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銀行建設探究
時間:2022-12-14 10:17:55
導語:智慧生態銀行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銀行將金融服務擴展至各類生活生產場景。基于開放模式的智慧生態銀行,對外輸出金融服務能力,通過建立泛在式、場景式的服務方式,打破時空限制,注重在生態建設上發力,為生態合作方進行智慧金融賦能,使金融服務無處不在、按需提供,為客戶提供更加極致的體驗。本文深入分析了智慧生態銀行的內涵和功能,提出了智慧生態銀行的建設方式和實踐路徑,為建設智慧生態銀行、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加快金融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開放;智慧;生態;場景;大數據;人工智能
當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觸角延伸到經濟社會的各個角落,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加速金融和生產、生活等各類場景的連接,實現金融服務場景化、泛在化,推進銀行業務模式轉型升級。銀行業通過金融科技的深入應用,大力推進銀行數字化、生態化建設,實現場景化、智慧化的金融服務,從而加快金融供給側改革,實現銀行金融服務的價值再創造,為客戶提供更加極致的體驗
一、智慧生態銀行的內涵和功能
(一)智慧生態銀行的內涵。當前銀行正在加速進入Bank4.0時代,各行將金融科技戰略納入全行的發展戰略,積極建設開放銀行體系。傳統的金融服務主要通過柜面或網上渠道開展業務,屬于機構-客戶的單向服務的方式。為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局限,銀行在堅持做好傳統服務渠道的同時不斷拓展服務半徑,將金融服務擴展至各類生活生產場景,著力建設開放銀行,對外輸出金融服務能力,通過建立泛在式、場景式的服務方式,打破時空限制,注重在生態建設上發力,加強業務頂層設計,以開放架構為支撐,以金融生態為依托,打造智慧生態銀行;通過流程再造、數據融合、產品創新、平臺開放等方式,建設基于開放架構的金融服務平臺和金融生態云,為生態合作方開放核心金融服務能力,使金融服務無處不在、按需提供,進而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深刻變革,促進金融產品和質量的提升。(二)智慧生態銀行的功能。1.金融服務有效延伸。生態銀行是從理念、模式和結構上改變傳統金融的服務模式和方式,形成一種基于生態的金融服務方式,將金融服務融入生態場景當中,使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生態上的合作方成為銀行服務渠道的有效延伸和場景延續。通過與生態圈的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實現數據融合、客戶共享、功能互補、場景共建,發揮彼此的優勢,讓金融服務進行有效連接和滲透各類場景,形成一種新型的場景金融服務模式,實現金融資源深度融合和共享利用。2.金融客戶有效引流。通過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相互形成合力,將金融服務和實際的商品交易、生活、生產等環節融合起來,把產業業態和金融服務充分融合、相互滲透、相互支撐,使金融的觸角向產業業態延伸。通過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基于產業業態的引入和引流,為金融機構帶來更多、更廣泛的客戶,并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推動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支持金融服務始終與市場要求保持同步同頻,使金融資源配置和市場要素流動保持匹配,從金融功能角度更好地支持要素的快速流動,推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生動實踐。3.金融資源有效供給。生態銀行打破行業的邊界,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跨界融合,有效地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將金融資源有效地配置到實體經濟中,推動要素融合流動,發揮更大的金融服務效能,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特別是在消費、創新、綠色低碳、工業經濟等領域,通過跨界合作、功能融合、場景滲透,對金融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形態進行創新,從中找到新的創新點和共同點,通過整合生態、構建客戶、資源共享平臺,有序推進生態銀行建設,增加金融資源優質供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現供需高質量的動態平衡。
二、智慧生態銀行建設方式
