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營銷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2:26:00

導語:旅行社營銷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行社營銷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新休假制度改變了人們的余暇時間,引發旅游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動。本文通過分析傳統“黃金周”下旅行社形成的經營現狀以及新休假制度引發的旅游消費變動,研究旅行社在適應旅游市場新形勢時應采取的營銷對策。

[關鍵詞]旅行社新休假制度營銷對策

今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新休假制度所產生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旅游消費者余暇時間的調整,繼而引發旅游市場中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變動。旅行社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紐帶和旅游客源的組織者,及時研究新休假制度對企業經營和市場營銷的影響,從供需矛盾、旅游消費熱點、出游方式和國內外市場等角度探討市場營銷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黃金周”下旅行社的經營現狀

我國的“旅游黃金周”最早出現在1999年,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五一”、“十一”、“春節”等3個法定節日都延長為7天,人們形象地把這3個時段稱為假日旅游的“黃金周”。我國休假制度的調整,為公民除由提供了時間保證,也為刺激旅游消費和擴大旅游內需創造了條件。該休假制度在之后的九年中一直沿用,在此傳統“黃金周”下旅行社的營銷模式呈現出一些特點,如國內旅游需求持續增長使廣大旅行社將國內長線游作為重點營銷對象;出境旅游規模擴大,旅行社開始跨國經營等。然而,在此模式下的消極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一)旅行社經營理念受到沖擊

盡管我國不少旅行社已經意識到樹立“以人為本”經營理念的重要性,但實施力度還不夠,尤其在面對巨大的市場利益誘惑時,很多旅行社還是片面實行以短期利潤最大化的價值觀,導致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劣質服務問題時有發生,如減少計劃內的旅游景點、減低住宿標準等。這種為追求利潤而犧牲產品質量的行為,為旅行社可持續經營埋下了隱患。

(二)中小旅行社數量日漸增多,但經營局面不容樂觀

我國旅行社行業的規模結構一直呈現中小國內旅行社占大多數的特點。隨著“黃金周”對旅游消費市場需求的刺激,加之旅行社業進入壁壘低,更鞏固了這一行業結構。從旅行社自身因素來看,絕大多數中小旅行社人、財、物力有限,而其經營活動卻涉及從產品開發到旅游接待的各個環節,必然造成每一環節經營深度的不足,因而形成有限接待量和低利潤率之間的惡性循環,使得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艱難。

(三)形成了單一的旅游產品設計,有較大的局限性

“黃金周”的七天長假使旅行社的產品設計偏于單一,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主要表現為:一是“團體包價”為主,散客游產品比例小,靈活包價和單項服務比例也很??;二是“長線旅游”為主,缺乏中短線產品,線路設計有待改進;三是多見“觀光”旅游,其他旅游所占比例很少。

二、新休假制度下我國旅游消費的變動趨勢分析

從旅游經濟角度看,旅游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滿足對旅游活動的欲望或需要,在一定時間和價格條件下,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并可能購買的旅游產品數量。[5]旅游消費是指人們在旅游活動過程中,為滿足自身享受和發展需要,對各種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消費的綜合,是在人們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之后,隨著收入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而產生的高層次消費。[6]閑暇時間是對旅游需求的產生有直接影響和決定性作用,旅游需求同閑暇時間同方向變化。當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時,旅游需求量就相應增加;反之,旅游需求量就相應減少。[7]對旅游消費者的現實和潛在的旅游需求以及消費或購買力的分析,是旅游企業各項營銷活動的出發點。旅行社對旅游消費變動趨勢的準確把握,不僅有助于其制定及時合理的營銷策略,與旅游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且有助于提高游客管理水平,不斷開發新產品。

在新休假制度中,從今年起每年共有5個3天的小長假,分別是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節,還有兩個7天長假即春節和國慶節。其中,春節放假日也有所調整,除夕成為法定節假日,全年節日總放假天數由原來的10天增至11天。可以看出,在新制度中,“五一黃金周”縮短,節假日的次數增加,呈現化整為零的特點。這樣的調整必然會影響我國旅游消費趨勢的變動。

(一)長線市場萎縮

旅游承載力是指一個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導致當地環境和來訪游客旅游經歷的質量出現不可接受的下降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納外來游客的最大能力。[8]它決定著可持續旅游發展的規模極限。受到旅游容量的限制,“五一”長假取消后,已經飽和的“十一”和春節兩大“黃金周”無法承受更多“五一”分流游客,因此長線市場接待量萎縮。在國內長線中尤以西部的新疆、西藏等線路較為明顯;而在我國比較熱門的出境旅游長線中,歐洲、澳大利亞等線路會受影響。

(二)短途旅游將占主導地位

隨著近幾年旅游市場的發展擴大,人們的旅游消費選擇不斷趨于理性化。短途旅游一方面價格適中,普通的家庭容易承受;另一方面因為時間短、路程短、環節少,旅行社的服務也就相應地體現了“濃縮的才是精華”的道理,讓游客達到滿意,所以短線游日漸受到人們的歡迎。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端午和中秋都適合選擇短線游;出境線路中的港澳、日韓以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份額也會有所增加。

