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學表現在術后復查的臨床應用

時間:2022-07-30 11:11:30

導語:CT影像學表現在術后復查的臨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CT影像學表現在術后復查的臨床應用

兒童自發性腦出血在臨床較為少見,其病因、生理特征、診斷與治療均與成人較為不同,臨床對自發性腦出血的診斷首選檢查方法是進行ct檢查。CT成像快,對自發性腦出血的具體病灶部位、形態、大小,均可進行直接的觀察,對不同類型的出血情況其圖像特點可進行具體分析[1]。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5例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兒童自發性腦出血CT影像學表現及在術后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5例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年齡≤14歲;均未合并患有惡性腫瘤患者;患者臨床學資料、影像學資料無丟失完整者。排除標準:存在既往腫瘤病史患者;患者存在肝腎不全嚴重患者;存在開顱手術病史患者。55例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5~14歲,平均年齡(8.51±2.17)歲,病程5h~2個月,平均病程(1.04±0.47)個月。就診原因:主要表現為突發嘔吐、惡心、頭痛、意識障礙,伴發血腫相應部位的神經損害癥狀,少數患者起病較為緩慢。1.2方法檢查儀器選用西門子64排多層螺旋CT。掃描前叮囑患者保持仰臥位擺正患者頭部,下巴稍低。掃描范圍:掃描定位以聽眥線為定位基準線;掃描設置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300mA/s,層厚10mm,矩陣512×512。增強掃描:從肘靜脈采用高壓注射器以2.5mL/s流速注射碘伏醇(1.5~2.0mL/kg),在注射完畢后30s開始進行掃描。重建層厚0.625mm,層間隔0.5mm。圖像重建:當掃描圖像上傳至3D工作站后,采用多平面重建圖像掃描、容積再現等計算機圖像后處理技術對掃描所得圖像進行處理。1.3圖像分析對55例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影像學資料及臨床學資料進行收集,由2名經驗豐富的資深影像學醫師進行盲法閱片,對多層螺旋CT檢查所呈現的檢查圖像進行外觀形態、病灶密度、腦組織解剖的正常位置是否出現偏移等狀況進行觀察分析,以最后共同討論結果為準。以手術后結果為“金標準”,對兒童自發性腦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及相關征象進行比較,分析術后CT在術后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s)描述;計數資料通過率或構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兒童自發性腦出血的部位及相關征象經整理55例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可知,其中出血最多的為基底節出血共有27例,占腦出血部位的49.09%;丘腦出血共有8例,占據腦出血的14.54%;小腦出血、腦葉出血患者各有5例,占據腦出血部位的9.09%;腦干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各有4例,各占據腦出血部位的7.27%;腦室出血患者共有2例,占據腦出血部位的3.63%。其腦血管畸形患者占65.36%(31/55),無異常36.36%(20/55)中,海綿狀血管瘤為7.27%(4/55),見表1。2.2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治療結果55例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有42例采取手術治療,包括血腫清除術、腦室外引流術等對癥治療,有13例患者行保守內科治療,采用降顱壓、止血、神經營養等藥物進行治療,手術治療痊愈患者共有15人,占據手術治療患者35.71%,好轉共22人,占據保守治療患者52.38%。采取保守內科治療患者痊愈共2人,占據保守內科治療患者15.38%,好轉患者6人。占據保守治療患者46.15%,采取手術治療方案患者痊愈、好轉幾率明顯高過保守治療方案的幾率。2.355例患者治療后CT復查結果在進行1~7d的治療后患者均進行了CT復查,CT檢查復查圖像均有效顯示了患者的腦出血部位及區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小、變淡,周圍的水腫明顯,部分腦室積血吸收。2.4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CT影像分析結果見圖1~圖9。

