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與路徑

時間:2022-12-14 10:15:34

導語: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與路徑

摘要:目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經驗積累較為欠缺,這使得其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困境,包括:農信社經營機制不夠完善,網點配置不盡合理;小額信貸產品陳舊,擔保體系不夠完善;征信體系不夠完善,抵押登記體系不夠健全。對此,在當前的普惠金融發展背景下,為了促進農村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還需完善農信社經營機制,優化網點配置;創新小額信貸產品,完善擔保體系;完善農村征信體系,健全農村抵押登記體系。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村小額信貸;信貸產品;征信體系;風險補償

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都經歷了重大變革,使得大部分農村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仍有少量農村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農村扶貧工作形勢依舊嚴峻。而傳統“救助式扶貧”的扶貧效果已然十分有限,推進“造血式扶貧”已成為必然趨勢。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向農村貧困群眾提供自主脫貧致富的資本,而非分款到戶,便是推進“造血式扶貧”的重要途徑,促進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對于實現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普惠金融背景下發展農村小額信貸的意義

(一)有助于健全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現階段我國雖然已經具有完整、健全的金融體系,但是對于低收入群體,還存在著金融服務的盲區。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小額信貸金融模式的出現恰好能夠彌補這一缺失。小額信貸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輔助力量,能夠有效解決金融服務過于單一的問題。各地政府及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大力推廣小額信貸,能夠促進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顯著提升,進而推動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健全。(二)有助于激發農村弱勢階層的致富意識。目前,我國政府雖然給予了貧困地區極大的補貼力度,妥善解決了大部門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但由于缺乏致富意識,貧困群眾在獲取補貼后普遍存在安于現狀的思想,更有甚者出現了貧困為榮的意識,這也直接違背了國家精準扶貧的初衷。相對于短期性的救濟扶貧,小額信貸更加注重貧困群眾開拓、創新、致富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賦予了他們自強自立的機會,這也使得貧困群眾具備了擺脫貧困的必要條件。(三)有助于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小額信貸能夠激發貧困群眾的致富意識,為他們提供擺脫貧困、樹立尊嚴的機會,使他們活得更加體面,這可以直接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同時,在普惠金融的背景下,農村小額信貸能夠幫助徹底改變貧困群眾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擁有擺脫貧困的能力和信心,避免其由于自暴自棄而影響社會穩定。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的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困境

(一)農信社經營機制不夠完善,網點配置不盡合理。第一,我國農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科學、完善的經營機制。部分地方政府對高水平、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工作缺乏后備力量;地方管理部門缺乏對農村信用社的引導和鼓勵,農村信用社缺乏拓寬自身金融服務范疇的意愿;部分地方政府未能重視建設小額信貸信息管理系統,導致各金融機構難以充分、全面掌握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回收和收益等情況。第二,部分地方政府對農村銀行網點配置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部分偏遠地區存在嚴重的網點分布不合理、基礎設施陳舊落后等現象,同時部分地方政府對銀行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不足,導致農村銀行金融服務單一、小額信貸效率低下。(二)小額信貸產品陳舊,擔保體系不夠完善。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既未能有效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新型小額信貸金融產品,也未能有效引導金融機構結合當地農作物生產周期創新小額信貸產品,同時各地金融機構的貸款、還款模式單一,貸款、放款、還款程序也較為復雜,進而了影響農村群眾申請小額信貸積極性。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農村小額信貸還缺乏科學、完善的擔保體系,部分地區還沒有專門的擔保機構負責小額貸款的擔保工作,也沒有相關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幫助各金融機構降低小額信貸的金融風險,這都是阻礙小額信貸可持續的發展的重要因素。(三)征信體系不夠完善,抵押登記體系不夠健全。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對農村地區征信體系建設的力度不足,未能制定專門的征信法律法規,未能有效應用互聯網技術,尚未建立起農村群眾信用信息采集、查詢和使用系統;在建立農村群眾個人信用檔案的過程中,沒有充分收集農村群眾的非銀行信息;缺乏嚴格、合理的信用獎罰機制,難以幫助農村群眾樹立起深刻的信用意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農村抵押登記體系與土地承包權抵押機制,導致農村群眾由于不具備其他可抵押資產而難以獲得貸款;缺乏完善的不動產注冊、登記和抵押制度,難以為不動產抵押貸款提供保障。