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使得以客戶為中心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化,銀行借此打造智能化、泛在式的金融服務,使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為客戶提供極致體驗。構建智慧生態銀行,要站在金融服務功能全面發揮的視角,突破傳統渠道、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的限制,轉換思維,開闊視野,對銀行的業務架構和應用架構進行戰略性、前瞻性和體系化設計,提高金融服務的開放性和便捷性,充分適應當前金融普惠化和泛在化的發展要求。(一)設計開放的架構。采用基于分布式的開放架構,著力制定和構建開放銀行的平臺架構體系、運營指標體系、交付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并對接口標準和管理模式進行設計和制定,在業務上采取分層次、分組交換的業務架構,保證架構的伸縮性和擴展性,在吞吐量、并發處理等方面為業務擴展提供可能。同時,支撐海量的上層業務交易開放,為上層金融服務提供高性能、安全、高效的能力支撐,實現架構高可用、可擴展和可伸縮,實現極致的低時延特性和并發處理能力。(二)構建金融服務平臺。銀行依據制定平臺開放、服務開放、接口開放的標準,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探索建立開放式智慧金融的綜合服務模式,打造統一的金融服務平臺,實施統一的管理和開發,在此基礎上向生態合作方開放服務。通過建立客戶和服務的共享體系,提供統一的服務框架,將服務交易進行細化和整合組裝,向生態合作方共享開放,生態合作方可以快速地、便捷地調用金融服務,從而將金融服務無縫地融入到生活、生產和經營活動當中,形成“科技+金融”的智慧生態圈,生態圈中各參與方實現更加緊密的業務關聯。(三)實行可視化組件管理。構建可靈活組合的組件化架構體系,通過對金融交易的分解、分析、組裝,統一進行設計并開發相關的組件,促進對不同業務交易組件的標準化管理,為實現整體的對外輸出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創建基于接口的合作模式,使生態方合作企業可以調用相關業務交易組件,相互組裝形成金融服務產品和服務能力。通過接口調用的方式供開放生態方合作企業使用,實現組件的共享和推廣。根據接口的數量和資源情況,對資源進行配置,同時加強對業務組件可視化管理和分析,實行對組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組件的開發、、提供到退出全流程,并制定相關缺陷解決機制。(四)對外輸出金融服務能力。建立金融服務目錄,搭建統一編號的管理體系,實施服務注冊、配置、管理、監控和使用,并在使用中進行全面監控,將分散的服務能力集中整合,實現目錄化的管理和提能。比如將移動收單、融資、存款、貸款從各自的渠道進行整合,在生態合作方需要服務時進行統一注冊、主動配置、統一管理和統一監控,實施交易可視化管理和量化管理,將開發完成的交易及時進行服務目錄,通過可視化的操作配置即可對外提供,推動相關服務在生態圈中進行分享和推廣。突破傳渠道的邊界,將金融服務嵌入生態合作方場景當中,實現客戶秒支付、秒交易、秒授信,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無縫銜接,為客戶提供流暢的金融服務體驗。(五)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在構建統一的金融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對接口進行安全控制并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強化生物識別、加密密碼、安全檢測等方面工作,在金融服務平臺上做好安全認證及技術服務,確保相關金融服務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開展。同時打造優質服務,進行流量控制,設計服務級別,配置時要做好協議適配,確保相關的開發和配置作用,同時做好接口的生命周期管理和調用,提供金融服務能力和過程效能的分析、歸納。
三、智慧生態銀行的實踐
當前,銀行均在積極探索智能金融領域,制定智慧生態銀行發展藍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優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銀行服務流程進行再造,不斷地提升整體的服務能力。同時,也在不斷加強銀行的開放程度,通過將金融服務融入場景服務,打造生態金融,形成體系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生態,實現體驗一流的智能生態銀行,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務。(一)建立開放的金融服務能力。通過打造統一的金融服務平臺,進行對外金融服務接口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提升內外部金融服務標準化能力。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平臺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放接口,融入產業服務,通過與生態合作方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進行引流,基于相關數據,分析引流新客戶的特點、特征和優勢,提供更加多樣化金融服務,與生態合作企業共同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和渠道,構建金融生態體系。