3討論

自發性腦出血是指在沒有外傷因素的情況下出現腦內出血,其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出血量的大小與患者自身病灶部位及病因有關,當癥狀開始出現時,患者病情便處于較為危重的狀態[2-4]。對出血量較大患者在早期若不盡快進行適當治療與搶救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成人自發性腦出血原因與兒童較為不同,常見多為高血壓腦出血,其次是腦動靜脈畸形、顱內動脈瘤等[5-7]。有文獻報道,兒童自發性腦出血的病因常見于先天疾病,以腦動靜脈畸形最為常見,占據全部發病病因的30%~60%[8]。腦動靜脈畸形患者會有破裂大出血的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研究中,經手術結果證明腦血管畸形患兒有65.36%,表明兒童自發性腦出血其腦血管畸形為主要原因?;純喊l病多因進行情緒激動、劇烈體力活動所引發,一般情況下不會沒有特殊原因而導致發病。而對兒童自發性腦出血進行診斷最為安全、可靠、迅速的方法就是進行CT檢查[9-11]。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在因各人所血腫大小、畸形血管部位的不同,所臨床表現各異??筛鶕@些不同表現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根據CT掃描影像對腦出血的原發出血部位及出血、血腫形態、大小、腦積水阻塞部位、程度、中線結構位移程度、腦水腫程度等均可進行快速反映,據CT征象的提示對出血原因進行推斷,有利于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和下一步檢查進行正確的指導[12-14]。在治療后進行CT復查可對血腫狀態的自然過程進行動態觀察,發現是否存在再出血狀況。兒童自發性腦出血其治療急救措施多分為內外治療與外科治療兩大類。內科治療多為進行鎮靜、減輕腦水腫、止血、降低顱內壓、營養神經功能等。既往采用內科治療的方案死亡率較高,有CT檢查輔助治療方案制定后,其自發性腦出血采用內科方案治療死亡率明顯降低,因對自發性腦出血的輕度患者發現增多,可及時進行明確診斷,進行干預治療。外科治療多為進行腦室引流、血腫清除術等,當患者病情急性發作,腦出血血塊發生占位性病變、急性梗阻性腦積水等癥狀出現,表明患者存在這腦疝、顱內高壓等威脅[15]。當腦出血時間越長其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威脅越大,引發并發癥的幾率越高,越早期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能對因腦出血、水腫分解產物對周圍腦組織所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小,從而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神經功能,如本研究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痊愈好轉幾率明顯高于采用內科治療的患者。治療后采用CT復查,其腦出血患者的腦出血部位及區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小、變淡,周圍的水腫明顯,部分腦室積血吸收,表明CT檢查為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可靠的依據,對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診斷是較為可靠的。綜上所述,對兒童自發性腦出血患者進行CT檢查可初步評估病情,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治療后采用CT檢測可直觀評估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黨慧,鐘鏑,李國忠.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的CT影像學特點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8,13(11):99-104.

[2]范元軍,郝建成,胡國權,等.自發性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CT征象分析[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8,37(5):82-84.

[3]李天金,劉慶華.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應用螺旋CT檢查術后血吸收程度的效果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6):15-17.

[4]杜國森,趙明,徐龍彪,等.腦血管淀粉樣變性腦出血的臨床特征及外科治療體會(附76例報道)[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7,16(4):416-418.

[5]趙會,吳世政,樊青俐,等.頭顱CT漩渦征在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及應用價值[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8,25(06):116-118.

[6]盧林民,宋學棟,羅寧.磁共振成像聯合血清缺氧誘導因子-1診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價值[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8(2):41-45.

[7]姚世斌,張宏達,沈書廷,等.CT定向軟通道技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64例[J].人民軍醫,2017,18(3):72-74,85.

[8]胡曉萍,高海華,鄭興媛,等.不同時間出現的CT腦灌注“點征”預測自發性腦內出血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9):221-222.

[9]楊鈞勇,陳俊,郭松濤,等.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7,32(1):53-55.

[10]柯國秀,王國軍,王建生,等.早期繼續出血的自發性腦出血患者不同時間點氧化應激及炎性介質水平的變化[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7,24(4):306-309.

[11]王紅梅,吳建平,譚華.不同時機使用甘露醇降壓對腦出血患者腦血腫擴大及療效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3):67-69.

[12]黃永葦.CT影像特征預測自發性腦出血血腫擴大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9,32(3):320-325.

[13]蔣全,于曉波,于偉鋒,等.腦出血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學表現及其診斷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31):133.

[14]楊廣濤.分析CT影像學檢查評估腦出血手術患者預后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5):81-82.

[15]陳國瑞.CT對腦出血的診斷及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17):185-186.

作者: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