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創作的再現與表現
時間:2022-05-12 10:12:45
導語:書法藝術創作的再現與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研究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再現與表現的定義,再現與表現在多種藝術中的體現,主要闡述了書法的相關知識以及書法創作中再現與表現二者相結合的必要性,最后闡述了書法創作中如何實現再現與表現的結合,從而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藝文兼備的書法佳作。
關鍵詞:書法;再現;表現;共性;個性;藝文兼備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不僅提出了“現實主義”,而且對藝術創作中如何處理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以及人物塑造的個性和共性、人物和環境的關系等問題做了闡述。作品在表現事物的本質和屬性時相應的也表現了人的本質和屬性,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①”。藝術作品要結合再現才能反映社會勞動生活、富有真情實感,同時又要對現實生活進行提煉加工升華才能準確表達出創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只有再現與表現相結合,這樣的作品才能更好地滿足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推動時代精神文明向前發展。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因為勞動創造了美,我們是社會的人,藝術作品是對社會勞動生活的反映;藝術高于生活,是因為藝術創作者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對藝術作品進行加工再創造,賦予藝術作品內涵及靈魂;藝術品如果只是再現,即是“純粹的現實主義”;藝術品如果純粹只是表現,即是“純粹的表現主義”,即徒無法打動人心。書法藝術創作應根據作品內容、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對作品字體及作品形式進行有側重的調整,從而達到共性與個性并存、藝與文兼備、再現與表現相結合。藝術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②。
一、各藝術品中的再現與表現
藝術作品中的再現指對客觀現實進行如實的反映;表現則指藝術家主觀意識的表達,前者側重客觀性,后者側重主觀性。任何藝術品不能單純地歸為再現,也不能單純的歸為表現,而是表現與再現的統一,只是側重有所不同,再現的基本特點是對事物形象的具體描繪。美在于人的發現,需有一雙“慧眼”。但“慧眼”不是天生的,是要經過后天學習得來的。如:根藝是一門“綜合”藝術,它要求根藝家必須熟悉各種動物形態、人體結構、歷史典故文學形象、神話傳說、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等知識,還要加之自己對生活的思考,最終提煉而成。繪畫中的表現即指創作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形式和技法等。繪畫者要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敏銳的觀察,通過觀察現實景物,然后產生意象聯想,加以思考提煉,最終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別有一番意味的作品。繪畫者只有將再現與表現綜合運用到藝術創作中,作品才能展現出獨有的魅力。加入了創作者審美思考的作品定是與眾不同的,小說及各類影視作品是對社會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處理。綜上所述,一切藝術形式對現實的反映都離不開再現,對情感的表達離不開表現。人的一生都在處理三種關系:1.人與物的關系;2.人與人的關系;3.人與內心的關系;藝術家是存在于客觀世界中的人,藝術創作離不開現實生活,不能獨立存在,書法藝術也不例外。
二、書法作品中的再現與表現
(一)書法定義
書法:即用毛筆書寫漢字、創造意境、表達情感的造型藝術。以漢字為載體,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法、運筆法、結構法、墨法、章法等。漢字的基本元素是點畫,書寫每一個筆畫時都要注意起筆、行筆、收筆的形狀,每一個細節都要書寫到位,想要筆畫形狀到位,就要思考每一個筆畫運筆的動作細節,注意起筆的空中取勢,收筆的含蓄(蓄勢),收筆太放則勢盡,勢不可盡,盡則無味。用筆方法宜毛、辣、生、遲澀,忌流滑,注意中側、絞轉鋪毫、提按、澀疾、輕重、方圓、轉折、曲直等;雖然字體不同、碑帖不同、風格不同,用筆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但是關于用筆方法,古人講用筆千古不易③。學書法入門的關鍵在于學會用筆,會用筆才會有高質量的線條(初學者一定要追求線條質量,這是書法入門之道),注意破勻的結字布白規律,在章法排布時注意用字組去串聯布局,注意筆畫與筆畫間的承接、俯仰向背,注意字與字之間的呼應斷連關系,這樣整幅作品才會氣韻生動。筆法能改變氣韻;墨法能增加氣勢;章法形式能決定氣象。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皆從臨摹經典法帖、總結書法史、揣摩古人書論規律中可以獲得。
