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博弈
時間:2022-12-11 09:04:47
導語: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博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商業銀行與貸款企業之間的信貸合約,由于中小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致使中小企業在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后有可能不還款,進而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嚴重的商業銀行“惜貸”現象。本文用博弈論的方法分析了企業和銀行在貸款、還款階段決策和利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使用單次博弈和重復博弈的方法,分析了銀企信貸的各種可能從而得出結論:改善企業誠信度、加強銀企交流、大力發展中小商業銀行等是有效解決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及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惜貸”行為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博弈
一、引言
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作為兩個重要的產業,是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我國《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中指出,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有利于優化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強對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間信貸行為的研究,有利于實現銀企雙贏。但由于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于取得上市融資和債券融資等方式的融資,因此造成了中小型企業依賴商業銀行的現狀。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間相互作用后的決策行為及其均衡問題的分析工具,在現代社會中,博弈分析已經滲透到管理和經濟領域,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探討正是博弈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本文通過建立中小型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博弈模型,合理的分析得出兩者最大利益的情況,總結現實中影響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貸款和商業銀行放貸的因素,對中小型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二、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背后的博弈關系分析
在現實社會中,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博弈關系主要發生在資金的借貸過程,既包括前期中小企業向商業銀行的借款,也包括后期中小企業的還款。貸款階段企業決定是否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則決定是否批準企業的貸款申請;還貸階段企業決定是否按約還款,銀行則決定是否追繳欠款。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貸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實際問題中,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借貸不可能就只有一次,在多次貸款中,企業可能會貸款時間變短、利率下降;銀行會明確企業的誠信度,使得信貸博弈變得簡單,當然中間也可能會有機會主義產生的損失。銀行與中小企業在借貸行為中的決策和利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正是博弈關系的具體體現。其中表現為:(1)從銀行角度看,銀行會考察企業的誠信度、公司規模、所需貸款的項目計劃、償還貸款的能力以及由于企業的誠信度的積累而導致貸款利率的浮動。(2)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會考察銀行的實際貸款利率,手續的繁雜程度,抵押物的分量等來考慮貸款的收益,決定選擇什么銀行來貸。
三、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博弈模型
