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風險成因分析及控制探討
時間:2022-11-07 11:43:10
導語:企業經營風險成因分析及控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展開分析,并以$匕為依據,提出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確保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實;建立健全的經營風險評價機制,識別風險關鍵點等有效控制措施。旨在使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加強對于各項經濟活動的管控,避免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發生,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營風險;經濟因素;內控制度;風險評估
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就是指各項經營活動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面臨的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會導致各個環節中容易出現問題,進而產生一定的財務風險,還會演變出更大的經濟損失,導致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若企業沒有合理的應對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就不可能擁有較高的盈利能力。因此,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對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及時發現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利用適當的解決措施,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加強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逐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戰略性發展目標。
一、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
1.外部經營風險的成因。(1)政策因素的影響。造成政策風險因素的原因有許多方面,其中主要含括政治要素運行過程中與法律系統等,在企業的實際運營過程中,政策因素是最核心的保障內容。國家政策根據政策調控的不同系統需求,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運營活動進行調控,并利用不同的優惠政策以及稅收政策,對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國家頒布的政策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還能夠促進各個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進而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長期發展目標。(2)貿易糾紛的影響。由于當前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在與客戶進行合同簽訂之前,很難對客戶的信用度及全部信息進行充分的了解,還會出現選擇盲目的問題發生。尤其是由于客戶的信用度不高,容易產生一定的貿易糾紛,企業的內部管控制度不夠完善,銷售人員僅僅為了提高業績而進行銷售,忽視了貿易經濟中存在的風險,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產生較大的危害。在客戶沒有償還能力的基礎上,選擇與客戶進行合作會面臨較大的風險。例如一旦企業選擇了經營狀況不佳的客戶,就會出現流動戶資產風險問題,客戶公司很可能出現經營不下去或是破產的現象,導致客戶無力償還資金。(3)應收賬款的影響。企業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采取了逐步擴大銷售規模與賒銷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為企業創造出一定的短期經濟效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應收賬款。由于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企業利用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方式在銷售渠道中不占據明顯優勢,尤其是各個行業都對銷售渠道有較大的依賴,賒銷逐漸成為本企業主要的銷售方式。行業的發展前景會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產生直接影響,尤其是針對于偏向下游的消費者,有目的的利用資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占用資金的比例。其中造成應收賬款管理成本事中處于較高的水平,賒銷政策的變化導致預期回收與實際回收存在較大差異。債務人長期無償占用企業流動資金,對于企業的資金周轉安全產生直接影響。在企業的賒銷比例過大時,應收賬款無法得到有效的掌控,相關的管理人員在進行賒銷的過程中,對于客戶了解不全面,導致應收賬款管理風險無法控制,企業的賒銷資金長期無法回收,進而造成壞賬,導致風險問題發生。(4)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產品價格會受到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企業的產品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都會對于市場價格的變動產生影響。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根據不同的價格彈性對市場生產量與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利用適當的手段進行風險防控。企業應當結合產品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長遠發展計劃,對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進行把控,盡量選擇在產品的旺季進行銷售,避免風險問題發生。2.內部經營風險的成因。(1)缺乏良好的風險意識。就大多數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許多企業對于經營風險的認識不到位,工作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資本結構不夠合理,對企業的債償能力產生直接影響,還會影響實際的收益,對企業的資金流正常運轉產生直接影響,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不足。基于此背景下,企業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及時建立了單獨的經營風險管理機構,也無法將實際的作用發揮出來,導致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2)結算方式選擇不當。企業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一般不會采取現金結算的方式,而是利用應收賬款的方式,下游企業的應收賬款占比較大,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無法將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到最大化。另外,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經濟業務中存在私下交易的現象,客戶在與企業的銷售人員進行私下交易,導致行業競爭缺乏公平性,破壞了行業的規則,對企業的信譽度產生直接影響。(3)缺乏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銷售環節選擇客戶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對于客戶的信用等級考察不夠全面,對于費用支出產生直接影響。
二、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防范對策
