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2 10:18:00

導語: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分析論文

1建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的建立應該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主要包括銀行監管理論、公司治理結構理論、內部控制理論等一系列理論,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和金融系統發展來設計。

1.2系統性原則

長效機制的建立必須將各個層次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全面、結構有序的、層次分明的系統,以面對復雜的銀行風險。

1.3可比性原則

為了實現整個機制的有效性,長效機制的建立應該實現可比。因此,應該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具體做法和制度規范。

1.4可操作性原則

必須考慮理論和實際之間的差距,盡量在可能的范圍內使目的得以實現,以保證長效機制的順利進行。

1.5主客觀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我國的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同時注意我國經濟的特殊性質,不僅是滿足科學性原則,也是主客觀相結合的需要。

2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的建立

2.1逐步完善商業銀行的外部監管

2.1.1建立科學的銀行監管理論體系。從目前我國銀行監管理論的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監管理論滯后于監管實踐,嚴重制約著銀行監管的開拓進展,制約著銀行監管水平的提高。

2.1.2制定完整的銀行監管法律體系。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銀行法律體系。

2.1.3健全完善的銀行監管組織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銀行監管組織體系是有效銀行監管的先決條件和重要組成部分。

(1)轉變監管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理念,即:通過適當的激勵制度安排,發揮銀行自身管理和市場約束機制作用,通過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銀行業競爭力和效率的提高,維護銀行體系的安全穩定。(2)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在我國的意義不僅僅是維護存款人信心,防止出現金融恐慌。存款保險機構的利益和存款機構的利益相互依存,有共同的利害關系,對存款機構監管的積極性就會提高。(3)建立金融監管委員會。我們要未雨綢繆,考慮設立金融監管委員會,下設銀行監管局、證券監管局、保險監管局等,分別對各類機構進行主體監管,既有利于監管的協調統一,又有利于削除監管真空。

2.1.4形成有效的銀行監管方法體系。建立銀行風險預警系統。預警系統可通過對銀行機構的主要業務經營比率和比率“通常界限”加以仔細分析,對接近比率“通常界限”的從事機構及時預警并進行必要的干預。

2.2建立科學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

2.2.1以權利相互制衡為原則強化董事會機制。(1)董事會依法產生,獨立運作為了加強內部分工和權力制衡,全面履行有關職責,銀行董事會還可以下設委員會;(2)監事會真正發揮監督職能。監事會成員中應有一定比例的職工代表,監事長和非職工監事必須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監事長和監事會成員不應在銀行內擔任行政職務。

2.2.2以績效考評體系為手段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在激勵機制方面,主要強調非貨幣化的行政激勵(職位升遷)和精神激勵(愛崗敬業),而忽視了貨幣化物質激勵。在薪酬制度方面,按照國際通行的薪酬制度,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對管理層和員工分別進行客觀的績效評價,將工資報酬與銀行的盈利情況、為股東帶來的回報以及各自的業績掛鉤。

2.2.3以信貸風險控制為重點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銀行在資金的運作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性,防范在資金運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集中于信貸風險,因此,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現階段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任務應是以加強信貸風險控制為重點,構建風險控制機制。

2.3建立良好的商業銀行內部技術控制

2.3.1建立嚴格有效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商業銀行應該重視對內部組織機構的設計,做到職責分工合理,使銀行能順暢運行和有效的執行領導者的意圖。為防范各部門和銀行員工因經營管理不善而產生隱瞞欺詐行為,一般還專門設立了獨立于其他部門僅對銀行最高權力結構負責的內部審計機構。

2.3.2高度的電腦化管理。商業銀行應該電腦化管理在內部控制上的應用,目前電腦已被普遍應用在信貸管理和國際結算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因為個人的疏忽而導致業務的失誤,并有效的防范道德風險。

2.3.3合理有序的內部檢查制度。銀行內部檢查制度是發現銀行內部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證銀行安全運營的必要措施。

2.3.4逐步完善內部評級制度。一是要借鑒發達國家國際性銀行在長期的內部評級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內部評級方法體系。二是要充分借助國內外專業評級公司的技術力量。

2.4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尚未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主體,市場獎懲并未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切實發揮作用。其原因之一在于信息披露的不健全,市場參與者難以及時獲得諸如銀行財務狀況、經營戰略、風險管理能力、收益等方面的可靠信息,無法將更多的資本配置到風險低的銀行,或者要求風險高的銀行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市場約束機制不健全引發的問題是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浪費了大量的金融資源。具體改進方向如下:(1)銀行會計體系和會計財務信息披露。非上市商業銀行的會計準則向上市商業銀行的會計準則靠攏,上市商業銀行的會計準則向國際標準靠攏,最終實現會計報告國際化。盡快出臺銀行基本業務會計準則,強化會計財務方面的信息披露。(2)加強風險披露。風險披露主要包括資本信息、市場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方面的信息披露。(3)強化表外信息披露。一是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建立統一的表外業務風險衡量標準和風險檢測體系。這樣,商業銀行辦理的表外業務就可以動態地反映出來,同時又能夠將中間業務的經營納入金融宏觀調控的范圍予以監督。二是完善表外業務的信息披露方法。要求表外業務項目應以資產負債表附注形式或附表形式反映出來。三是強化信息披露真實性要求。對在銀行表外業務披露中的重大虛假披露事件的當事人應制定嚴格的懲罰制度。四是強化表外業務信息披露的同時,要強調表外業務向表內業務的轉化,能在表內核算和表內披露的項目應首先在表內核算和披露。(4)監控制度。信息披露監控機制應包括三方面。一是日常監督機制。信息披露能自愿、真實、及時、準確地按照市場規則披露信息。二是懲罰機制。信息披露后如果不符合要求,必要時可要求增加披露的內容甚至重新披露。三是監管當局的責任。

2.5建立科學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專業化的風險管理隊伍

人員素質與操守的高低是由商業銀行員工素質的水平決定的,因此商業銀行為了確保員工素質,建立一套嚴格人事管理制度,使其能成為專業化的隊伍非常重要:第一,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第二制定員工工作規范,引導和考核員工行為。第三,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四是利用錄像培訓。第五,對重要崗位員工實行職業信用保險。第六,實行休假和工作輪換制度。第七,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銀行凝聚力。

小結:詳盡的闡述了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具體操作措施,從外部的銀行監管,對外的信息披露,到內部的控制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內部控制技術,最后談到了商業銀行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培養,分層次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

參考文獻

[1]吳慧強,徐雪香,丁惠等.商業銀行風險與防范[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12-15.

[2]宋清華,李志輝.金融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2003:17-20.

[3]張華強,陳文峰.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要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5:4-7.

摘要:金融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風險是誘發社會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而商業銀行是銀行業的主體,因此防范商業銀行風險是阻止金融風險發生的關鍵,研究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長效機制對解決商業銀行風險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原則;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