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藝術作品審美特征分析
時間:2022-09-11 09:09:26
導語:鋼琴藝術作品審美特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鋼琴藝術在我國發展有百年歷史,藝術水準取得巨大進步。音樂家通過鋼琴這一載體,向人們演奏鋼琴藝術作品。人們透過欣賞鋼琴作品帶來審美特征,享受鋼琴藝術的獨特魅力。本文首先闡述我國鋼琴藝術發展概述,使人們了解鋼琴在我國的發展歷程。透過了解我國傳統古典音樂特色與本土文化,與鋼琴演奏相結合,展現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藝術作品。
關鍵詞:鋼琴藝術;審美;分析
鋼琴自傳入我國開始,受到眾多鋼琴家、藝術家的追捧。最初,所有熱愛鋼琴藝術作品的音樂愛好者、藝術家,欣賞西方的鋼琴藝術作品展現的審美特征,享受音樂藝術魅力。近代開始,經過鋼琴家、作曲家的創新研究。基于西方鋼琴演奏方法,加入中國的傳統音樂。將鋼琴藝術作品的展現形式,變得更為豐富。使人們既可欣賞純西方鋼琴作品的立體恢弘藝術特征,還可享受具有中國獨特韻味的鋼琴藝術作品帶來的審美特征。
一、我國鋼琴藝術發展概述
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起源于國外,世界上第一架鋼琴由意大利人創造。自世界上誕生第一架鋼琴開始,鋼琴藝術迅速風靡世界。鋼琴因具有其他樂器無法相媲美的音樂表現力等特色,被譽為樂器之王。鋼琴具有廣博音域,被眾多音樂家及音樂愛好者鐘愛,并創造出海量音樂作品。在我國,鋼琴進入較晚。鋼琴首次出現在我國是明朝明神宗時期,真正在我國得以發展是清末時期。當時清政府興辦洋式學堂,學堂樂歌由此發展而來,使鋼琴作為輔助樂器演奏學堂樂歌。20世紀40年代,在北京創立公立音樂學院,我國開始正規式音樂教育。帶動許多熱愛音樂的人們,系統化、專業化進入音樂學習中。并培養出我國第一批鋼琴演奏家,如周廣仁、傅聰等,標志著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自80年代起我國學鋼琴的人迅速增長,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刻苦學習鋼琴知識。其中部分人在世界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我國的鋼琴演奏家郎朗等。
二、結合我國本土文化分析鋼琴藝術作品的審美藝術特征
鋼琴藝術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我國鋼琴藝術水平才被世界矚目、認可。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們刻苦研究學習西洋鋼琴演奏技術,一方面因為我國作曲家們結合本土文化特色創作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藝術作品。如《十面埋伏》、《陽關三疊》、《梅花三弄》等。若想更完美展現鋼琴作品的藝術內涵、魅力與審美特征,使人們產生共鳴,感受鋼琴藝術作品帶來的藝術享受。除遵守鋼琴演奏技巧基礎上,應深度挖掘我國古典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審美特征。只有演奏好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藝術作品,才能使我國鋼琴藝術發展注入動力。令我國鋼琴藝術演奏水準及鋼琴藝術作品,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走向世界,引領世界觀眾矚目中國。(一)鋼琴藝術作品展現的意境之美審美特征。我國古典鋼琴音樂雖然作品蘊含中國韻味,但演奏時會出現單薄之感。而西方鋼琴相較中國古典鋼琴更立體化,能彌補我國古典鋼琴不足之處。兩者相結合創作出的作品,聽覺上更飽滿,鋼琴音樂作品的審美特征可得到更好的彰顯。例如,根據我國古典經典作品《梅花引》改變的鋼琴曲《梅花三弄》。這首鋼琴藝術作品,就是結合我國古典音樂與鋼琴演奏創造出的全新藝術作品。作品中保留我國傳統文化中梅花美好的音樂形象,兼具古典的典雅意境。作品利用鋼琴中左手低聲部模仿古琴音響特色,營造出凝重、典雅的藝術特征。高聲部的強音和旋融進琵琶音則傳達生動的藝術形象。同時在原有旋律基礎上,創作者加入和聲編配等更為豐富的音樂編織。古曲中的音樂精華與鋼琴融合,令古曲中梅花的品格、形象得以提升。鋼琴曲中融進中國古典樂,令鋼琴音樂作品更別有韻味,展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審美特征。(二)鋼琴藝術作品展現的情感之美審美特征一支樂曲審美特征的展現,都是利用多種樂器的演奏實現的。西方表達情感較東方人更直接,東方人習慣含蓄的表達情感。無論東方人、西方人,對于美的目標是一樣的。我國古典音樂蘊藏細膩溫婉的情感美,結合鋼琴演奏方法,東西方情感交融產生更獨特的審美特質。音樂表現形式更豐富,人們更容易將情感注入音樂作品中。東方人受西方音樂文化影響,部分傳統音樂作品逐漸被年輕人忽視。在欣賞西方鋼琴樂器演奏作品時,融入中國傳統音樂創作出新的藝術作品,展現不同的審美特征。不僅使人們享受新的音樂藝術魅力,還可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例如,《陽關三疊》就是透過對古曲改編的同名鋼琴曲。在鋼琴音樂結構充分拓展下加入原曲的精髓部分。音樂作品在基于原曲音響特色,加入鋼琴這一樂器的演奏優勢。而鋼琴演奏變化不但沒有影響原曲韻味,經過作曲家的重新編曲使這首樂曲更細膩和豐富。鋼琴中融入古曲的音響色彩,又利用鋼琴特有的表現力,令這首作品聽覺上更立體、更飽滿。使聽眾更能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音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令聽眾與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曲家們透過不斷鉆研、學習和創新,創作出大量優秀音樂作品。將鋼琴這個西方樂器之王融進中國的音樂精華,使鋼琴藝術在我國開花、結果。使人們在欣賞鋼琴藝術作品的過程中,身心愉悅,陶冶情操,并提升了人們的音樂審美價值。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音樂愛好者,特別是更年輕的一代。繼續努力鉆研學習音樂知識,為世界上的所有人創造出更優秀的鋼琴藝術作品。使人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音樂進而變得更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孔德文.我國當代鋼琴藝術作品審美特征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8,10:158-159.
[2]楊陽.基于接受美學背景下的中國鋼琴發展策略[J].大眾文藝,2018,05:144.
[3]洪學明.鋼琴作品中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研究[J].黃河之聲,2016,02:117.
作者:左娜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音樂與戲劇學院
- 上一篇:社區藝術教育發展分析
- 下一篇:顧圣嬰鋼琴藝術的影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