靠課堂聽課是遠遠不夠的。
1.2婦產科學教學內容抽象、難懂
婦產科學教學內容抽象,許多內容如生殖系統解剖生理、分娩機制、產程觀察處理等僅靠課本文字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而將理論抽象的東西采用三維圖片和視頻動態直觀生動地表達出來,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1.3臨床示教困難
婦產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需要臨床示教和觀摩學習,但很多教學內容涉及患者隱私,隨著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進行臨床示教越來越困難,只能通過在多媒體教學中展示臨床圖片和操作視頻加以彌補。
2婦產科學教學網絡空間的建設
2.1建設教學資料庫
2.1.1文本資料
包括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婦產科學》第8版電子版)、教師教案、教學參考書等。
2.1.2圖像資料
包括解剖圖譜、手術圖譜、胎兒電子監測圖形、腹腔鏡宮腔鏡下照片、大體標本照片、病理切片、B超和CT等影像學資料等。
2.1.3視頻資料
包括三維動畫視頻、名師授課錄像、操作及手術視頻等。作者拍攝了婦科檢查、產科檢查、分娩、剖宮產、計劃生育手術、腹腔鏡手術等教學視頻,供學生在線觀看學習。
2.2設立師生交流園地
師生可通過空間論壇進行在線交流,也可通過留言、郵件進行交流,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之間也可相互交流學習心得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探討。
2.3開展在線測試
每一章節后設有單元測試,所有課程結束后還設有綜合隨機測試,并配有試題分析,學生登錄后可進行在線測試、查看成績與答案分析。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隨時進行自測,教師可以網上批閱試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3婦產科學網絡空間教學的應用與特點
3.1教學效果的直觀性
在網絡空間教學中,作者將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起來,使許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識變成形象生動的直觀展示,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分娩機制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難點,既往學生普遍反應難以對理解分娩機制中的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等動作是如何連貫完成的,因此,作者在網絡空間里特別制作了分娩機制的三維動畫視頻,課堂上再配合模型演示進行講解,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
3.2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在網絡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上課前學生可以進入教學空間進行自主預習,課后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資料,拓寬知識面,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學生在網絡學習中可以靈活機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經常組織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例如,教師提出臨床中的某一個重度子癇前期病例,學生要查閱資料,通過集體討論,進行診斷和決定治療方案。這種集體討論方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
3.3切實做到互動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缺乏互動,很多學生對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存在畏懼心理,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不敢提問,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記錄平時成績時無據可依。網絡空間教學很好地解決了師生互動的問題。學生課后可就沒弄懂的問題在網上向教師提問,教師及時給予答疑解惑。教師通過布置作業、定期小測試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追蹤和評價。這樣極大地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做到一對一的教學。
4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法
教師網絡教學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某些教師的醫學專業水平很高,但計算機知識缺乏,無法熟練掌握網絡技術,空間設計不夠新穎美觀,內容枯燥,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針對這一不足,本校多次組織計算機系教師及網絡空間教學能手對醫學系教師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如何制作圖、文、聲并茂的網絡課件,如何設計個人空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網絡空間教學是一場教學革命,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師生互動,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本教研室將繼續探索網絡空間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之路,深化教學改革,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作者:廖丹 鄧亞麗 唐梅艷 單位:湘南學院臨床醫學系
- 上一篇:環境保護大檢查階段性工作總結
- 下一篇:國土局“三比一爭”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