(二)書法作品中具體的再現與表現
書法作品中的再現:從形式上講是機械的再現文字的基本符號、常規結構,沒有創新;從風格上講是機械的照搬傳統,呈現古人風貌特征,沒有自我;從內容上講是機械的再現當下時事景物,缺少思考,沒有取舍,進行虛實結合的藝術加工,缺少個人的情感與思想表達。書法作品中的表現:是指創作者在反映時代生活的內容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理解,傾注了自己的情感、思想表達。用筆方法豐富、結字布白有想法、內容有新意,有思想的內容、并有創新的書法形式與之相匹配,藝文相得益彰,有時代氣息,能感染人心,能給欣賞者帶來美的感受,陶冶情操。書法創作要融入書者的情感與風格個性特征,它既不是對現實的簡單再現,也不是純粹表現創作者的內心精神性,作為飽含人類文化精神、智慧和創造力的藝術立于世,需要呈現人類的精神文明,這與自然密不可分;書法的再現與表現的結合,即是書法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結合。藝術創作中要“心”“眼”“手”相結合,眼是我們觀察世界的基礎,有了自己的審美經歷才能與心相通,最后通過筆和手傳達自己的心靈。在創作過程中,再現與表現這兩個方面是互相滲透、辯證統一的,再現中有表現,表現中也有再現,只是在不同的作品中二者有所側重,這種側重使作品風貌不同,如現實主義作品偏重再現;浪漫主義作品偏重表現。藝術家不僅要面向外部世界,也要把“自我”置于生活之中,多問問心,體味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書法藝術作品里的共性與個性、藝文兼備、再現與表現
書法作品里有共性和個性:書法的共性有以下幾項:1.書法創作工具:筆墨紙硯;2.學習途徑:臨帖;3.取法:筆法、結字法、墨法、章法。書法里的個性即為藝術家自己的審美思考,不同書家在用筆、結字、墨法、章法的不同處理,會有不同的書法風格呈現。藝文兼備:好的書法作品定有好的文辭內容,反映時代生活,表達創作者情感,同時書法藝術技巧精準,功力深厚,處理恰到好處,通篇氣勢貫通、和諧,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古人將書作分為上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筆者想一幅優秀的、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作品應該是共性與個性兼備、表現與再現結合、藝文兼備,有創造性、有靈魂、有風格的作品。疫情期間,書法協會利用網絡平臺展出了一系列關于戰役主題的經典書法作品,大部分為自作詩詞,描寫白衣戰士奮戰一線英勇無畏的精神;或描述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同戰役的場面;或再現戰役一線的感人故事;其文辭貼近生活,反映心聲,內容真摯感人,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也很有文學底蘊。可見一件書法作品在具備高超技法的同時,若還能具備自我心聲、時代氣息的文辭內容,這幅書作便有了靈魂,有了生命力,這何嘗不是再現與表現相結合的魅力。
四、如何創作出再現與表現相結合的書法佳作
一切有利于人的各種潛能的發展、有利于人類發展、表現人的生命存在、肯定人的價值、表現人天性的東西都是合乎人性的好東西。④我們如何創造出再現與表現兼備、反映時代特征,又能合乎人性、觸動人類情感靈魂的書法藝術佳作?書法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真正要學好書法,必須具備哲學、美學、歷史學、文字學知識,一個成熟的書家不僅要掌握嫻熟的書法技法,也要有詩詞文賦的積淀,并對時代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創作出既能表達自我情感又能很好地反映時代特色的書法作品。創作者要注意書法技法(用筆技巧、用墨結字方法、篇章布局規律)的學習,在書法作品里技法體現越豐富,表明作者駕馭筆墨的能力越強,筆法精到,功力深厚。要多看書、學識廣博;勤加練習、先精后博,融會貫通,技術精進,才能做到藝與文兼備,抓住書法藝術的共性與個性,結合自己的學識,進而尋求突破點,找到適合自己表達的書法風格特征,形成自己的書風。在多讀書、勤練書法技術的基礎上,我們也要體驗感悟生活,才能創造出具有靈魂且感人心弦的藝術作品。
(一)書法臨帖要點
書法的學習、精進與突破離不開臨帖。勤臨帖、臨創轉換練習、多思考、多歸納總結字體特點并抓住規律。如篆書特征『線』和『圓』;隸書『正大氣象、體成橫勢、筆筆斷開、因勢賦形』;楷書尤其小楷『古、正、挺、清、雅』;行草書因其動態的體勢,抓住奇正、大小、長短、疏密、濃淡、潤枯等對比關系,最后達至和諧的空間構成及自然書寫。