(二)推動金融服務智能化。充分發揮“生態+智慧”雙輪驅動策略,建立智慧銀行時充分考慮銀行的生態建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融入銀行生態建設過程中,堅持創新引領、科技驅動,積極開展前沿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打造產品、優化服務方面的價值,強化科技和業務深度融合,推動業務轉型發展,推進銀行在渠道、產品、運營、風控、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提升銀行智慧服務的能力。通過構建智慧生態銀行,全面輸出渠道建設、客戶營銷、風險管理、數據分析等各方面的服務能力,全面賦能生態合作企業。(三)推動金融服務云化。通過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的相互結合,推動內外部全渠道的跨界融合,構建全新的、開放的金融生態,實現客戶全滲透、場景全開放和渠道全覆蓋,提供平滑極致的金融服務體驗。通過金融服務平臺輸出各項金融服務,包含結算、支付、融資、投資、理財等重大關鍵領域,將這些服務廣泛地融入消費民生、公共事業、醫療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旅游等各類場景當中。同時,基于自身的金融生態云,為生態合作方進行賦能,提供快速便捷的云上服務、智慧服務等,將更多金融服務延伸到各類場景。(四)推動在各類場景中應用。通過引入新的商業業態,同生態合作方共同建設行業場景,細分行業領域,為出行、旅游、商圈、餐飲、醫院、校園等相關場景提供服務。在細分的行業領域深耕細作,深度挖掘場景應用,探索建立金融服務與場景更加契合的方式。1.消費場景。通過打造面向開放模式的生態體系,基于消費場景與生態合作方深度合作,拓展金融服務范圍和內容,提供融資、投資等消費場景金融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將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嵌入到各個消費場景,為銀行帶來客戶資金的沉淀和大量的流量入口,為消費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通過為生態圈的服務商、商和商戶提供統一接入、支付及清算等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以及利用刷卡、閃付、二維碼、聚合碼、App支付跨境支付等各種方式,實現將金融服務融入零售小店連鎖超市、餐飲、賓館等各個場景,同時在管理方面做好服務簽約、商務管理和稽核控制管理等工作。2.出行場景。通過與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停車場等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利用物聯網、聲紋識別等技術,融合無感支付、聚合支付等新方式,實行快速繳費、無感通行等,方便客戶快速支付、快速出行,簡化公共交通管理流程,節約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3.旅游場景。通過“金融+旅游”,構建智能的旅游金融服務,讓旅游的資金與金融服務平臺服務無縫對接,在有效地為旅游客戶提供支付、結算、融資的同時,將其沉淀下來的資金進行理財,實現良好的金融服務體驗,讓出行更加便捷。4.醫院場景。通過金融云與醫院平臺進行深度對接,建立線上就醫服務平臺,實現預約、掛號、交費、拿藥一體化服務,支持藥品的全流程可追溯,實現精細化服務,同時為醫院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提供投融資金融服務,為醫院及患者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體驗。5.校園場景。將金融云延伸到校園服務平臺,為廣大師生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務,給學費繳納、科研經費管理、校園賬務管理、報銷管理等環節提供平臺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為學校提供良好的校園金融服務,實現校園智慧賦能。6.供應鏈場景。面向供應鏈制定整體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可分解組合、可擴展、具有靈活配置的金融云服務,借助不同場景來細分和構建場景化金融服務,通過自建加上嵌入等方式,利用銀行的金融服務平臺,通過企業ERP、銀企直聯、企業網銀等金融服務入口,開展網上開戶、支付轉賬、資金歸集、線上信貸等供應鏈金融服務。(五)國內銀行的具體實踐。1.工商銀行。工商銀行注重發揮金融科技的優勢,著力推動生態金融的建設,通過建設資源集約、彈性伸縮、分布式處理的云平臺,打造開放金融服務架構,推動建立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生態體系。一是注重自主研發金融生態云平臺,結合重要合作伙伴需求,推出云黨費、智慧物業、智慧景區等可快速上線的云服務,將金融云服務延伸到各類場景和廣闊群體之中。二是持續推進應用程序接口(API)建設,已經分類構建1000余項金融服務功能組件,涵蓋了賬戶管理、資金結算、商戶收單、投資理財等9個重要的領域。