1.博弈模型的假設和建立。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信貸關系模式,理性的商業銀行只關心此筆貸款的收益以及能否及時償還,而理性的中小企業也只關心此筆貸款給自己企業創造的價值收益,這種關系就決定了我國信貸行為中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利益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博弈關系。因此建立博弈模型來分析此現象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以后的信貸關系中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1.1模型的基本假設。此模型的基本假設也是構建這個博弈模型的假設前提,避免后期模型的建立產生模棱兩可的情況,主要包括如下幾點:(1)此次博弈的真正參與者是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中包括好的中小企業和差的中小企業。(2)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均是理性經濟人,均為風險規避者,在他們給定的情況下均能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決策,并且這個對于雙方來說是“共同知識”,也就是A知道自己是理性經濟人,B也知道A是理性經濟人,B知道A知道B知道自己是理性經濟人,A知道B知道A知道自己是理性經濟人,如此等等。(3)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不存在合作,整個博弈是一個非合作博弈。(4)整個博弈過程是動態的,也就是中小企業掌握自身的相關信息先做出選擇,然后商業銀行根據前者的選擇再做出判斷。整個過程存在信息的不對稱。(5)在所有的貸款申請中,只有一部分能夠獲得貸款,一部分即使愿意支付較高的利息也得不到貸款。1.2模型的具體參數假設。(1)中小企業:R表示中小企業申請得到貸款后的收益,S表示銀行追究需要一定的成本。(2)商業銀行:r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隨著誠信度的積累,利率會變化,D是商業銀行的貸款本金。1.3模型的構建。根據上述的假設前提,可以得到最為基礎的中小企業與商業銀行的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該博弈樹模型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小企業知道自身的類型,好的中小企業概率為p,差的中小企業概率為1-p。第二階段是中小企業選擇是否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第三階段是商業銀行選擇是否向申請貸款的企業發放貸款,第四階段是中小企業是否會還款。但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真實情況不甚了解,所以銀行只能依據則根據先驗概率和觀察到企業的財務報表,得出是否貸款。現在我們就來分析這個現象,首先我們按照日常生活中信貸的順序,分為貸款階段和還款階段。2.貸款階段。2.1貸款階段的單次博弈。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銀行和中小企業在信息上往往是不對稱的,中小企業可能抱有機會主義,通過弄虛作假,如編制虛假會計報表來騙取銀行的貸款。銀行此時只能根據融資企業傳遞的信息來判斷該中小企業屬于“好企業”還是“差企業”。而機會主義行為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不完全如實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從事其他損人利己的行為。一旦銀行遇到這種情況,此企業將再也不能得到貸款。貸款階段單次博弈樹如下圖1:圖1貸款階段的單次博弈。銀行與企業博弈分析如下:銀行接受貸款申請D×r×p+−(1+r)×D×(1−p)=2prD−D−Dr+pD銀行拒絕貸款申請−D×r×p+0×(1−p)=−Drp2.2當2Drp−D−Dr+pD>Drp時即p>(1+r)/(1+3r),銀行將選擇貸款,企業知道銀行將選擇貸款,它的最優選擇是向銀行申請貸款。此時存在唯一均衡,即企業向銀行融資,銀行向企業貸款。(2)當p<(1+r)/(1+3r)時,銀行的最優選擇是不貸款,企業知道銀行將選擇不貸款,形成該博弈的穩定均衡解(0,0)。(3)當p(1=+r)/(1+3r)時,上述兩個均衡同時存在。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上述一次性博弈無法排除銀行以1−P的概率向差的企業發放貸款,即無法完全排除(R−D×r,−(1+r)×D)這個不穩定均衡,因而銀行面臨的貸款風險仍然是存在的,并且P越小風險越大。這一結果是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信息優勢方獲得信息優勢的結果。通過銀行與企業的多次重復博弈,也可以逐漸使或,排除這個不穩定均衡。3.貸款階段的重復博弈。前面我們對中小企業和銀行的一次性博弈進行了求解,在一次性博弈中求得均衡(申請,貸款)。在現實生活中,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信貸關系是一種長期關系。也就是說,此博弈是重復進行的。商業銀行、中小企業都是效用最大化者,采取何種策略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效用。在重復博弈的情況下博弈樹如下圖2:圖2貸款階段的重復博弈。3.1有限次重復博弈的情況。現在假定中小企業有3個項目需要貸款,商業銀行每次進行1項貸款,博弈就變成了3次重復博弈。如上圖,按照逆向歸納法思想,我們從第二階段逐步逆向倒推。第二階段,左邊的子博弈,銀行將選擇“貸款”行為,此行為導致該子博弈在上一節點選擇“申請”;右邊的子博弈,銀行將選擇不貸款,此行為導致上一節點選擇申請。第二階段,左右的子博弈相比不申請,企業總是選擇申請。以此類推,在3次重復博弈后,企業選擇“申請”,銀行選擇“貸款”。3.2無限次重復博弈的情況。因為博弈沒有最后階段,我們不能應用逆歸納法求解。在無限次重復中,按照實際情況,企業不可能不申請貸款,那么銀行開始會根據先驗概率來選擇貸款與不貸款,在多次貸款交易中,銀行會根據多次貸款企業積累的信用度,考慮利率的下降,以貸款周期短來回報企業。