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主機程序性能研究

時間:2022-10-30 02:57:29

導語:商業銀行主機程序性能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主機程序性能研究

隨著商業銀行各類業務需求的急速增長,主機項目投產和程序變更勢在必行,但程序投產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小覷。若投產程序性能較差,不僅會消耗較多的主機資源,而且在業務高峰時期更容易達到性能瓶頸,引起交易大面積擁堵,造成業務連續性降低和客戶滿意度下降等不良影響。本文從制度和流程兩方面,深入探討和研究主機程序性能管控方法,嚴控程序投產帶來的性能風險。

一、主機程序投產簡介

當前主機程序投產流程主要包括業務需求分析、開發、測試、評審、投產、驗證、總結和反饋等環節。首先由業務部門提出業務需求,開發部門對業務需求進行分析并開發源代碼;再由測試部門對主機程序進行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在程序投產前,由科技管理部門通過召開月度投產會的形式,組織開發、測試和運維等技術部門分別從管理要求和專業角度評審待投產項目是否滿足投產條件,對于滿足投產條件的項目由主機部門進行投產;之后由業務部門和開發部門分別進行投產后的業務驗證和技術驗證;最后由主機部門進行投產后的總結和反饋。主機程序投產流程如圖1所示。主機程序投產牽涉部門眾多,流程也較為復雜,從程序性能管控方面來說,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投產后程序性能不佳,從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影響。主要的性能風險如下:(1)開發環節程序設計缺陷,主機程序在某一個邏輯分支出現死循環,導致投產后主機CPU資源消耗增大,性能出現瓶頸。(2)測試環節由于缺乏統一的測試準入標準,導致性能測試不充分,測試總結報告中未針對程序性能問題給出明確的投產建議。(3)評審環節由于性能測試報告結論表述不清晰,缺乏統一的投產準入標準,導致主機程序性能評審不到位。(4)投產后的總結反饋環節缺乏統一的主機程序優化標準和有效的反饋機制,通常只有當核心系統整體性能指標出現異常時,我們才能順藤摸瓜,逐層排查出單個程序的性能問題,因此缺乏對單個程序的性能優化監控標準和完善的性能問題反饋體系,存在性能問題發現不及時的風險。綜上所述,主機程序投產流程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從程序性能管控方面來說,項目投產前的投產評審環節和項目投產后的總結反饋環節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主機程序能否予以投產以及程序投產后若發生性能問題,能否及時進行反饋和優化。