公共事業機構或第三方各類企業通過調用這些組件接口,將其嵌入到自身的服務平臺當中,與民生服務、公共事業、醫療教育、文化娛樂、衣食住行等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進行融合,實現金融科技賦能。2.建設銀行。建設銀行開放生態體系的主要思路為“C端突圍、B端賦能、G端連接(G指公權機構)”,通過3個層次的建設,進一步拓展客戶服務渠道,擴充客戶服務群體,并推動金融服務從B2B模式為主向B2C突圍、向B2G擴展,著重打通客戶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金融服務領域注重發揮支付、信用卡、理財等傳統業務優勢,以客戶為中心、以場景為載體,打造數字時代金融服務的新連接。將建行“惠懂你”、直銷銀行、融資服務、信用卡、賬戶管理等產品通過開放服務平臺進行,打造“純API模式”,通過開放服務平臺的接入流程,從金融服務注冊到部署平均只需7個工作日。同時,與中國聯通、萬科、菜鳥驛站、海爾、小米等合作伙伴建立深厚的生態合作關系,與第三方協同打造完整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覆蓋政務、工商、住房、租賃等場景,進而全方位地構建開放、合作、共享的金融生態。3.光大銀行。光大銀行秉承“開放合作、互相成就”的原則,著力建立金融生態體系,以光大集團內的銀行、保險、證券和中青旅四大核心企業為中心點,同時延伸到光大外部關聯企業,通過有效聚合內外部資源,優化打造金融生態圈,建立統一的金融服務體系。光大銀行注重創新運營機制,打造開放架構,基于生態圈客戶賬戶的共享、協同營銷,建立客戶賬戶共享體系,通過接口、控件、免開發等不同模式連接生產、生活中的各個場景,截至2019年年底,已經向400余家企業輸出1000萬個電子賬戶。同時,持續優化升級云繳費、云支付、網絡貸等重點業務,推動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等從單一渠道工具向生態服務平臺轉變,注重發揮自身特色和傳統優勢,加強與科技、環保、旅游、健康等蓬勃發展行業領域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打造“金融+生活”“金融+生產”的一體化生態體系。4.民生銀行。民生銀行以“直銷銀行3.0”為依托,構建“B2B2C”開放式綜合性金融云服務,并將其作為各行各業企業金融需求和服務溝通的橋梁。通過著力打造智能、敏捷、標準的金融服務平臺,提供金融科技、數據服務、風控管理、客戶營銷等全方位的功能開放支持,推進“自金融”服務實踐落到實處。引入了ISV(獨立開發商)合伙人理念,打造“B2B2C”鏈接器,基于開放模式和開放框架,在功能豐富的金融服務平臺基礎之上,與外部有金融需求的企業緊密合作,使相關合作企業只需按照直銷銀行相關標準進行對接、開發、封裝和,即可形成與其自身服務行業相匹配的專業金融互聯解決方案,實現與民生銀行金融服務的有效鏈接,從而充分發揮“直銷銀行3.0”功能開放、服務個性、開發敏捷、效率高效等核心優勢,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開放性、敏捷性和普惠性。在場景金融建設過程當中,由于銀行開放接口給外部使用,安全的風險外延窗口不斷擴大,安全管控的鏈條也更加延長,打破了原有單一的安全邊界,給銀行的風險管理和安全防控帶來新的挑戰。因此,銀行要嚴控風險事件,筑牢安全體系,平衡好創新和安全,實現在安全可控的基礎之上提供開放的金融服務。
四、總結及展望
銀行大力推進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提高金融服務的滲透能力和銀行的獲客、活客能力,實現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和經營模式轉型,使數字化戰略真正落地。智慧生態銀行將以客戶服務為中心、以場景融入為驅動、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建立銀行的開放服務體系和規則;充分借助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相關業務架構,制定業務交易標準,對業務交易進行統一的分析解構,歸納出可共享、可組裝的原子交易,然后進行組件化的重構,實現金融交易可以原子化的組合和定制化;建立開放的接口,進行服務供給,將智能技術充分融入服務方式和流程,推動生態向外延擴展,使金融服務更加泛在化,逐步實現金融服務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金融生態,顯著提升銀行金融服務能力,推動智慧生態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慶. 淺談智慧生態銀行建設[J]. 中國金融電腦,2019(11):76-79.
[2]王乃嘉.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國際經驗借鑒 [J]. 中國金融電腦,2019(11):80-83.
[3]牛新莊. 建設開放銀行,加速推進科技金融戰略[J]. 中國金融電腦,2019(6):18-21.
作者:李小慶 單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 上一篇: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與路徑
- 下一篇:地方法人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