三、普惠金融背景下的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路徑

(一)完善農信社經營機制,優化網點配置。第一,政府及地方金融部門應為農村信用社建立完善的經營機制。首先,各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高水平、高素質管理人才培養的力度,合理引入競爭機制,吸引更多優秀專業人才參與到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工作之中,從而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其次,各地方政府應引導農村信用社努力拓寬自身金融服務范疇,結合當地貧困群眾實際需求和地方農業發展開發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地區貧困群眾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最后,各地方政府還應積極建立小額信貸信息管理系統,借助大數據技術全面分析農村小額貸款的發放、回收和收益情況,努力為小額信貸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第二,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全面解決農村銀行網點的配置問題。其一,各地方政府應加大相關經費的劃撥力度,完善鄉村銀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它們的軟硬件配置,同時還要結合各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布局域內各網點,鼓勵各網點結合當地貧困群眾的真實金融需求開設特色金融服務,從而實現它們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覆蓋面的提升。其二,各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農村銀行的電子化發展,完善銀行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使農戶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同時還要推動農村小額信貸的電子化管理,有效提升銀行小額信貸管理工作的效率。(二)創新小額信貸產品,完善擔保體系。第一,各地方政府應鼓勵農村金融機構積極創新小額信貸金融產品。其一,各地金融機構應結合當地農作物生產周期創新小額信貸產品,結合農村種收時間合理規定貸款數量和還款時間,對于產業生產周期較長的產業,農村金融機構應創設專門的信貸產品,從而滿足農戶的多元化需求。其二,各地金融機構應積極響應政府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號召,結合當地的市場需求開發和創新金融產品、拓展金融業務,出臺科學、靈活的貸款還款模式,從而為農村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其三,農村金融機構應突破傳統的營銷模式,努力在業界中樹立自身品牌形象,積極拓寬自身金融業務的涉及范圍,簡化貸款、放款、還款程序的同時,還要為農村群眾提供各類農業項目培訓,使他們能夠兼備資金和技術,這樣才能幫助他們真正擺脫貧困。第二,各地方政府應積極建立和完善農村小額信貸擔保體系。首先,地方政府不僅可以借助經費補貼、減免賦稅等激勵手段鼓勵社會擔保機構的建立和發展,還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組織、農村再擔保機構的建立來健全小額信貸擔保制度,實現農村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地方金融機構應努力豐富自身小額信貸擔保形式,深入研究、全面考察土地使用權、集體林權、農機農具使用權等擔保形式,從而使更多貧困農村群眾能夠享受到小額信貸金融服務。最后,政府應為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積極建立地區性的再擔保機構,主動幫助各擔保機構降低金融風險,同時還要吸引保險公司的參與,積極建立小額信貸擔保聯盟,當農戶遭受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時,由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風險。(三)完善農村征信體系,健全農村抵押登記體系。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應推動和完善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和偏遠地區的征信體系建設,具體措施包括:其一,政府應盡快出臺農村征信體系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努力為農村征信體系建設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時還應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農村群眾信用信息采集、查詢和使用系統,從而完善農村小額信貸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二,各地政府應為每名農村群眾建立個人信用信息檔案,協調好各機構的職能,在收集銀行信息的同時,也要注重農村群眾非銀行信息的采集,這樣才能保障農村群眾信用信息全面性和準確性。其三,政府應積極建立科學、嚴格的信用獎罰機制,對于信用意識淡薄、惡意拖欠貸款等行為予以重罰的同時,還要賦予守信者貸款優先審批、利率優惠等獎勵。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應積極構建和完善農村抵押登記體系。其一,政府應借助法律手段拓寬農村可抵押客體的范圍,同時還要賦予農村群眾抵押承包土地的權利,積極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村土地承包權抵押機制,這樣才能幫助更多農村貧困群眾解決資金難題,從而幫助他們真正擺脫貧困。例如,2019年4月,蒼南縣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細則(試行)》,旨在規范蒼南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登記行為。其二,政府應進一步完善不動產注冊、登記和抵押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行政管理機構,這樣才能為農村小額信貸的抵押環節提供全面且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巖.普惠金融視角下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牟秋菊.扶貧小額信貸在貴州農村精準產業扶貧實踐中的困境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8,463(10):74-78.

[3]王萍.農村小額信貸制度發展對糾紛解決的成本影響[J].農業經濟,2018(8):110-111.

[4]張鵬飛.普惠金融視角下甘肅省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6.

作者:白志紅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