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銀行財務報賬制管理

時間:2022-05-28 03:01:00

導語:深化銀行財務報賬制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化銀行財務報賬制管理

一、財務報賬制概述

目前,費用報賬制度遵循“總額控制、合理使用、嚴格審核、按期核銷”的原則。中心支行在預算指標內,依據各縣(市)支行自然狀況,確定業務周轉金標準,定期撥付,按月核銷,年末結清。具體流程為縣支行按核批指標據實列支各項費用,并按核算內容及時在財務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上做記賬處理,于每月末提交原始單據及相關憑證到上級行會計財務部門,其開支合理性及賬務處理規范性經上級行審核通過后,在財務綜合管理系統進行月結及向央行會計核算系統報賬,由縣支行自行裝訂和保管財務支出憑證、賬表。縣支行對其開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中心支行報賬員對審核過的會計憑證和賬務資料的合規性和完整性負責。

二、報賬制取得的成效

(一)強化了財務集約化管理

報賬制規范了會計行為,強化了會計監督。一是通過業務周轉金加全轄費用指標管理,控制財務費用總額進度,完善了財務調控,加大了資金管理力度。二是縣(市)支行重大事項支出要提前審批,并且能夠按月對全轄費用單據進行審核,能夠全面、及時、真實的把握費用支出情況及預算執行進度,改變了以往“重指標分配管理、輕財務費用監督”的局面,通過報賬制能夠很好的做到財務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監管,強化了財務的監督職能。

(二)規范了財務行為

通過報賬制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費用支出各科目、賬戶不得突破核定的指標,嚴禁以各種名義預提、虛列費用指標,嚴格按照規定的核算范圍和核算內容、列支相關費用支出。報賬制增強了縣(市)支行財務約束,促使縣(市)支行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在中心支行財務的監督指導下,逐步統一規范轄內財務費用支出標準,規范財務列支行為。

(三)加強了財務預算資金管理

報賬制加強了財務預算遵循“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面向基層”的分配原則,統籌考慮各支行、各類人員的資金需要,特別是偏遠地區和基層行的資金需要,滿足各支行機構依法履行職責的資金需求。通過報賬制建立并健全預算分配審批制度,規范預算分配程序,促進了公平、公正,合理分配財務預算指標。同時,報賬制加強周轉金管理,基本支出要按照均衡性原則撥付,項目支出要根據年度預算安排,結合項目實施進74度撥付,既能夠防止超預算、超進度撥款,又能夠防止年底突擊花錢。

(四)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報賬制能夠科學整合財力資源,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在財務費用逐年趨緊形勢下,能夠突出勤儉節約與服務保障,合理分配預算指標。在保證基本資金需求的同時,統籌部分預算資金,解決業務規劃項目資金需求。因此,縣(市)支行的各項費用支出受到嚴格控制,鋪張浪費行為將得到遏制,財務資金本著效益最大化原則支配運用到最需要的部門和崗位中去??h支行財務報賬制的實行,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仍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的財務報賬制傾向于審核制

現行的財務報賬制是由中心支行每月給縣支行撥付業務周轉金,縣支行在中心支行核定的費用指標內據實列支,每月其開支合理性經中心支行會計部門審核合格后,由縣支行自行向核算中心報賬。因此確切地說,這種形式只是一種記賬前的票據合規性的審核方式,審核人員看到的只是票據是否合規、票據要素是否齊全、有無串戶等表面現象。

(二)縣支行自身財務控制與監督弱化

實行報賬制后,費用支出全部需上級行審核,經費自主權受到一定的制約,削弱了縣支行的內部審核作用,易形成機械、消極、被動的管理方式,影響縣支行自身財務管理和控制作用的發揮。

(三)成本增加

每月月末,縣支行報賬人員需攜帶重要的會計憑證到所在地中心支行進行報賬前審核,出于安全考慮,縣支行需派專車護送,勢必增加縣支行車輛運行費和差旅費支出。實行報賬制后,縣支行原有的工作沒有減少,又增加了報賬資料的送審環節,工作量加大。同時,各中心支行因審核工作量加大,而各中心支行會計財務部門人員并未增加,報賬監督員均為兼職,人員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是財務真實性風險增加。雖然報賬制明確了縣支行財務真實性由其自身負責,但由于財務管理部分權力的上收,造成縣支行責任意識淡化,無形中增加了財務真實性風險。二是存在安全風險隱患。縣支行到中心支行均有一段在途時間,因意外事故極易造成會計資料的丟失、損毀。三是增大了中支會計部門的審核監督風險。

四、優化報賬制的建議探討

(一)夯實制度基礎

完善規章制度,是加強報賬制管理和執行的最有力保障。目前,全省仍以2004年制定的《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縣支行財務報賬制管理暫行辦法》為制度準則,以《吉林省人民銀行系統縣支行財務報賬制賬務設置及核算手續》為操作規程。隨著報賬制業務的開展,加上財務綜合管理系統成功上線,上述規章制度中的某些規定已不適應當前業務發展需要,且在業務執行過程中還有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健全、完善。因此我們仍需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完善報賬制管理制度,夯實管理制度基礎,使費用報賬業務各個環節操作都有章可循。

(二)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相結合

在現有監管資源條件下,將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平時充分利用財務綜合管理系統,實時掌握縣支行內控制度執行及財務收支情況。同時,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有效彌補僅憑審核票據表面帶來的弊端,充分發揮監管效率。

(三)提高縣支行自身財務管理與監督意識

縣支行領導首先要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擔負起領導管理責任。要結合當地實際,及時修訂、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審批權限及程序,尤其要加強費用支出的事前審批管理,有效發揮“一支筆”費用審批作用。各級財務人員要明確自身責任,加強財務制度學習,依法規范財務收支行為,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有問題及時向上級行反映,雙方共同把問題解決在報賬之前,盡量避免先斬后奏的倒逼作法。

(四)創新報賬方式

目前,財務報賬完全以手工處理為主,工作效率低,管理不科學,沒有專用財務軟件。當前急需做的是借鑒票據影像系統管理模式,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增加憑證影像報賬制功能管理模塊。一是可以避免票據丟失風險,降低人力成本,能夠有效提高財務管理質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財務實現網絡化,中心支行能夠實現費用開支的實時監控與管理,能夠及時參與到縣(市)支行費用決策中,達到事前管理的效果,提高財務監管能力。三是檔案查詢快捷。實現財務憑證影像化,便于會計傳票的調閱。

(五)建立應急機制

我省共有40個縣支行,距離所在地中心支行遠近不一。尤其是我省白山地區下轄4縣(市),各縣支行分布較為分散,且道路崎嶇,路況復雜,冰雪路面時期長。其中轄內長白縣支行距離中心支行長達330公里。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容易造成單據出現丟失、毀損等情況,如果不能及時送審,將會影響縣級支行所需業務周轉金的正常撥付,進而直接影響到縣級支行各項業務開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各行應建立費用報賬應急機制,防范處置突發事件。特別應解決憑證在傳遞途中造成正式憑證毀損、丟失,費用核銷無依據情況下,業務的處理辦法。

(六)深化財務報賬制改革,積極探索縣支行財務管理新模式

財務綜合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后實現了全省聯網,系統功能允許上級行管理下級行賬務,地市中心支行可以設置相關的崗位,對縣支行賬務進行記賬、復核、登賬等管理,為深化縣支行財務報賬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防范縣支行財務風險,提高縣支行財務管理水平的共同目標基礎上,根據多年來縣行報賬制管理經驗,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縣支行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