1.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工作流程。企業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避免經營風險發生,就應當秉承著重要性與全面性的原則,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全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保證內控制度能夠貫穿于各項經濟活動中。針對于高風險領域與重要事項,在進行機構設置以及權責分配中進行合理的設置,保證各個部門之間能夠相互監督與管理。在保證企業運營效率的基礎上,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進而對成本進行有效的管控。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由強化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等方面構成的,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保證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合法性,還應當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編制合理的財務報告,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實現企業的戰略性發展目標。企業應當將風險管理作為基礎內容,搭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框架,從根本上增強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具體措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崗位不相容制度,將風險管理指標進行合理的劃分,保證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能夠明確自身的基本工作職責,建立長效的制衡機制,對于重要的崗位安排兩名以上的員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員工徇私舞弊的現象發生。(2)建立健全的授權審批機制,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明確審批的層次、程序與范圍,針對于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應當實行集體決策或者是聯簽制度的方式,各個部門的員工或個人都不能擅自改變集體意見。(3)加強會計系統的控制工作,企業應當對會計主體產生的各項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記錄,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嚴格控制。(4)建立健全的財務保護制度,針對于企業的存貨及資金等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通過實物保管制度與財產記錄進行完善,對企業的資產進行定期核對,務必要保證賬實相符。(5)加強企業的預算控制工作。企業應當保證預算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利用適當的措施,加強預算的執行力,對于各個部門沒有完成預算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還要針對于完成預算的不良后果,采取適當的改進措施,為預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穩固基礎。(6)加強對于運營分析的控制,相關的工作人員采取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對企業的盈利水平與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并加以改進,促進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7)建立健全的績效考核制度,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通過設置科學化的考評指標體系,為單位內部各個部門的員工進行規范化管理,針對于員工的業績定期進行客觀的評價,并將員工的實際利益與企業的發展直接掛鉤,建立晉升機制,將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化,為企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2.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確保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實。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類的風險日益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化解經營風險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企業是由多個單元組成的有機整體,某一個單元形成的風險若沒有得到管控,就會對后續的工作環節產生影響,還會引發成本風險。基于此,企業應當從全局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在企業內部建立單獨的審計部門,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剛性,并對經營管理活動與風險信息進行控制,保證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的合理性與完善性,避免因風險問題導致的損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對各項經營風險進行識別,管理人員應當從戰略性的發展角度進行分析,在選擇審計部門負責人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審計部門應當加強與領導者的溝通,保證審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還要賦予內部審計部門相應的權利。3.建立健全的經營風險評價機制,識別風險關鍵點。由于企業的經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導致經營風險也是經常變化的。因此,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活動之后,應當注重適當的評價與反饋工作,制定長遠的風險管理方案,建立經營風險評價機制,收集各個部門的風險管理意見。另外,企業可以建立評價小組,從各個部門中選出優秀的工作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組織、協調與效果評價工作。與此同時,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對于風險控制關鍵點進行控制,在確認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目標的基礎上,優化風險管控流程,制定管理范圍的控制點。例如,在企業的應付賬款流程中,財務付款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財務人員應當對合同、票據等進行重點管控,還應當提升決策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針對于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需要對資源進行整合,還要逐步優化風險控制流程,避免決策風險發生。企業通過定期的調整與檢查,逐步完善評價體系,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經營風險管理水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的經營風險蘊藏于各個經濟活動中,對于企業的實際發展過程造成直接影響,不利于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基于此,企業務必要對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并做好事前風險評估工作,隨時準備好安全措施,降低企業運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因素,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立足于實際情況,建立長效的風險管控機制,對于各項經濟環節進行監督與管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為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泉.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控制探討[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4):204〜205.
[2]陶小芳.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管控[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107〜108.
[3]胡文琪.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9):140〜142.
[4]郭寧.企業經營風險管控體系構建與完善[J].財會學習,2017,(07):180.
[5]范星,劉春光.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提升企業生存能力[J].現代面粉工業,2017,31(01):33—37.
[6]曾慶偉•充分利用內部稽核防范企業經營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6,(18):204.
[7]李宇.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分析、管理和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0):191+196.
[8]高宇啥,婉摸焯.企業如何防范經營風險[J].現代商業,2016,(08):106—107.
作者:何建兵 單位:杭州無與倫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上一篇:地方國有企業面臨經營困境及對策
- 下一篇:基于多元需求的企業營銷人員培訓體系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