(二)書法創作要點
書法創作,應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先把章法思考周全再下筆。古人云: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⑤;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結果成矣;明代項穆的『想象化裁』『筆隨意發』論述了想象力的兩步范疇:先是用意象思維進行通篇的謀篇布白安排及剪裁,后才是運用技巧工夫跟隨心中意象進行創作,從王羲之的『意』、項穆的『心相』到當今書法美學的『想象力』,表明書法創作下筆前的整體思考、意在筆先非常重要,書法藝術的創作是書法家精神活動在書法作品上的體現。筆法在書法創作中至關重要,『書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關于筆法,有執筆法和運筆法,用筆法分為“寫實用筆和寫意用筆”,初學注重寫實用筆,即指臨帖時,字的每一個筆畫及結構都要精準到位,爭取達到古人筆法的再現。所謂寫意用筆,即達到熟練運筆以后,將自然物象所體現的“勢”運用到書法創作中,結合個人情感,達到心手兩暢、天人合一的自然書寫狀態。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有深邃的意境和高品位的文化內涵,書法的再現性與表現性也就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了。書法家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說:“元佑間書,筆意癡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從此,悟得撐槳的用筆方法,這來自于對大自然的觀察,又加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內化為己所用,在再現與表現結合的實踐中成就了自己的書法風格,最終成為一代書法大家,名垂青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精神文明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文化自信定希望有更多接地氣且精彩的書作出現,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們要重視書法創作文辭內容,多讀經典詩詞文賦,多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從書本、自然、社會實踐中汲取靈感,多練習書法技巧,創造出新時代背景下優秀的藝文兼備的書法作品,打造出自己的書法風格特色,樹立新時代文化自信,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中國書法求法,日本書法求道,法道自然。我們一邊學習取法于傳統,另一邊書寫新時代新篇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表現與再現相結合,這何嘗不是辯證統一提高書法學習的好方法。
五、結語
總之,書法創作要把再現與表現結合,不能一味的只重再現,也不能一味地只重表現,二者應該是和諧共生、辯證統一的,只是有時會根據字體、風格的需要,會有所側重。如:古人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只有正確的處理這些對立統一的因素,藝術作品整體才會和諧,具有神采,藝文兼備,更具有靈魂。
參考文獻:
[1]陳德.發現再現表現[J].中國花卉盆景,1989(Z1):57.
[2]梁濤.風景素描再現與表現問題的探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年.
[3]廖旭東.紀錄片的“再現”與“表現”———論紀錄片中真實性的合理表達[J].傳媒,2017(07):44-46.
[4]王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6年.
[5]當下書法創作、展覽等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書法,2019(21):172-174.
[6]潘良楨.論稱“蔡邕《石經》三體書”不能作為《題衛夫人〈筆陣圖〉后》辨偽的證據[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03):223-225.
[7]馬青原.書法創作的離合之道[J].中國書法,2019(01):156-156.
[8]周林.筆法論[J].兵器裝備工程學報,2018(11).
作者:鄧艷英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農發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與實踐
- 下一篇:京劇老生各流派藝術風格特點分析