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3-10 08:50:09

導語: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問題與對策

[摘要]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目前正處于積極探索發展階段,整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且尚待提高。本文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院校為范本,通過多種渠道調研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明晰公共藝術教育的目標、路徑和方法,研究可行性對策,希望能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問題;對策

“對高等教育而言,公共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學生的美育,本質是一種浸潤式的以文化人。“學習公共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而不強調專業藝術技能的培養,是以素質教育為最終目的的非專業藝術教育。”

一、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重點大學的公共藝術教育成就令人矚目,對其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相對而言,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正處在積極探索發展階段,整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且尚待提高。安徽省共有120所普通高校,包括本科院校46所,高職專科學校74所(教育部官網2021年7月公布數據),其公共藝術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普通高校的基本現狀和問題。筆者從2019年9月開始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地調研,又通過網絡問卷(一共收到680位不同專業大學生和140位相關教師的答卷)對安徽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察,具體發現如下。

(一)教育資源不均衡

“公共藝術教育包括具體的優秀藝術樣式,諸如文學、音樂、舞蹈、繪畫、建筑、雕塑、戲曲等等,都是人類薪火相傳的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跟全國發達省份相比,安徽省的公共藝術教育相對落后。在安徽省內,省會城市合肥由于文化、經濟等因素影響,公共藝術資源相對優于其他地市級城市的高校。安徽省屬綜合性院校的藝術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理工類、醫學類、農林類院校藝術教育資源則比較單一,師范類院校對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和費用投入較為重視。本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和硬件投入方面總體高于專科院校。

(二)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較大差異性,整體藝術水平尚待提高

問卷顯示,69.26%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很重要,僅有2.21%的學生認為可有可無;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79.12%的學生選擇感興趣,希望多開設此類課程,只有16.91%的學生認為接受公共藝術教育與自己的專業學習沒有多大關系,持無所謂態度;在是否接受過相關藝術教育的問卷中,來自農村的44.25%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而來自城市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的僅占9.73%;在校期間41.18%的學生沒有選修過學校開設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21.62%的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任何藝術演出或者畫展之類的藝術活動;本科院校的學生由于教育資源相對充裕,參與公共藝術教育的機會總體上多于專科院校的學生。以上數據說明:大部分學生懂得提升藝術素養的重要性,也希望接受此類教育;受家庭、專業、學校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安徽高校學生藝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大學生參與公共藝術教育活動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三)師資力量不足,多數高校尚在沿用傳統、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

在對師生的調查問卷中,15.71%的高校教師反映所在學校師資力量短缺,特別是農學、醫學院的藝術類師資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需求;在實地調查中筆者發現,目前安徽省高校的公共藝術素質教育大多沿用傳統、較為單一的模式,學生興趣不高;高校已經經開設的藝術課程盡管數量和種類較多,但其中大部分并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同時因為缺少明晰的指導理念,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相應的指導性教材,有些高校只能參照藝術專業的教材進行簡單的壓縮。

(四)教學保障體系等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安徽省目前只有45%的高校設立了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機構,仍有25%的高校沒有公共藝術教育專門機構;同時,24.26%的問卷反映沒有固定的公共藝術教學場地;對于公共藝術教育專項經費,只有34.29%的問卷反映有專項經費,而13.57%的反映沒有任何經費;大部分高校公共藝術的教學硬件不足以支撐教學和藝術活動,沒有足夠的相關硬件支撐,很多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場所和活動沒有固定的地點,而是依靠臨時借用其他部門的場地和設施,教學保障體系等問題尚待解決。

二、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針對安徽省公共藝術教育的實際情況,參照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指導精神和文件,筆者客觀分析普通高校公共藝術的教育形勢,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提出如下對策。

(一)樹立明確的教育目標

首先,提升安徽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普及率至100%,這是目前安徽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主要目標。“高校實施公共藝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大眾性教育,充分體現公共藝術教育的公共性、大眾性。”因此,安徽省需要有計劃地通過一定周期的建設,實現高校公共藝術教育100%全覆蓋的目標。其次,倡導“終身藝術”的教育理念,這是公共藝術教育的長遠目標。“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渠道。”與一般課程的短期學習目標相比,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放眼于未來,旨在培養學生終身藝術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安徽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要突破以往過于強調大學生對藝術專業知識的掌握、學習目標單一的局限性,涵養和培育學生“終身藝術”的意識和習慣,使他們擁有寶貴的終身財富。

(二)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切實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第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總體藝術素養。相關高校可以通過設置公共藝術教育的具體評價指標與綜合判斷,進一步優化學分認定機制;規范設置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構建能夠適合不同水平學生、形式和內容新穎的特色藝術課程體系;積極利用校園社團、藝術俱樂部等形式開展相關教學;搭建高校網絡藝術教育平臺,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QQ等多媒體工具,讓公共藝術教育活動更具交互性、創意性和時代性。第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相關高校在積極引進專業教師的同時要打破行業壁壘,凝聚不同專長和類別的相關人才;還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突破以往單一教和學的觀念,弱化師生界限,強調團隊合作精神。第三,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并完善公共藝術教育的保障體系。“經費不到位”“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沒有固定的教學場地”是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保障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需要共同協作改變現狀。

(三)打造地域特色的公共藝術教育名片,樹立普通高校

公共藝術教育的創新典范“教育部2017年曾經強調,深入推進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的學校和基地創建,從國家層面上為藝術教育指明了發展的重點趨向,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走進大學已經成為大眾共識。”安徽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和外界的互動交流、共進共生中,只有扎根本地區的土壤和空氣環境才能茁壯成長。安徽省地處江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藝術類別涵蓋美術、戲曲、傳統手工藝等藝術領域,具體包括徽雕、蕪湖鐵畫、阜陽剪紙等。這些民間傳統文化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地域性,這種地域性有助于各地高校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形成公共藝術教育的特色之路。各高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穩步推進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創建藝術教育新模式,樹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創新典范。總之,要提升大學生的公共藝術素養任重道遠,相關部門要從主觀上高度重視,從客觀上積極改進,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從指導思想、組織管理等多方面探索普通高校公共藝術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方案,優化公共藝術的教學和管理機制,解決當下存在的“開課不規范、師資不充足、經費不到位”等實際問題,逐步探索、建設、優化、實現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教體藝〔2019〕2號[A/OL].(2019-04-02)[2019-04-02].

[2]劉紅英,劉創.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孔憲峰,周秀紅.公共藝術教育的特質及其載體意義[J].教書育人,2008(33):12-14.

[4]張敏.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J].美與時代,2007(2):112-115.

[5]郭必恒.2017年中國藝術教育年度報告──高校篇[J].藝術評論,2018(5):117-122.

[6]楊果.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M].合肥:黃山書社,2008.

作者:楊芳 袁晶菁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