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城市品牌營銷的演變

時間:2022-08-18 10:28:27

導語: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城市品牌營銷的演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城市品牌營銷的演變

摘要:城市品牌反映出一座城市在國際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近年來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城市品牌營銷中的作用越發凸顯。本文回顧了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品牌營銷的關系,并提出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城市品牌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詞: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城市品牌營銷

1藝術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程

藝術設計一詞最早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當時工業革命的崛起迅速改變了人類社會原有的社會結構,使得人類由農業手工社會向工業社會邁進,以城市為核心的商品經濟蓬勃地發展起來,人們對于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藝術設計作為溝通人、產品、環境和社會之間的橋梁也由此發展起來。以強大的經濟為支柱的英國在藝術設計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名家輩出,如羅斯金、米拉斯、亨特、約瑟芬•帕克斯頓等。英國的藝術設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風格,形成了裝飾主義、構成主義、歐普技術、后現代主義等藝術風格。由藝術設計演繹出的美學風格形成的文化積累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之后由創意連結產業,并通過科技協助、智慧財產的形成及運用,逐漸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設計領域高度推崇個體的創造性,只有設計者具備創新精神,才能夠將創新理念以作品的形式體現出來,也才能設計出獨具風格的作品,因此,可以說藝術設計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上游,有了核心藝術創作才會有文化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標準,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了文化創意產業在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并將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Blair)提出“CoolBritain”,期望以“創意產業”(CreativeIndustries)帶動經濟的發展,日本、韓國也喊出了“設計救國”的口號。

2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品牌營銷的關系

文化創意產業是工業化城市的產物,是具有精神性娛樂性的文化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活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創意產業又進一步成為一個城市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創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大。以上海為例,2014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已達2.4萬億元,上海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4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近6%,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競爭是全方位的,不僅企業與企業競爭,國家與國家競爭,同時,城市與城市也在競爭。有競爭就有營銷,企業進行營銷的目的是為了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而城市品牌營銷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城市營銷是獲取資源的唯一手段,城市品牌營銷在城市發揮和轉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文化創意產業是塑造城市形象,推廣城市品牌的最佳推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底蘊,使城市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更加鮮明。城市知名度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使得城市間的競爭越發的激烈,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和品牌消費,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傳承城市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城市品牌建設的有效手段。為此,我們要以嚴肅的態度對待文化,以娛樂的精神來傳播文化,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文化創意產業中,從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使城市形象走向更精彩、更傳奇的明天。

3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城市品牌競爭力的對策

3.1擴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空間,建立完善的創意文化產業園區

當今,城市品牌化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工具,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在提升城市品牌競爭力,實現城市發展和轉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城市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對提升城市品牌競爭力的意義,依托區位資源優勢,堅持以項目為核心、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深度挖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資源,搭建文化產業服務平臺,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休閑運動等特色產業,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對古民居、古建筑及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保護,弘揚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各類行業的主體引導作用,分主題、分層次、有計劃地開展各種資源對接活動,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資源梳理與共享,提升企業發展水平,增強區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推動園區內企業與全國及世界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深度交流和有效合作,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城市管理者要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大量民間資本注入到文化創意行業,鼓勵更多創意工坊、專家學者、社會精英及有識之士參與文化創意工作,共建專業化、標準化的文創產業鏈生態系統,調查周邊環境以及周邊業態情況,進行文化創意藝術設計的跨界整合,建立“商與文”的模式,制造當地文化名片,打造特色街道、特色城市。

3.2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

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創意人才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要啟動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計劃。高校要針對創意文化產業的需求,不斷優化專業設置,將前沿的文化理念和技術引用到教學當中,要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加強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為學生配備專業實踐所需的實驗室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以促進學生學習行業所需的前沿技能,讓學生有不斷練習高級技能的條件。高校要加強校電視臺、校廣播臺、校報等校園媒體的建設,為學生提供課內外實踐學習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加強對知名文化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建立校企對接、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由職業院校的教師完成教授,職業崗位實際操作知識及技能則由企業師傅進行培訓指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這樣既實現了針對企業需求、需要,定向培養、輸送專業人才,提供專業創新支撐,也為學院學生的實習、就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舉辦文化創意大賽,通過作品征集、人才聚集、業務交流、項目對接、全媒體傳播來推進文化創意經濟發展,發現和培養新的創意設計人才,為創意設計人才成長和創意設計產品走向市場搭建服務平臺。

3.3以品牌為載體發展優勢企業,實施產業集群化策略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尚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如法制建設還不完善,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等,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效應明顯,因此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和融合發展理念,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并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積極創新文化領域的管理方式,全方位構建文化產業支撐體系,積極謀劃文化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園區生態體系建設,突出特色,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重點項目帶動、龍頭企業拉動等,激發文化產業市場活力,促進創意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不斷開拓新的發展項目,強化創意經濟時代融合發展理念,促進文化、藝術、創意設計、動漫影視、新媒體等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休閑、時尚服務、建筑裝潢、工業制造、農業生產等特色經濟領域的融合發展,增強城市的軟實力。

4結語

在當前日趨白熱化的競爭格局下,如何使自己的城市擺脫千城一面的尷尬,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城市管理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是城市品牌塑造的必由之路。城市管理者要完善政府支持機制,重視城市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借鑒韓國將學校教育、短期培訓、國際交流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分階段、有目的地培養文化人才,并根據本土經濟的發展水平,大膽改革設計出符合本土經濟,具有民族特點民族傳統的藝術作品,不僅支持現有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提升壯大,還將扶持新辦或新引進文化創意企業加快發展,利用媒體的力量,與重點目標城市媒體交換城市形象宣傳資源,打響城市品牌,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作者:潘雷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史蕾琦,王燕茹.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品牌營銷的研究——以無錫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2(08).

[2]張國治.從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到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營銷[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

[3]喬京祿.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品牌營銷之淺見[J].藝術教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