二、主機程序性能管控措施

商業銀行科技部門從投產前的評審環節和投產后的總結反饋環節入手,制定了相應的性能管控措施。首先,為明確主機程序性能測試標準和性能優化標準,使項目評審環節和總結反饋環節有據可依,分別制定了程序投產前的準入標準和程序投產后的運行優化標準;其次,為配合新標準在各個相關部門間有效運行,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劃分,建立了主機程序投產后的總結反饋機制。1.制定程序投產標準。(1)制定程序投產前準入標準為了保證主機程序投產后的性能符合要求,投產前的性能測試和投產評審環節必不可少。為此,商業銀行各科技部門大力配合,由測試中心牽頭,基于測試實踐數據制定了《主機應用程序性能測試投產準入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為性能測試工作人員提供明確的測試關注指標,使得主機應用性能測試有據可依,測試結果數據更加真實有效,簡化了主機性能測試流程,優化了測試方法,明確了主機應用程序性能標準,從源頭上控制了投產性能風險。根據該《規范》,測試人員在待投產項目的《性能測試報告》中提出投產建議,為評審項目投產是否達標提供依據。對于在性能測試中不符合投產準入標準的程序,在月度投產會評審過程中可直接否決其投產。《規范》是主機應用程序開發、測試和投產三方協調的基礎,是主機系統應用程序投產上線和安全運維的有力保障。準入條件見表1。(2)制定程序投產后運行優化標準《規范》主要是針對增量的程序在投產前進行有效的性能風險管控,而存量的程序則涉及較少。如何在主機程序投產后規范程序性能,及時優化性能不佳的程序,防范主機程序性能風險,成為了商業銀行主機部門一個新的課題。為了規范主機應用程序運行,合理使用主機資源,主機部門根據多年核心系統生產運行和問題分析的經驗,總結整理出與生產主機容量和安全相關的包含單筆交易CPU消耗、交易平均響應時間等在內的13類性能指標,見表2。根據生產運行情況,對Appbuilder程序與C語言程序分別執行兩套CPU消耗標準,按不同交易類型設置不同優化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性能指標制訂分檔標準。按生產運行結果的不同檔次與交易量和交易品種數相結合,明確主機應用程序在投產后是否需要優化,并給出具體的投產后的優化建議。此外,增加了死鎖、超時等指標的投產優化規定以及給生產帶來隱患的調試信息的檢查,最終制定了《主機應用程序運行性能優化規范》(以下簡稱《優化規范》)。該規范一方面評估主機程序投產后對生產主機資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評估主機程序是否編寫規范,從而保證主機系統的安全運維。優化條件見表3。2.建立主機程序投產后的總結反饋機制。為更好地落實《優化規范》,使該制度全面覆蓋項目投產后的程序性能監測及日常運維。主機部門建立了主機程序投產后的總結反饋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加強主動運維模式。通過日常監控、投產后主動對比分析和定期健康檢查等方式,監控投產后的程序性能是否符合《優化規范》。(2)引入問題管理機制。通過引入問題管理機制,規范主機程序投產后的程序性能問題管理,明確各單位的職責,加強問題根源分析和解決,防止問題重復發生。當前程序性能問題管理的角色共分為三類:問題報告角色、問題管理角色以及問題處理角色。①問題報告角色。主要指商業銀行主機部門一線運維人員,若在主動運維中發現性能不佳的程序,可通過在IT服務臺提交問題單的形式,及時向問題管理崗反饋,提請軟件開發中心限期優化,并提供具體的程序性能報告,幫助開發部門進行分析。②問題管理角色。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科技部門管理人員,通過在IT服務臺上受理程序性能問題并分派問題處理部門,敦促問題分析與解決。③問題處理角色。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科技部門軟件開發人員,通過在IT服務臺上制定程序性能問題處理計劃、分派問題處理人處理問題和定期在問題處理關鍵節點向問題管理崗反饋問題進展。問題管理跟蹤機制流程如圖2所示。(3)引入定期優化反饋機制。若主機程序投產后引發的程序性能問題是由多個程序互相調用所致,非投產程序本身的問題,而是底層程序的問題,不適用于問題管理機制,需要多方協調溝通解決,則引入定期優化反饋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季度應用問題交流會,由商業銀行科技管理部門牽頭,組織多個開發部門協調溝通,共同解決程序性能優化問題。根據新規范,主機部門運維人員在主動運維中共梳理出十余筆性能不佳的交易,通過運用成熟的總結反饋機制,這些交易已全部完成優化改造工作,主機系統的單筆交易CPU消耗有了明顯的下降,從而大幅降低主機系統的資源成本和運維風險。

三、總結與展望

截至2017年底,主機程序性能管控措施已在農業銀行全部主機程序投產項目中推廣使用,性能指標監控更全面細致,問題管控機制有效運行,大大降低了主機投產程序的性能風險,同時也節約了主機的資源成本,對同業的資源成本控制和程序性能管控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主機程序性能管控是一項長期任務,今后農業銀行將采取以下措施持續進行改進和完善。(1)兩部規范中的性能指標與標準以及相關的問題管控措施將在今后的應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并隨著生產運行情況的變化定期更新指標值。(2)大力推進自動化監控和自動化分析報告的推送工作,使得性能問題排查更全面。(3)進一步明確主機程序投產過程中各部門的職責劃分,優化投產審批流程,增加性能測試的覆蓋面,嚴格把控投產的第一道防線,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顧佳倩 曾劍鹿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