小結:雖然在單次博弈和重復博弈階段,理性的企業和銀行都會選擇“申請”,“貸款”,但是企業對于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不真實性,導致“逆向選擇”的產生,銀行的貸款的不良資產增加,造成信貸危機,銀行也就不愿放貸給中小企業。4.還款階段。4.1還款階段單次博弈分析。在銀行與中小企業博弈中,企業存在貸款后拒絕還款,逃避等情況,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候要求企業提供足夠的抵押物,因此,當貸款到期時,企業通常有兩種選擇:按照借款合同履行還款利息和違約賴賬,銀行相應的措施是變現抵押物和采取上訴。還款階段做博弈樹如下圖3:圖3貸款階段的單次博弈。銀行貸款后有三種情況:(1)銀行貸款,企業還款,其收益為(D×r,R)(2)銀行貸款,企業拒絕還款,銀行忍受損失,不追究(−(1+r)×D,R+D)(3)銀行貸款,企業拒絕還款,銀行追究(D×r−S,R−D×r)。在此不考慮現實經濟生活中交易費用,如貸款擔保和抵押可能不足、司法體系效率欠佳等因素。經過利益權衡(D×r−S>−(1+r)×D),理性的銀行必然會選擇追究,而理性的企業將不還款R−D×r與還款R相比較,會選擇還款。因此,博弈的均衡必然是銀行貸款,企業還款,收益集是(D×r,R)。4.2還款階段重復博弈分析。同上述貸款一樣,多次貸款,必然導致多次還款。其博弈樹如下圖4:圖4貸款階段的重復博弈。(1)有限次重復博弈的情況。在此同上述貸款時候的有限次重復博弈一樣,我們假設3次重復博弈。按逆向歸納法思想,我們從第三階段逐步逆向倒推。第三階段,銀行將選擇“追究”行為,此行為導致上一節點收益是(D×r−S,R−D×r)。第二階段,企業將選擇“還款”行為,此行為導致上一節點收益是(D×r,R)。第一階段,銀行將選擇“貸款”行為,此行為的收益為(D×r,R)。以此類推,在3次重復博弈后,此博弈均衡為((貸款,追究),還款)。(2)無限次重復博弈的情況。假定博弈重復無窮次,如果中小企業有足夠的耐心,(貸款,還款)是一個均衡結果。如果中小企業在博弈的某個階段首先選擇了不還款,他的機會主義將觸發商業銀行的“永遠不貸款”的懲罰,因此中小企業隨后每個階段的支付都是0。理性的企業不會讓這種現象的發生,于是(貸款,還款)是正確的選擇。如果想精確得出無限次重復博弈下的結果,還須考慮貼現率,此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討論。理性的銀行和企業必然會選擇((貸款,追究),還款),但是在單次博弈中小企業容易產生機會主義,導致銀行的損失和再不貸款;在考慮重復次數足夠多,企業會衡量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的利益差,一般不會不還款,當然有些企業就是抱著不想長期發展的,中間肯定會產生不還款的行為。5.總結。該研究與周柏青和彭健(2004)的研究對象一致,兩者都從貸款階段和還款階段來分析中小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博弈關系,周柏青和彭健(2004)得出,在貸款階段:企業能否獲得貸款完全取決于銀行所推斷企業經營的好壞的概率p;在還款階段:理性的銀行會選擇追究,企業會選擇還款。但是本人所構建的模型,在研究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擴展。本文在方法上每個階段分了單次博弈和重復博弈,收益不再是特殊的數值而是用更具有廣泛意義的字母,在本人的假設情況下,不僅得出周柏青和彭健的結論:申請貸款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概率p大小,還得出決定p值大小的因素是利率r。特別是在重復博弈的方法下,利率的下降會給企業更快的帶來貸款和更多的收益,通過模型的分析希望在政策建議中提出關于利率引導企業貸款的可行性意見。
四、結語
利率r是影響中小企業貸款的主要因素,同時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中小企業誠信度低,也導致企業可能不還款。針對以上結論,本文在如果降低利率、提高誠信度方面,提出了以下的建議,希望可以在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這個問題上有所幫助。1.信用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得不到認可。1998-1999年間,政府通過吸收日本、加拿大等國經驗的基礎上,就認定了培育、發展、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才能解決中國融資難的問題。2000年8月,政府更是印發《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標志著中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進入制度建設與機構和體系完善建設階段。一方面,我國信用擔保體系具備一定規模,但沒有統一的機構管理,各自為政,信用評估機構有100多家,但評估水平不一,信用擔保有時職責不明,以政策性為主,最后信用服務體系的法律法規還沒有系統規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和經濟上促進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的改進,統一管理,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另一方面,在本文的模型基礎上會了解到好企業的概率p,并且通過重復博弈的討論,明確好企業在各種情況下的選擇,有助于信用擔保體系對好企業進一步的把握,這樣不僅銀行能減少不良貸款帶來的損失,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2.大力發展中小商業銀行。