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發展瓶頸及解決措施

時間:2022-08-28 04:45:56

導語:戲曲藝術發展瓶頸及解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曲藝術發展瓶頸及解決措施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方針即"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并且對新農村文化建設做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二十字方針中,鄉風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大力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在農村,戲曲文化藝術可謂是農村文化生活中最為傳統、最為流行、最具影響力的戲曲文化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為民、重諾守信、勤勞勇敢、聰明智慧、愛憎分明的傳統品德,其深邃豐盈的文化內涵,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得天獨厚的根基,是農民和諧生活與幸福指數的重要資源。當前,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逐步推進,這些土生土長的藝術形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的發展面臨著種種瓶頸制約,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對策。

一、解決河南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發展瓶頸制約問題的必要性

河南地方戲曲于明末興起發展至今,曾出現約68個劇種,戲曲資源之豐富,全國很多省份都難以企及。它們各有流傳區域,形式風格多樣,鄉土氣息濃厚,深受觀眾喜愛。然而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西方各種文娛形式的的大量傳入,我省民間戲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喜歡地方戲曲的青年人寥寥無幾,格調不高的地方戲曲在農村艱難生存。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為弘揚中華傳統藝術,開展地方戲曲丞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除了豫劇、曲劇、越調等大劇種外,河南很多地方戲曲文化傳承傳承難以為繼。因此,從以上現狀來看,河南新農村戲曲文化的建設迫在眉睫。另外,從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角度來看,研究戲曲文化就是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從文化傳承上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包括戲曲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的基礎支撐;從地域的角度看,民間戲劇遍布各地,覆蓋面很廣,活躍在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鄉鎮間,而且在民間生活中扎了根,它與各地歷史、地理、風俗、文化相結合,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濃厚的地方傳統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農村的實際情況看,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農村文化建設還是相對滯后,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這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結合河南省的實際,通過加強新農村戲曲文化藝術建設,把中國傳統文化及民間戲曲藝術正確地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來,切實提高河南省新農村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和諧社會的快速發展,使農民在生產工具機械化的同時,達到農民素質知識化,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切實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這正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舉措。

二、河南省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解決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發展制約瓶頸問題上,要堅定地貫徹黨關于文化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因此,我們應堅持以下方針:第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這里的為人民服務特指為廣大農村農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偉大事業服務。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堅持多種戲曲藝術形式并存,用真善美克服假丑惡,從而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戲曲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第三,堅持新農村戲曲文化重在建設的方針。有五點要求,一是要把建設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立為本。二是要樹立與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三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吸收一切優秀戲曲文化成果。四是采取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開展各種群眾性的創建活動。五是貴在堅持,講求實效。總之,新農村戲曲文化建設,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村級為重點,大力加強農村戲曲文化建設,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村級戲曲文化建設新格局,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文化保障。

三、解決河南省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建設的瓶頸制約問題的主要對策

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陣地建設當地政府要把有限的經費向鄉鎮傾斜,以解決目前農村文化生活發展滯后問題,確保政策到位和經費兌現,并建議政府在繼續推行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戲曲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以便能夠讓更多更廣泛的農民群眾參與進來,增強文化活動的覆蓋面,以體現執政為民,實現城鄉統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團體,經濟實體參與戲曲文化產業園區,特色鄉鎮戲曲文化的開發和建設。改革和調整鄉鎮戲曲文化管理機制,擴大鄉鎮文化機構職能。

(二)建立戲曲人才儲備庫建立鄉鎮農村戲曲文化骨干人員的人才庫,形成縣、鄉、村三級一線的文化骨干網絡,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影響力,為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做出貢獻。同時逐步在基層文化單位實行人員從業資格制度,建立完善在職人員崗位培訓機制,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通過公開招聘考核等方式引進農村文化事業管理人才,建立健全鄉鎮文化機構,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工作基礎。

(三)加強文化骨干、文化干部和專業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農村文化建設隊伍是活躍農村文化、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培養一支穩定而健全的農村文化隊伍是農村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切實加強對鄉、村文化隊伍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戲曲藝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戲曲文化方面的作用,穩定和發展專兼結合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逐步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功能健全、覆蓋廣泛的新農村文化服務網絡是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戲曲文化事業、繁榮廣大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要以文化工程項目為基點,加快推進農村“三大”文化工程,健全農村廣播電視、文化信息和影視戲曲服務網絡,滿足農村居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僅要確保中央業已確定的三大農村文化項目的建設與完善,還要建立保證這些項目長期正常運行的長效機制。

(五)多方位籌措資金制約農村戲曲文化建設的最大障礙就是經費問題,增加投入至關重要,需要多方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要加大政府主管部門對農村戲曲文化建設的投入。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戲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發展壯大鄉村經濟為鄉村戲曲文化建設提供主要資金來源。總之,河南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解決好束縛新農村戲曲文化藝術發展的瓶頸制約,從政府層面上來講就要進一步構建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門組織協調、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切實解決新農村民間戲曲藝術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