(三)民俗游成為新寵

文化對個人有暗示、提醒、制約的力量及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文化因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會結構、風俗習慣等情況。[9]它支配了旅游者的需求、消費結構和方式,也影響了人們對旅游的觀念態度等。基于我國傳統歷史悠久和民族風俗多樣性的背景,民俗文化在旅游需求及消費市場中的發掘潛力很大。從今年起,清明、端午和中秋都將有一天的法定假期,再加上周末,可以形成3個3天小長假,除了清明節不太適合旅游之外,端午和中秋都成為了新的出游時段,體驗民俗風情成為新的熱點。

(四)出游方式轉變

首先表現為交通工具的改變。在以往,人們首選的交通工具是火車,然后是汽車、飛機和輪船。新方案實施后,受時間調整的影響,中長線旅游將更多的選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而在日漸受到關注的近距離旅游中,自駕車旅游人數的比例隨之增大,這是因為一方面自駕車比較方便:另一方面汽車擁有率在不斷增加,據統計,去年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的年均增速在20%左右。其次是散客旅游比例增大。短途游中的近距離城郊或農家樂出行方便,人們多會選擇與家人朋友一起出游。

三、基于新休假制度的旅行社營銷對策

旅行社作為旅游活動的組織者和旅游產品的消費者,其生存和發展與旅游市場的形勢密切相關。由于旅游活動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旅游市場與其他行業市場相比,具有全球性、異地性、波動性和高度競爭性等特點。通過分析當前我國旅游市場的消費趨勢可以看出,新的休假制度對旅行社的營銷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一)樹立正確的營銷理念

旅行社應該真正把“以人為本”作為企業經營的根本出發點,并將“網絡營銷”、“綠色營銷”、“文化營銷”、“服務營銷”和“關系營銷”等新的營銷理念滲透到其中,立足于長遠的發展目標,通過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樹立自己的企業信譽和形象。以科學的管理規范員工,營造有利于員工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從而促進旅游市場的規范化,實現良性競爭。(二)中小旅行社明確市場定位

針對我國旅行社業中小旅行社占大多數且經營不樂觀的現狀,明確中小旅行社的市場定位顯得尤為重要。中型旅行社應該避開其在經營標準化產品方面的比較劣勢,實行專業化經營,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特定細粉市場旅游者的需求。小型旅行社的調整是采用內部改造或增設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制實現網絡化,成為旅行社業面向旅游者的窗口。其網絡化可以借鑒國外經驗,與制結合,即通過制來實現網絡化。

(三)完善產品設計,優化產品結構

1.增加短途游的推出,適當調整中長線路設計

針對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兩個小長假,旅行社要對以往的中長線路作適當調整,推出多種精煉的短途游線路以順應市場。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個“五一”小長假里,貴州省各旅行社的出游線路已經由長變短,從游客報名情況看,1至4日的短線游成為熱點,尤其以省內及周邊回歸自然、踏青、體驗休閑游為主。北京有些旅行社把三亞、北海、桂林、漓江等比較遠的旅游城市以及港澳游等4-6天的旅游也納入到小長假的游覽范圍中。

2.積極開展民俗游,弘揚民族文化

以端午和中秋兩個傳統民俗節日形成的小長假,旅行社可以設計突顯其民俗特色的旅游路線。端午期間就有旅行社推出三峽、屈原故里秭歸、嘉興、洞庭湖汨羅江以及華東城市賽龍舟之旅等線路,很受游客歡迎;而對于中秋節,旅行社可以將“賞月”作為產品的最大亮點,推出諸如漓江水上賞月之旅、古鎮觀月之旅等線路,不僅貼近民俗游的特點,行程設計上也比較有意境,適合以家庭為單位的散客出游。

3.優化產品設計,以實現旅游時間比最大化

對于假日調整后出現的5個3天的小長假,旅行社應該在產品設計中盡可能提高對時間的利用率,如:改變交通工具;選擇旅游資源豐富密集的地方作為目的地;合理安排景點游覽順序。

新休假制度的實施給旅游市場既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旅行社要在準確分析旅游消費需求變動的基礎上,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為旅游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從長遠出發,做好市場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只有這樣,旅行社才能充分把握機遇以贏得市場份額,并實現行業市場的良性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江,旅行社經營與管理[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吳清津,旅游消費者行為學[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李丹,劉曉萍,楊悅,黃金周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5)

[4]李劍鋒,邵國軍,基于新假日方案分析的旅游消費變動趨勢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7(12)

[5]羅明義:《旅游經濟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68)

[6]羅明義:《旅游經濟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54)

[7]羅明義:《旅游經濟學原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79)

[8]李天元:《旅游學概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261)

[9]趙西萍:《旅游市場營銷》,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