為了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除了對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經營模式進行改革外,還要進一步發展多層次、多樣性的銀行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相對于國有的商業銀行而言,中小金融機構可謂是中小企業的“娘家”,而中小商業銀行也更傾向于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目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主要有股份制銀行、城市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郵政銀行等。由于股份制銀行相對規模已經比較大,類似于大型商業銀行,因此,面向中小企業還是上述那些余下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找到自己相應的銀行,或者這是最直接解決融資問題的路徑。據調查,2004年1至3月,該市某縣商業銀行新增貸款的76%投向了優質客戶,農村信用社新增貸款的51%投向普通或其他客戶,客戶整體水平的降低必然增加信貸風險。3.加強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交流。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是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問題。在本模型中,有些企業為了貸款會采取欺騙行為,會導致銀行的“誤貸”。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促進銀企加強合作,銀行和企業之間可以召開銀企座談會。從銀行角度講:銀行可以通報本地中小企業貸款管理情況;為企業解讀政策或者中央銀行對于貸款的最新政策;收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使得企業對于銀行有更深入的了解。從企業的角度講:企業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以及相關資料的展示,讓銀行給予中小企業機會。政府還可以專門設立一個網站或其他媒體介質,公布企業的誠信記錄、等級,同時有專門的人事評估企業的信用度,讓銀行工作人員了解中小企業,同時節約銀行調查的成本。4.加強企業自身建設,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為了防止機會主義的發生,中小企業應提高中小企業經營者的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一般中小企業的員工人數較少,那經營者就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既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又要重塑企業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其中這里的信用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樹立企業誠信為本的意識,提高自身資信狀況,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信用等級;另一方面,充分發展企業之間縱向經營紐帶關系,與生產經營的上、下游企業結成松散的經營聯盟,并通過這種縱向關系發展商業信用。5.建立誠信等級,降低利率。樹立誠信為本的意識,恪守信用,從而達到提高自身資信狀況,降低利率。據某股份制銀行的貸款業務經理介紹,目前,銀行對于一些資質比較好的企業,會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給予不同的貸款利率優惠。如2012年各大銀行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基本上都執行了6.31%的基準利率。銀行對于綜合效益和信用度高的企業會在一年期貸款利率6.56%的基礎上給予9折優惠,即貸款利率為5.90%。在市場化利率的大環境下,我們保持信用度來爭取一些相對低的利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針對不同地區的貸款風險設定不同的貸款利率浮動,使具有良好信用環境地區的企業能夠享受到相應的融資。
參考文獻:
[1]孫冀,劉詩韻.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策略淺析[J].財政金融,2012(21):120-120.
[2]朱艷潔.房地產業與商業銀行的博弈分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周柏青,彭健.不完全信息下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博弈分析[J].金融觀察,2004(3):35-36.
[4]中國人民銀行吉安中心支行.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政策在基層實施后出現的新情況[J].金融統計與分析,2004(10):20-20.
[5]錢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與有效性研究[J].企業經濟,2012,378(2):168-171.
[6]李嘉亮.下浮20%貸款利率?銀行對企業說不[N].中國會計報,2012(13).
作者:郝巡 單位: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 上一篇: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探討
- 下一篇:商業銀行廣告投放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