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6-01 04:35:20
導語: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民間藝術作為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歲月長河的淬煉與傳承,內容更加多元、多彩,因此將傳統民間藝術加入藝術類人才培養體系中是未來藝術類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綜上所述,本文將基于傳統民間藝術對藝術人才培養的路徑進行研究與探索,以期加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效果。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藝術;人才培養;培養路徑
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信息水平不斷提升,新興藝術種類快速崛起,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傳統民間藝術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被埋沒,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傳統民間藝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為了傳承、保護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要從人才培養方面抓起,只有將傳統民間藝術與藝術類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才能構建完善的藝術類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利用教育使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獲得傳承與發展,充分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人才培養實施價值
(一)使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順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時代與社會在不斷進步與發展,雖然各種新興文化層出不窮,但若想促進藝術類人才獲得全面發展,必須要在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中加入傳統民間藝術,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推陳出新,順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使藝術類人才獲得全面發展與成長。
(二)加強藝術類人才培養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部分高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就業率等方面,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因此在藝術類人才培養中進行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可以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與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精髓,將傳統文化的內容充分展現,對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進行良好的傳承與發展。
二、人才培養體系框架構建
(一)將素質教育作為重要載體素質教育是藝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人才培養與素質教育一脈相承,對學生進行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在藝術類的教學內容中,涵蓋音樂、美術等多種學科,通過美育的方式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視野,這與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在基于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將素質教育作為重要載體,還需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力度,才能構建更加完善的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1]。
(二)基于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體系框架在構建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將區域性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作為基礎,才能形成藝術類特色課程,如眉山的竹編、云南苗族的蠟染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氣息。若想構建完善的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不僅需要針對區域性進行合理選擇,還需要對區域文藝發展整體情況全面掌握,將選擇的傳統民間藝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甄別出適合對藝術類人才進行培養的部分,才能使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合理、完善。
三、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一)重新構建教學體系,為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創造學習條件在對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尤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小班教學的方式,加強團隊的合作力度,對學生積極進行正確引導,將傳統的知識講授教學模式逐漸轉換、更新為實踐探索與研究教學模式。高校應構建完善、全面的藝術類課程評價體系,為學生提供實踐與分享的學習平臺,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題,使課程結構與內容有機融合,為傳統民間藝術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為了加強傳統民間藝術人才的創新能力與實踐精神,需要將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將藝術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進行重構,要重點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學校還可以在課程中增設傳統民間藝術作品設計等教學環節,還需要加強理論基礎知識的培養,從而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互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作品創作能力,加強傳統民間技藝的探究性[2]。例如可以將風箏與美術類人才培養互相結合,學校可以在美術類人才培養課程中加入風箏制作的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將自身的能力通過繪畫、臨摹等多種方式在風箏制作中進行展現。學校還可以邀請風箏制作藝人為學生們講解風箏制作的文化、發展歷程、制作技巧,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結合的效果,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制作出創新的風箏作品。
(二)將傳統民間藝術與人才教育互相結合目前我國較多藝術類院校已經開始將傳統民間藝術引進到藝術類教學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兼做、實訓等方式對藝術類人才進行教學。例如部分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剪紙、泥塑等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多種傳統民間藝術,還可以對相關技藝進行學習。部分藝術類院校還將唐山皮影藝人、雕刻藝人邀請到學校對學生傳授制作技巧,讓學生不僅可以對傳統民間藝術進行近距離的學習,還可以欣賞手工藝人的傳統民間藝術展示,對學生的藝術經驗形成良好拓展,加強學生對傳統民間藝術的學習熱情[3]。
(三)構建專業、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在構建藝術類教師團隊的過程中,學校需要構建相關激勵制度,通過制度加強教學效果,也可以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通過構建完善、全面的激勵制度,可以對傳統民間藝術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加強傳統民間藝術人才的培養效果,高校需要聘請精于傳統民間藝術的教師。藝術類院校可以利用多種途徑聘請高水平、高素質的傳統民間藝術專家進行授課,加強傳統民間藝術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高校還可以定期對藝術類專業的教師進行傳統民間藝術知識培訓,加強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讓教師充分掌握傳統民間藝術的相關內容,才能加強傳統民間藝術人才的培養效果,使基于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優化[4]。例如A藝術學院,從2010年開始就聘請傳統民間藝術傳承人走進藝術類課堂,為學生傳授傳統民間藝術技能。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人都是年齡較大的老藝人,雖然這些老藝人的學歷不高,但其掌握著傳統民間藝術的真才實學,通過幾十年的摸索與實踐才磨礪出一身技藝。只要在傳統民間藝術領域有所成就,可以促進傳統民間藝術獲得傳承與發展,就可予以認可。高校還可以定期組織藝術教育者到傳統民間藝術基地進行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傳統民間藝術有機集合,形成高效的交流,加強傳統民間藝術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四)建設傳統民間藝術實訓基地,加強人才培養效果為了加強傳統民間藝術在藝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的效果與價值,需要為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不能僅僅從課程方面將傳統民間藝術與藝術類相關課程進行融合,還需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才能對傳統民間藝術起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作用。因此在對藝術類人才進行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過程中,學校可以建設傳統民間藝術實訓基地,采用新型的培養模式對藝術類人才進行培養,創造培育市場,加強人才培養的創新能力。學校可以參考美術寫生基地的形式,加入高校教育的實際模式,通過建設傳統民間藝術綜合實訓基地的形式,加強藝術類人才的傳統民間藝術培養效果與效率[5]。
通過建設傳統民間藝術實訓基地,可以加強院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幫助藝術類人才構建社會與院校的橋梁,將群眾性的藝術形式與藝術教育有機融合,將資源互補的優勢充分發揮,加強傳統民間藝術的培養效果,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其藝術經驗,還可以增強藝術類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升其創新能力。只有將教育思路不斷拓展,才能借助社會力量培養更加優秀的藝術類人才。在基于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安排多種實習、實訓課程。藝術類人才培養院校可以開設外出學習、考察等相關傳統民間藝術課程,如湘潭民間藝術培訓基地———升平軒紙影博物館;蘇州科技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設計創作的藝術墻等。還可以與歷史傳統文化影響較大、藝術風格鮮明的藝術品生產工廠、工作室等互相合作,構建藝術類人才校外實訓基地,對藝術類人才不同的專業技能進行提升。如邯鄲的陶瓷工廠就與全國20多所大學共同創建了實訓基地,一些影響力較強、實力較強的藝術設計企業也開始與藝術類院校建立了良好的藝術類人才培養關系[6]。建設傳統民間藝術實訓基地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強藝術類人才的全面培養效果,院校還可以針對藝術類人才的評估要求,建設職業化的實訓基地,邀請民間藝術家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傳授技藝。
例如剪紙、戲曲、泥塑、編織、風箏等傳統民間藝術,可以為藝術類人才提供豐富的靈感,讓其在藝術創造的道路中不斷勇往直前。這些傳統民間藝術可以對繪畫、音樂等藝術專業起到良好的拓展與創新作用,學生通過實訓與傳統民間藝人互相溝通,可以將自身的藝術經驗不斷拓展,活躍、豐富自身的藝術思維。
四、結語
基于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需要構建完善的培養體系,還需要結合區域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特色正確選擇傳統民間藝術類型,加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效果,為國家培養出更加優秀、更加全面的藝術類人才,對我國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進行創新、傳承、發展。
作者:曹春楠 單位:瓊臺師范學院美術系
- 上一篇:我國公共藝術發展特征研究
- 下一篇:軟木畫歷史文化研究民間藝術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